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课堂上出现了“导学案”的身影。笔者通过对地理课堂上导学案使用的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进而就如何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尝试提出抓好导学案五环节的地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 导学案 问题建议 高效地理课堂 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课堂上出现了“导学案”的身影。它将我们的“讲堂”变为“学堂”, 其实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运用“导学案”不仅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大多数中学生从小就习惯了老师来“喂”,缺乏自己找“食”的意识和能力,而地理受一直以来的“副科”影响,就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地理课堂的力不从心或置之不理是很常见的。笔者对某校高一地理进行了一学期的调查,发现地理导学案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学生方面
(1)用时找不到:导学案经常会提前一两天发放,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自学预习,而现实是一到上课需要时,不少学生的导学案就会半天找不着,严重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建议导学案在每次地理课前下发,因为能够提前预习地理的学生实在太少了,我们老师须认清这一基本现实,设计出优秀的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消化;(2)运用方法不恰当: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跟随老师机械地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不会多想更不会多问,其自身能力的锻炼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导学案使用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不是一张简单的练习纸,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从根本上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学堂”;(3)单页纸的学案常常会丢失:导学案通常是分课时的单页纸,由于学生的忽视、保管不善等原因,课外导学案经常会丢失。因此,为了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和回忆,笔者建议由老师给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地理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的学案导学以及各种课堂作业和师生评价。
1.2 教师方面
(1)学案形式结构单一和固定: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每课时学案都是学习目标和知识概括、问题讨论和练习题的堆砌,所有课就成了一道道的固定程序,对学生来说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2)将导学案习题化:有的课堂就是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热热闹闹的“活动”,或者留在课后作为课后练习作业;(3)“拿来”的导学案:有些教师的导学案直接从网上或同事等其他地方拿来,并未进行必要的修改就直接下发和使用。
笔者经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交谈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有些教师并未深刻理解到导学案的实质,觉得毫无意义。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认为上课就应该规规矩矩地按传统方式上课,把课堂搞得那么花哨对学生掌握知识没有如何帮助;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能够理解导学案的精髓,虽然他们想极力上好每一堂课,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不得不使导学案流于形式化。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笔者建议各位教师:(1)导学案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一种载体,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考虑是否利用导学案,而不是每节课都利用导学案;(2)利用导学案的教师须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出优秀的导学案使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借助网络等方式直接拿来就用。无论何时,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都无法被替代。在利用导学案时,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主要从学生情绪、学习方法、重难点和评价反思等方面来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 有效使用导学案的五环节
(1)情境导入:此环节设置精当的导语或创设适宜的情境(以视频、图片、小故事等)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例如,在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之初,教师可先提问“鸡蛋分几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借机激发学生思考“那么我们所在的地球的结构分几层?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本环节重在导学生情绪,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此环节学生先自主学习, 尝试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各自的问题和共有的问题;教师则在教室巡回走动密切观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并加以指导。本环节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更好的方法学习和对重难点的认识。
(3)全班交流:此环节教师组织各小组或部分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困惑,鼓励全班一起积极地讨论和解决遗留问题。例如在高一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时,将全班学生按组别分为四组,其中三个小组分别研究“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最后一个小组作为裁判对以上三个组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和意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本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敢于表达自己意见想法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能力,教师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精讲点拨:此环节是教师利用导学案,发挥其主导作用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抓住问题要害,层层递进或一语道破天机让学生恍然大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画、视频等多媒体更形象地解释抽象的地理问题,使学生有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要采取让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严谨科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解决和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此外,教师还须同时板书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再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5)检测反馈:此环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经典练习题, 教师抽样或学生交换批改,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地理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等趣味性题目,让学生抢答并对积极回答的同学予以口头表扬;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部互评等方式评价,这样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成功则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则收获失败的教训。此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课堂上的有效使用导学案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他还处于起步阶段,践行导学案在目前有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日臻完善,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导学稿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19.
[2] 张蓓.利用学案导学功能,优化课堂环节[J].科学教育,2012.18(12):29.
[3] 乔学淦.刍议中学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法[J].才智,2009(8).
