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立了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为导向的儿童学习和发展目标,并分年龄阶段详细描述及提供教学建议。在幼儿音乐活动实践中,活动方法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之一。
以感受为主的方法
音乐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音乐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1.声音探索
探索声音能够让幼儿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大自然有各种美妙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幼儿们的耳朵里是神奇又美妙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的水声;台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小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这些奇妙的声音在幼儿的耳中是那么美妙,时不时能够听见幼儿轻轻地说:“我听见××的声音了。”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声音更加敏感,对自然界观察的兴趣更浓,能更好地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
2.情感调动
在活动中调动情感,可以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在音乐欣赏时,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材时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欣赏《雪绒花》,可以引导幼儿知道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欣赏《高山流水》,可以引导幼儿以文化传承为荣;欣赏《闲聊波尔卡》,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用音乐来交谈;欣赏《雨打芭蕉》,可以引导幼儿用音乐去观察世界。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可以唤起幼儿丰富的情绪,滋润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3.教具辅助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和音乐相匹配的图片和符号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如小班歌曲《小钟说话》,当幼儿学会唱第一段歌词后,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回答歌曲中的问题,还可以请幼儿根据自己画面的内容创编歌词,并将词与曲结合演唱,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技能。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电化教学,视听结合,能大大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鸡蛋壳》的活动时,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再让幼儿看《小鸡出壳》的录象或动画,聆听音乐,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随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幼儿会一边回答一边模仿,达到了欣赏和感受的目的,也激发了幼儿对小鸡的热爱。
以表现为主的方法
音乐活动中的表演是幼儿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音乐活动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或音乐形象,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对帮助幼儿音乐记忆、动作发展、节奏节拍、情感表达上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形成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方法。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必须兼顾求真与创新。在音乐表演中,幼儿既要具备歌唱、律动、节奏乐的表演技术和技巧,又要恰当地运用技巧、手段,将音乐作品的形象和情感、情境充分演绎出来。如,在《鸡蛋壳》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唱与律动表演,用跳跃的歌声表现小鸡的活泼,用空间动作的变化表现出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可爱,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小鸡们不同的叫声。还可以创设草地、大树、蛋壳、小虫的优美意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兴趣盎然,敢于大胆表现音乐。
2.角色扮演
幼儿音乐虽然歌词不多、篇幅短小,但能描绘出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的音乐表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把歌词编成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音乐是有效的活动方式。如,小班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幼儿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表演起来自然惟妙惟肖。又如,在进行《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先把歌曲内容变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然后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为什么?幼儿很快理解并学会了“懂事、可爱” 这两个词。在此基础上,幼儿就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了。
3.游戏参与
游戏能大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幼儿想象、感受和联想,从而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如大班歌曲《兔子和狼》,幼儿扮演小兔子,做节奏稍快的动作,教师扮演大灰狼,做节奏稍慢的动作,并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对唱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小班歌曲《鸡蛋壳》也可以采用节奏游戏法,通过幼儿模仿小鸡的节奏,老师模仿母鸡的节奏来演唱歌曲,让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学会歌曲。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去考虑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以创造为主的方法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音乐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园,常见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节奏等。
1.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指在原有歌词基础上进行某些词或某句话的创新和改编。在创编歌词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选择简单多重复、适合于幼儿创编的歌曲;只教授一段歌词作为创编的样板;必要时预先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保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创造和审美气氛;注意集体参与创编和歌唱的密度,以保证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控制好编唱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活动结束时具有“余兴未尽”的气氛;适当强调创编结果的个人独创性和审美性,以保证编唱的结果能够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
2.创编动作
创编动作是指根据音乐的形象和内容,结合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的变化进行动作的表现与编排。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即兴创编活动与引导创编应该区别对待;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应该区别对待;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创编的数量以“够用”为限度;在即兴创编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相互展示、交流等学习方式来丰富幼儿的创编思路;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提问和提供思考线索、提供改善建议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创编思路;知识准备、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等与“创编歌词”相同。如,小班音乐活动《咏鹅》中,我们发现,音乐声mi—sol两个音一起,孩子们就随节奏和旋律变化创编动作,表现鹅喝水游戏的样子。幼儿通过创编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而且表现出对诗词与音乐的浓厚兴趣,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3.创编节奏
创编节奏是指按照一定的节拍,在原有节奏基础上进行节奏的创新和改编,或者提出新的节奏型组合。在创编节奏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选择简单多重复、适合于幼儿创编的节奏型;教授2~3种最基础的节奏作为创编的样板;必要时预先进行节奏的模仿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以保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创造和审美气氛;注意集体参与创编,以保证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控制好创编节奏时间的长短,每人创编控制在1~4小节,重复创编活动时适当做创编规则调整;适当强调创编结果的个人独创性,以保证创编节奏的结果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在活动中先分小组,即兴创编2/4拍,4小节(8拍)的节奏,要求用身体动作表现。在没有乐器的条件下,选用一种声源,如报纸、笔、纸杯等,有声音特色、适合表现节奏的均可。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独特的节奏,然后大家模仿。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需要认真地聆听节奏,尽情地表现自己,开心地和同伴一起玩。
