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十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十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十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十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其他文献
原地应力测量是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并根据地应力测量资料讨论了地壳上部的应力状态,以及应力测量在地震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断层的运动方式和主应力方向的判断是构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一种判断断层运动和主应力方向的新的简单方法。 断层呈雁列式是剪切带的构造组合特点。在这些雁列断层的连接区发育了各种次级构造。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次级构造和雁列类型的关系,来判断断层的运动和主应力方向。
一、我国的地震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悠久,地震活动频繁。墨子记有:“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禹征三苗,当在帝舜35年,约在公元前23世纪。当时我国尚无文字记载,故老相传未必可靠,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震记载。殷代(公元前13—11世纪)设史官以后,不仅记载政治事件,对天文、气象、地震等自然现象都有记述。宋、元以来,盛行地方志书,地震资料的数量大为增加,内容更为详细、具体。
西藏察隅、当雄大地震考察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定的合作项目。该项工作主要由西藏科委和国家地震局领导,四川省地震局承担技术援助。项目所需经费由西藏科委和国家地震局提供。
研究由玄武岩岩浆携带到地表的幔源橄榄岩包体可以获得上地幔的许多信息。本文根据对采自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某些幔源橄榄岩包体样品的研究结果,对这两个样品产地地区上地幔的某些物理状态特征,如温度、压力、流动应力、流动速率及等效粘滞度等作了初步比较。资料表明,分属东北与华北两区样品产地的上地幔自新生代(上新世—更新世)以来显示出裂谷的性质,但是,两区上地幔的古地温和其它一些物理状态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别。
由于空间技术、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的进展,某些基本天文常数和地球物理参数均有修正或改变。本文根据这些数据给出了新的引潮常数与相应的各种潮汐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属于J 2000.0系统的一些天文元素公式,以便统一潮汐计算工作。
南亚新构造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2月18—21日在印度台拉登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法、西德、芬兰、阿尔及尔及尼伯尔等国和印度共240名科学家。国家地震局丁国瑜、赖钖安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建立地方性均匀震级系统是统一我国近震震级的可能途径之一。本文对建立华北南部地方性均匀震级系统进行了尝试,论述了该区近震最大震相的平均衰减形态,估算了均匀震级的量规函数,初步考察了其应用效果。
天山在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规模较大的断裂计有17条,依断裂延伸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本文对其中的8条断裂分别作了论述。这些活动断裂控制了6级以上地震的分布、活动周期和迁移规律。同时认为天山活动断裂的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天山块体仰冲隆升引起的压性破裂而导致的地震,多为倾滑型地震,其震害以面状分布为特点。
近场地震记录是获取震源过程信息和预测强地面运动的重要资料来源,综合地震图是解释地震图的有效工具。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场综合地震图的计算方法,以及用近场地震记录研究震源过程,预测强地面运动的主要途径和一些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