关键词 导学案 问题建议 高效地理课堂 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课堂上出现了“导学案”的身影。它将我们的“讲堂”变为“学堂”, 其实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运用“导学案”不仅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由于大多数中学生从小就习惯了老师来“喂”,缺乏自己找“食”的意识和能力,而地理受一直以来的“副科”影响,就更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地理课堂的力不从心或置之不理是很常见的。笔者对某校高一地理进行了一学期的调查,发现地理导学案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学生方面
(1)用时找不到:导学案经常会提前一两天发放,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自学预习,而现实是一到上课需要时,不少学生的导学案就会半天找不着,严重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因此,笔者建议导学案在每次地理课前下发,因为能够提前预习地理的学生实在太少了,我们老师须认清这一基本现实,设计出优秀的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消化;(2)运用方法不恰当: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跟随老师机械地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不会多想更不会多问,其自身能力的锻炼就无从谈起。因此,课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导学案使用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它不是一张简单的练习纸,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从根本上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学堂”;(3)单页纸的学案常常会丢失:导学案通常是分课时的单页纸,由于学生的忽视、保管不善等原因,课外导学案经常会丢失。因此,为了便于学生今后的复习和回忆,笔者建议由老师给每一个人建立一个“地理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的学案导学以及各种课堂作业和师生评价。
1.2 教师方面
(1)学案形式结构单一和固定: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每课时学案都是学习目标和知识概括、问题讨论和练习题的堆砌,所有课就成了一道道的固定程序,对学生来说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2)将导学案习题化:有的课堂就是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热热闹闹的“活动”,或者留在课后作为课后练习作业;(3)“拿来”的导学案:有些教师的导学案直接从网上或同事等其他地方拿来,并未进行必要的修改就直接下发和使用。
笔者经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交谈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有些教师并未深刻理解到导学案的实质,觉得毫无意义。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认为上课就应该规规矩矩地按传统方式上课,把课堂搞得那么花哨对学生掌握知识没有如何帮助;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能够理解导学案的精髓,虽然他们想极力上好每一堂课,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不得不使导学案流于形式化。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笔者建议各位教师:(1)导学案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一种载体,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考虑是否利用导学案,而不是每节课都利用导学案;(2)利用导学案的教师须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出优秀的导学案使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借助网络等方式直接拿来就用。无论何时,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都无法被替代。在利用导学案时,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主要从学生情绪、学习方法、重难点和评价反思等方面来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 有效使用导学案的五环节
(1)情境导入:此环节设置精当的导语或创设适宜的情境(以视频、图片、小故事等)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例如,在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之初,教师可先提问“鸡蛋分几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借机激发学生思考“那么我们所在的地球的结构分几层?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本环节重在导学生情绪,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2)自主探究:此环节学生先自主学习, 尝试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再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各自的问题和共有的问题;教师则在教室巡回走动密切观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方向并加以指导。本环节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更好的方法学习和对重难点的认识。
(3)全班交流:此环节教师组织各小组或部分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困惑,鼓励全班一起积极地讨论和解决遗留问题。例如在高一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时,将全班学生按组别分为四组,其中三个小组分别研究“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最后一个小组作为裁判对以上三个组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和意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本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敢于表达自己意见想法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能力,教师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精讲点拨:此环节是教师利用导学案,发挥其主导作用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抓住问题要害,层层递进或一语道破天机让学生恍然大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画、视频等多媒体更形象地解释抽象的地理问题,使学生有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要采取让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且严谨科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解决和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此外,教师还须同时板书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再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5)检测反馈:此环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经典练习题, 教师抽样或学生交换批改,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地理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等趣味性题目,让学生抢答并对积极回答的同学予以口头表扬;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部互评等方式评价,这样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成功则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则收获失败的教训。此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
课堂上的有效使用导学案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他还处于起步阶段,践行导学案在目前有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日臻完善,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导学稿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2:19.
[2] 张蓓.利用学案导学功能,优化课堂环节[J].科学教育,2012.18(12):29.
[3] 乔学淦.刍议中学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法[J].才智,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