以感受为主的方法
音乐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音乐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1.声音探索
探索声音能够让幼儿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大自然有各种美妙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幼儿们的耳朵里是神奇又美妙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的水声;台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小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这些奇妙的声音在幼儿的耳中是那么美妙,时不时能够听见幼儿轻轻地说:“我听见××的声音了。”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声音更加敏感,对自然界观察的兴趣更浓,能更好地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
2.情感调动
在活动中调动情感,可以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在音乐欣赏时,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材时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欣赏《雪绒花》,可以引导幼儿知道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欣赏《高山流水》,可以引导幼儿以文化传承为荣;欣赏《闲聊波尔卡》,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用音乐来交谈;欣赏《雨打芭蕉》,可以引导幼儿用音乐去观察世界。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可以唤起幼儿丰富的情绪,滋润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3.教具辅助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和音乐相匹配的图片和符号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如小班歌曲《小钟说话》,当幼儿学会唱第一段歌词后,教师就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回答歌曲中的问题,还可以请幼儿根据自己画面的内容创编歌词,并将词与曲结合演唱,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技能。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电化教学,视听结合,能大大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鸡蛋壳》的活动时,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小鸡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再让幼儿看《小鸡出壳》的录象或动画,聆听音乐,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随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幼儿会一边回答一边模仿,达到了欣赏和感受的目的,也激发了幼儿对小鸡的热爱。
以表现为主的方法
音乐活动中的表演是幼儿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音乐活动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歌词的内容或音乐形象,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对帮助幼儿音乐记忆、动作发展、节奏节拍、情感表达上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形成音乐审美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方法。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必须兼顾求真与创新。在音乐表演中,幼儿既要具备歌唱、律动、节奏乐的表演技术和技巧,又要恰当地运用技巧、手段,将音乐作品的形象和情感、情境充分演绎出来。如,在《鸡蛋壳》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唱与律动表演,用跳跃的歌声表现小鸡的活泼,用空间动作的变化表现出小鸡“毛茸茸”“胖乎乎”的可爱,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小鸡们不同的叫声。还可以创设草地、大树、蛋壳、小虫的优美意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兴趣盎然,敢于大胆表现音乐。
2.角色扮演
幼儿音乐虽然歌词不多、篇幅短小,但能描绘出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的音乐表演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把歌词编成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音乐是有效的活动方式。如,小班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幼儿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表演起来自然惟妙惟肖。又如,在进行《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先把歌曲内容变成一个感人的小故事,然后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为什么?幼儿很快理解并学会了“懂事、可爱” 这两个词。在此基础上,幼儿就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了。
3.游戏参与
游戏能大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幼儿想象、感受和联想,从而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如大班歌曲《兔子和狼》,幼儿扮演小兔子,做节奏稍快的动作,教师扮演大灰狼,做节奏稍慢的动作,并随着音乐的变化进行对唱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小班歌曲《鸡蛋壳》也可以采用节奏游戏法,通过幼儿模仿小鸡的节奏,老师模仿母鸡的节奏来演唱歌曲,让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学会歌曲。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去考虑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以创造为主的方法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通过音乐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园,常见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创编节奏等。
1.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指在原有歌词基础上进行某些词或某句话的创新和改编。在创编歌词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选择简单多重复、适合于幼儿创编的歌曲;只教授一段歌词作为创编的样板;必要时预先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保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创造和审美气氛;注意集体参与创编和歌唱的密度,以保证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控制好编唱时间的长短,以保证活动结束时具有“余兴未尽”的气氛;适当强调创编结果的个人独创性和审美性,以保证编唱的结果能够给幼儿留下美好的印象。
2.创编动作
创编动作是指根据音乐的形象和内容,结合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的变化进行动作的表现与编排。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即兴创编活动与引导创编应该区别对待;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应该区别对待;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创编的数量以“够用”为限度;在即兴创编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相互展示、交流等学习方式来丰富幼儿的创编思路;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提问和提供思考线索、提供改善建议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创编思路;知识准备、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等与“创编歌词”相同。如,小班音乐活动《咏鹅》中,我们发现,音乐声mi—sol两个音一起,孩子们就随节奏和旋律变化创编动作,表现鹅喝水游戏的样子。幼儿通过创编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而且表现出对诗词与音乐的浓厚兴趣,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3.创编节奏
创编节奏是指按照一定的节拍,在原有节奏基础上进行节奏的创新和改编,或者提出新的节奏型组合。在创编节奏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选择简单多重复、适合于幼儿创编的节奏型;教授2~3种最基础的节奏作为创编的样板;必要时预先进行节奏的模仿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以保证活动具有良好的创造和审美气氛;注意集体参与创编,以保证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控制好创编节奏时间的长短,每人创编控制在1~4小节,重复创编活动时适当做创编规则调整;适当强调创编结果的个人独创性,以保证创编节奏的结果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在活动中先分小组,即兴创编2/4拍,4小节(8拍)的节奏,要求用身体动作表现。在没有乐器的条件下,选用一种声源,如报纸、笔、纸杯等,有声音特色、适合表现节奏的均可。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独特的节奏,然后大家模仿。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需要认真地聆听节奏,尽情地表现自己,开心地和同伴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