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南宁市城市急救服务网络的建议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院前急救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理水平、公共卫生水平和医疗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南宁市院前急救网络最早建于1986年,主要承担日常急救、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等任务,为市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南宁市急救服务网络网点不足、分布欠合理、人才队伍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经费紧张、重大活动保障能力不足、市民的急救知识欠缺等问题日益突显。因此,有必要加强南宁市城市急救服务网络建设。
  关键词:院前急救;服务网络; 医疗救治水平
  一、南宁市城市急救服务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网点不足,布局欠合理
  按照城市中心城区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每5万人一辆急救车的要求计算,南宁市区人口344万,需要设立至少83个急救网络点和将近70辆急救车。但目前南宁市区急救网络点仅有30个、用于院前急救的救护车仅有30辆,缺口甚大。
  (二)人才队伍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
  按照有关标准,每辆急救车要配备1名驾驶员、1名医生、1名护士。每辆车四班倒,也就是说每辆急救车的标准编配是12人。但南宁市现有急救人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三)经费紧张,影响业务开展
  急救中心及其直属急救站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年的经费由财政核拨,不能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网络医院用于院前急救的开支也较为紧张。因此,业务工作难免会受到经费紧张的影响。
  (四)重大活动保障能力不足
  在重大活动举办时,急救部门往往要全员上岗,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既要确保保障工作不出纰漏,同时也要维持日常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两头兼顾的压力较大。
  (五)市民的急救知识欠缺
  据统计,在我国,因人们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缺乏,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仅为1%,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猝死患者的生存率却在25%以上。每年因缺乏相应的急救知识,导致患者错过了“黄金4分钟”的生命时间,在救护车赶到前就已去世的悲剧时有发生。
  二、加快建设南宁市城市急救服务网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章立制,完善急救网络法律保障
  目前,在国家没有出台《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的情况下,争取先行通过地方法规或政府规范性文件,为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实现政府政策、措施上的突破,明确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实施工作重心由转运向现场急救的战略转移,合理规划设置急救机构和布局急救网点,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规定网络医院急救站必须服从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实行24 小时应诊,明确网络医院急救站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科学规划,完善紧急救援网点布局
  建议将院前急救分站标准化配置和建设同公安、消防一样列入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项目中,以保障院前急救网络的合理设置与标准化建设。 在政策、土地、资金上予以充分保障,通过共建配套形式加以落实。建议在各级医疗机构改扩建过程中,预留符合标准的用房和车库,供急救机构设置分站。健全急救网点资源,有效减小急救服务半径,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实现紧急医疗区域全覆盖。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急救服务网络建设
  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目前南宁市财政每年安排的事业经费和院前急救服务网络体系发展的要求相比缺口较大。建议政府财政加大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投入力度,将政府财政对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定额预算投入以不低于南宁市GDP总值增长比例,高于每年财政对卫生投入增长比例增加预算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对各院前急救网络单位的救护车辆、抢救设备设施、院前急救生命热线等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四)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目前,南宁市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中共有24个急救站点,其中有21个依托医疗机构建立,人员、设施、车辆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承担,院前急救收费价格执行2005年标准,大多运行困难。建议借鉴乌鲁木齐、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做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当前人员流失的问题,有效促进医疗机构参与院前急救的积极性,保证市民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依法举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单位和个人向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机构进行捐赠,并依法享受相应所得税优惠政策。
  (六)加强急救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急救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信息的传输依赖于通讯设施的建设。现代化的信息传输系统为急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加强急救中心与各大医院连网,建立急救信息快速通道,急救车组人员把患者的情况传达到医院急诊科以便其作出相应的准备,另一方面,院内可以向车组人员了解最想得到的病人情况,双向信息交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七)建立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医疗救援保障机制
  意外事故的发生难以预料,因此,建立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医疗救援保障机制。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在全市范围内抽出一支业务能力较高的急救专业队伍,开展科目多样化的培训,以适应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另外,还可以建立大型的应急救援场所,配齐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以防大型紧急救援所需。
  (八)开展社会联动,促进急救知识普及
  在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应急救治能力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全社会各界对应急救治工作的认识和对灾害事故处置常识的培训。首先应以提高全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为己任。以科普宣传等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社区教育等方式,提高全民在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时参与应急抢救的意识,使其认识到在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发生时,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现场抢救。其次建立市民教育培训基地,在全民普通现场自救互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急救中心为主体有计划地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尤其是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员如警察、消防特警、出租车司机等应将掌握此项技能作为上岗的条件之一。对培训合格者由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相关认证证书。(作者单位:南宁市社科院)
其他文献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一年多来,他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众多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为,在党内外、体制内外、海内外是有目共睹的。
期刊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已成定局,全世界的观察家似乎还无法接受现实.乌克兰局势电光火石般的发展节奏,把绝大多数学者的预言、分析和感觉甩在了后面.国际关系专家跟不上普京、看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供电局的档案工作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供电局档案是供电局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数据支撑,是企业强化基础工作管理、维护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随着供电局自身不断发展,供电局的档案信息也会越来越多。若供电局对档案工作管理不重视,或者没有及时制定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办法,都会制约到供电局自身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供电局档案工作管理的一些办法,希望供电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众多国企选择了与外国公司在华设立合资企业,中方一般以中国市场来换技术换产品,在合资企业中不处于控股地位。目前国内存在较大数量的中方
多抱抱家人。拥抱能让人不再孤独,降低消极情绪,甚至能降血压。拥抱能刺激大脑释放催产素,这种激素能增进人际互动,如亲子间的联系、夫妻间的亲密感、陌生人间的信任等;拥抱
市北供电公司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以西的北部中心区域,成立于2010年,由原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下属沪北供电分公司与宝山供电分公司组建而成,承担上海东北部地区390.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