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纤维素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可被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糖,因此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CMC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LL1,采用三代Pacbio Sequl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基因组测序,并采用DNS法测定其纤维素酶活。R.ornithinolytica LL1基因组大小为5584354 bp,包含5512个基因,其中NR、Swiss-Prot、Pfam、COG、GO、KEGG和CAZyme数据库中
【基金项目】
: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FG0139),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17ZL007、ZLKF1902),乐山师范学院人才引进项目(XJR19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可被微生物降解为可溶性糖,因此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CMC选择培养基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降解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LL1,采用三代Pacbio Sequl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基因组测序,并采用DNS法测定其纤维素酶活。R.ornithinolytica LL1基因组大小为5584354 bp,包含5512个基因,其中NR、Swiss-Prot、Pfam、COG、GO、KEGG和CAZyme数据库中
其他文献
为预测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PVC顶盖埋管法,研究穿透雨减少50%和不减雨(对照)下土壤氮矿化特征。铵态氮是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无机氮存在的主要形态,土壤氮矿化以氨化作用为主。穿透雨减少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土壤含水量、pH、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过氧化物酶及丛枝菌根真菌饱和脂肪酸,而显著
获得包含基因组全序列的参考基因组是对物种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和利用的前提。大多数被子植物经历过全基因组复制或多倍化以及随后的染色体重排、丢失,很多植物还经历过重复序列大规模扩张,导致了基因组大小的剧烈膨胀,这些事件塑造了植物基因组复杂的特征和广泛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植物基因组组装的诸多难题。本文将植物基因组按照简单、高杂合、高重复、高倍性基因组和泛基因组进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基因组适用的组装策略及应用效果,并对新测序技术在组装中的应用趋势进行展望。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是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采用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博斯腾湖流域1995—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ESV)演变。结果表明:(1)流域旱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荒漠、草甸、湿地、水域、灌木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裸地、草原、冰川积雪、阔叶、针叶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流
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s,CPs)是一类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根据不同半胱氨酸蛋白酶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定位表达,对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种子萌发,根生长及叶片衰老过程,以及茎中导管分子及花药中绒毡层细胞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功能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功能提供参考。
我国有机污染废水排放总量巨大,其释放到生态环境中对野生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高效而备受关注。漆酶能够催化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耦合和分解,该反应具有催化速率高、简单可控、底物广谱和生态友好等特点。鉴于游离态漆酶性能不稳定且难以回收利用,而酶固定化技术可显著改善游离态漆酶的稳定性、增加其循环利用次数和催化功效,有望实现漆酶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大规模应用。综述了真菌漆酶的分子结构、底物谱和催化性能,对比了漆酶的4种常规固定化方法(吸附、包埋、共价结合和交联)的优缺点。
城乡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黑水虻幼虫能大量摄食有机废弃物,并将其
低温冷害是导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而关于低温胁迫下玉米抗氧化应激能力和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清水为对照(CK),以腐植酸质量浓度为0.2%、0.4%、0.8%、1.2%、1.6%和2.0%浸种,研究了昼夜温度为15℃/8℃低温胁迫48 h下玉米幼苗的代表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抗性及碳氮代谢的变化,以明确腐植酸对玉米的耐低温胁迫响应
从野生银杏中分离、筛选抗猕猴桃溃疡病内生细菌,并明确其对常见植物真菌病害的抑菌谱。采用“三步法”分离银杏内生细菌,并以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作为指标菌筛选拮抗菌;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开展盆栽防治实验研究其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率,并应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共得到7株对Psa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以菌株MA23的拮抗活性最为显著,鉴定为蜡样芽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周期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林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响应外界刺激和信号传导的化学信号分子,对植物的生命过程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形态发育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调节植物对外源生物或者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响应,在植物防御病原体入侵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中
为了解非洲菊PAL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表达模式,以非洲菊品种“玲珑”为材料,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获得4个PAL基因(命名为GjPAL1-GjPAL4),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它们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利用qPCR检测GjPALs在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逆境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序列分析显示:4个GjPAL的CDS为2115-2136 bp,编码蛋白长度为704-711 aa,均无信号肽的稳定酸性亲水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jPAL1在叶中表达量最高,GjPAL2-GjPA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