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因此只有课前进行 “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备课呢? 要深备教材,要备透学生,要备准教法,要积极反思。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使每一节课都有精彩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真实而具体的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连续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存在着各种各样超越教师预设的意外,“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能产生后果的全部。没有预料不到的后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精确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其实,课堂生成并不是一个很玄的东西,把握得好,课堂精彩的生成也是可以“预约”的。那么,该如何去把握课堂生成呢?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吃透教材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做到将整个教材熟烂于心,将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都明了于心;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都琢磨得清清楚楚。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抓住教材的点,触类旁通,拓展到相关的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新课标提出“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在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帮助,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因而,只有真正树立了“用教材”这一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面对新课程时,才能摆脱教材的束缚,做到游刃有余!
课堂教学时不应被僵化地限定于课前预设,不应被呆板地拘束于教案文本,预设的教案需要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留下师生互动交流的弹性空间和依据学情发展进行适时调整的余地。目标预设应富有弹性。课堂目标可以预设,更应及时完善;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样,当课堂上出现动态生成的情况时,教师就不会为了硬要完成预设的目标和环节等,弃学生的思维火花于不顾。
二、关注学生
想要使自己能够及时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必须会关注学生。这必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还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要“吃透学生”。由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使自己在备课时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仔细选择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的教学进度,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必须在钻研教材﹑考虑教法的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全面地研究学生,作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备课的过程中,只重视钻研教材,考虑教法,不注意了解学生,其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无的放矢。在教师备课要做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三件事中,备学生是基础。因为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对教法作出科学的选择,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都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學习习惯。再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最后,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特征﹑班级风气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关注课堂教学
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努力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见机行事,化意外为精彩,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合作交流,可使得课堂认知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其然”这一结果的单调呈现,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刻体验和生动过程,体现了在动态、开放课堂观念下教师既关注教案预设,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需求,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教学机智和灵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应该大量地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日趋成熟。
虽然我们的老师大多数已有了课堂教学随机生成的教学理念,但在上课时却放不开手脚,缺乏信心,与其说是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有限,不如说是我们预设不够充分。只有不断学习,发挥自身潜能,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多种教学预案,教学时就会自然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灵性与激情。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探求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在规律和意义,努力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生成的本领,使语文课堂能够时时预约动态生成的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真实而具体的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连续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存在着各种各样超越教师预设的意外,“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能产生后果的全部。没有预料不到的后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卢姆语)。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精确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独具慧眼的教师会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生成出人意外的精彩。因此,也有人把“课堂生成”称为“未曾预约的精彩”。
其实,课堂生成并不是一个很玄的东西,把握得好,课堂精彩的生成也是可以“预约”的。那么,该如何去把握课堂生成呢?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吃透教材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做到将整个教材熟烂于心,将与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都明了于心;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都琢磨得清清楚楚。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抓住教材的点,触类旁通,拓展到相关的面。在新课程理念中,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新课标提出“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在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帮助,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因而,只有真正树立了“用教材”这一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面对新课程时,才能摆脱教材的束缚,做到游刃有余!
课堂教学时不应被僵化地限定于课前预设,不应被呆板地拘束于教案文本,预设的教案需要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留下师生互动交流的弹性空间和依据学情发展进行适时调整的余地。目标预设应富有弹性。课堂目标可以预设,更应及时完善;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这样,当课堂上出现动态生成的情况时,教师就不会为了硬要完成预设的目标和环节等,弃学生的思维火花于不顾。
二、关注学生
想要使自己能够及时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必须会关注学生。这必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还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要“吃透学生”。由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使自己在备课时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仔细选择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的教学进度,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必须在钻研教材﹑考虑教法的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全面地研究学生,作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备课的过程中,只重视钻研教材,考虑教法,不注意了解学生,其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无的放矢。在教师备课要做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三件事中,备学生是基础。因为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对教法作出科学的选择,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都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學习习惯。再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最后,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特征﹑班级风气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三、关注课堂教学
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努力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教师的见机行事,化意外为精彩,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合作交流,可使得课堂认知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其然”这一结果的单调呈现,更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刻体验和生动过程,体现了在动态、开放课堂观念下教师既关注教案预设,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需求,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教学机智和灵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应该大量地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日趋成熟。
虽然我们的老师大多数已有了课堂教学随机生成的教学理念,但在上课时却放不开手脚,缺乏信心,与其说是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有限,不如说是我们预设不够充分。只有不断学习,发挥自身潜能,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多种教学预案,教学时就会自然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灵性与激情。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探求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在规律和意义,努力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生成的本领,使语文课堂能够时时预约动态生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