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热处理对多弧离子镀NiCoCrAlY涂层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上沉积NiCoCrAlY涂层,通过真空热处理消除涂层内部孔洞.研究了950、1000和1050℃热处理后的涂层在1000℃下的氧化实验,以探究最优的热处理温度.采用XRD、SEM和EDS观察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和表截面形貌.结果 表明,真空热处理后,基体与涂层结合紧密,氧化增重相对缓慢,涂层表面能形成均匀致密的氧化膜.其中,1000℃下真空热处理的涂层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和防剥落性能.
其他文献
采用疲劳实验研究了不同加载波形下X65钢在空气和海水中的疲劳行为.结合SEM结果,对疲劳断口和次生裂纹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空气和海水中,正锯齿波加载下X65钢的疲劳寿命最大,三角波次之,正弦波最短.与在空气中相比,X65钢在海水中的疲劳寿命显著降低.正弦波与三角波加载时应力上升时间较短,有利于位错开动,加快裂纹萌生.其中正弦波在σmax的保载时间最长,有利于位错滑移形成,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最快.在海水环境中,Cl-促进了X65钢表面点蚀萌生,成为腐蚀疲劳裂纹源.当裂纹形成后,电解质进入裂纹间隙,在交变
对广东某地精选高岭土采用机械磨剥法进一步提高其产品-2μm高岭土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砂磨机进行磨剥时,矿浆浓度50%,六偏磷酸钠加入量为4.0‰,矿浆流速为0.6L/min,磨剥后的-2μm高岭土含量可达到93.83%,极大改善其在造纸行业应用性能.
综述了核电结构材料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现状及环境、力学、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规律,讨论了高温高压水环境中考虑环境效应的疲劳裂纹扩展模型,提出了当前核电结构材料高温高压水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机制及模型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纳米容器型材料,具有离子交换性、结构可调控、热稳定性良好等优势,近年来己发展成为防腐蚀涂层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LDHs材料的防腐蚀机理和影响LDHs防腐蚀性能的因素,总结了几类主流LDHs防腐蚀涂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途径.同时,重点对LDHs防腐蚀涂层在多功能化和复合化方面的相关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针对河南豫西某粘土矿资源,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并探索了其对轧制铝箔工业用油的吸附脱色净化性能.研究表明,该粘土矿是以含白云石为主,并伴生凹凸棒石、蒙脱石等复杂组成的粘土矿类型;对原矿进行混合配矿后制成-0.074mm的粉,将其与轧制铝箔工业用油现采用的-0.074mm硅藻土粉进行吸附净化性能对比,在相同处理条件下,过滤后的清油较硅藻土粉处理脱色率分别提高104.61%、101.65%,表明该粘土矿粉具有较高吸附净化效率,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采用循环伏安(CV)曲线研究了聚乙二醇-600 (PEG-600)在酸性Zn-Ni合金基础镀液中对Zn-Ni合金电沉积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曲线与表面形貌分析方法研究了酸性Zn-Ni合金基础镀液中,聚乙二醇-600的浓度对Zn-Ni合金镀层表面微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PEG-600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基体镀件表面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基础镀液中添加PEG-600会影响Zn-Ni合金的电沉积过程,使Zn2+与Ni2+更难迁移至镀件表面,导致Zn-Ni合金的共沉
通过热分解方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制备出无氮碳纳米颗粒(CNPs);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制备出氮掺杂碳纳米颗粒(N-CNPs).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表征碳纳米颗粒的结构,利用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等研究碳纳米颗粒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缓蚀性能.结果 表明:两种碳纳米颗粒均属于混合型缓蚀剂,50 mg/L CNPs的缓蚀效率为37.6%;而N-CNPs的缓蚀效率明显提高,达到90.96%.
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aman光谱等手段研究了-850 mV (vs.SCE,下同)转-1050 mV和-1050 mV转-850 mV组合电位阴极极化对X65钢在含铁氧化菌(IOB)的海水中腐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两种组合电位极化都对IOB腐蚀有一定抑制作用;极化与开路电位下X65钢腐蚀产物种类差别不大,含量有区别.-1050 mV极化可以抑制IOB附着但不能完全去除已形成的生物膜,这是-1050 mV转-850 mV极化保护效果优于-850 mV转-1050 mV极化的原因.
采用管式炉对直接烧结SiC在1300和1400℃静止空气中进行不同循环周期下的循环氧化实验.使用分析天平记录样品质量变化,并使用扫描电镜对氧化产物进行表征以揭示循环氧化机理.结果 表明,直接烧结SiC的循环氧化行为由前期接近抛物线氧化行为的氧化增重过程与长时间氧化产生氧化层剥落造成的氧化失重过程组成.循环氧化过程可分为氧化、扩散、开裂、剥落4个阶段,且4个阶段往复进行,最终导致了直接烧结SiC在循环氧化过程中的多层氧化层剥落.随氧化温度的升高,SiC氧化速率增加,且更快进入氧化失重阶段;循环氧化周期越短,
综述了Cl-与SO42-对奥氏体不锈钢腐蚀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机理,阐述了Cl-与SO42-对不锈钢腐蚀影响的原因,总结了不同研究者对SO42-具有抑制不锈钢在含Cl-溶液中腐蚀的原因,分析了不同研究者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