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共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颅交变磁场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经颅交变磁场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92-01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方法较多,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病疗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我院近年来采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并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等,且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且符合《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相关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格林-巴利综合征、由急性中耳炎等引起的面部神经面瘫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等。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25例患者,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6±4.8)岁,病程1d~3个月不等,平均发病时间(15.6±4.3)d;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4.8±5.6)岁,病程2d~3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6.7±4.8)d。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如强的松、维生素B等。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选用清华德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A型脑病生理治疗机,患者取坐位,配带治疗帽,磁场强度设定为17mT,每次治疗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10d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恢复正常,蹙眉与闭眼正常,说话和笑时无口眼歪斜;有效: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基本对称,说话时无口眼歪斜,但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s)、[n(%)]表示,应用t、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共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对照组共1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无主动退出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受寒、病毒感染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一起拿的局部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且若面部神经压迫严重可导致患者恢复不良。
物理治疗是周围性面瘫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磁疗是理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动物实验表明,磁刺激可保护神经组织,并可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2]。同时磁场还可通过加快微循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分化和再生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3]。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SK-A型脑病生理治疗机行经颅交变磁场治疗,临床有研究显示,一定强度的磁场可改变多种生物物质活性,从而改善神经细胞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状态[4]。同时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交变磁场几乎不副作用,安全性高。
总之,经颅交变磁场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推荐,且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世绰.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5-8.
[2]占飞,俞仁康,林伟平,等.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1(17):347-349.
[3]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4]徐小梅,孙志成.经颅交变磁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1):54-55.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经颅交变磁场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92-01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方法较多,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病疗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我院近年来采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并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等,且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且符合《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相关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格林-巴利综合征、由急性中耳炎等引起的面部神经面瘫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等。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25例患者,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5.6±4.8)岁,病程1d~3个月不等,平均发病时间(15.6±4.3)d;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4.8±5.6)岁,病程2d~3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6.7±4.8)d。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如强的松、维生素B等。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交变磁场治疗,选用清华德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A型脑病生理治疗机,患者取坐位,配带治疗帽,磁场强度设定为17mT,每次治疗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10d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额纹消失,口角歪斜等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恢复正常,蹙眉与闭眼正常,说话和笑时无口眼歪斜;有效: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基本对称,说话时无口眼歪斜,但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s)、[n(%)]表示,应用t、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共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对照组共1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安全性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无主动退出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受寒、病毒感染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一起拿的局部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且若面部神经压迫严重可导致患者恢复不良。
物理治疗是周围性面瘫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磁疗是理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动物实验表明,磁刺激可保护神经组织,并可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2]。同时磁场还可通过加快微循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分化和再生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3]。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SK-A型脑病生理治疗机行经颅交变磁场治疗,临床有研究显示,一定强度的磁场可改变多种生物物质活性,从而改善神经细胞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状态[4]。同时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交变磁场几乎不副作用,安全性高。
总之,经颅交变磁场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推荐,且可明显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世绰.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5-8.
[2]占飞,俞仁康,林伟平,等.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1(17):347-349.
[3]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4]徐小梅,孙志成.经颅交变磁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