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管理,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制约高等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法制化则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在论证这一命题的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在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阐述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依法行政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基本涵义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即通过对高校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行为和管理监督的协调、规范和引导,以保障管理秩序,实现管理育人的一个实践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结构体系,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目标包含着学生管理观念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学生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学生管理侵权救济的法制化等。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上下有序、内容形式完整统一的体系。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中涉及学生管理的内容较少,没有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技术也有欠缺,法律规范中的用语缺乏明确性,原则性规定过多,可操作性不强。(2)学校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相抵触。效力层次低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效力层次高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是法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有的高校“凡学生恋爱越轨者一律开除;凡考试舞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就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过重过严了。(3)权利救济途径的模糊。《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该规定把学校处分和对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的侵犯加以区分,对学校给予学生的处分只赋予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机制——申诉权,而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则给予了诉讼救济。《高等教育法》则未赋予学生任何的权利救济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4条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学生对处分的申诉权,认为“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正是由于上述含混、模糊的规定,给学生主张权利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使得学生在面对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往往陷入茫然境地。
三、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构建
(1)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学生管理要遵循法治原则,而法治的理念要求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本身的完善,因此学校应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为契机,做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于目前尚有待探讨的问题,可以由高校间的联合组织制定校规范文,由各高校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删。但校规的制定和审批程序和权限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2)坚持依法治校。在“有法可依”的大前提下,要实现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有法必依”。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上,则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守法”,依法治校。在制定高校学生管理相关规定时首先明确相关上位法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操作中可以加以补充或修改的范围有多大,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听证制度”,即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能使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更好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减少学校规章制度运行实施的阻力。(3)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首先可以建立校内申诉制度,健全行政申诉制度。学生因对学校有关职能机构或人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学校依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处理。相应的,学校应设立申诉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请求。此外,学生还可以寻求行政申诉以维护自身权利。其次要充分保障学生诉权。长期以来,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一直没理清,高校与学生纠纷是否具有可诉性争执不下,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对于这种纠纷受理与否存在不确定性,学生诉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令人欣慰的是,最高法院针对高校频繁被诉、学生维权无门的现状作出了积极回应。据《法制日报》披露,最高法院拟出台一项司法解释,把有关高校招生、学历发放、教师资格处理和学生退学等方面的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范畴,这将会在依法治校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海米提,延永生.浅议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经济师[J].2005(1)
[2]赵蕊,陈然,郑利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研究.教育与职业[J].2010(14)
[3]赵军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现状与对策.韶关学院学报[J].
2007(11)
[4]张程远.法治化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原则及其操作方向[J].中国科技博览.2010(14)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依法行政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基本涵义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即通过对高校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行为和管理监督的协调、规范和引导,以保障管理秩序,实现管理育人的一个实践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结构体系,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目标包含着学生管理观念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学生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学生管理侵权救济的法制化等。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上下有序、内容形式完整统一的体系。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中涉及学生管理的内容较少,没有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立法技术也有欠缺,法律规范中的用语缺乏明确性,原则性规定过多,可操作性不强。(2)学校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相抵触。效力层次低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效力层次高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是法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当前有的高校“凡学生恋爱越轨者一律开除;凡考试舞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就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规定过重过严了。(3)权利救济途径的模糊。《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该规定把学校处分和对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的侵犯加以区分,对学校给予学生的处分只赋予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机制——申诉权,而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则给予了诉讼救济。《高等教育法》则未赋予学生任何的权利救济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4条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学生对处分的申诉权,认为“对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正是由于上述含混、模糊的规定,给学生主张权利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使得学生在面对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往往陷入茫然境地。
三、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构建
(1)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高校学生管理要遵循法治原则,而法治的理念要求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本身的完善,因此学校应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为契机,做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于目前尚有待探讨的问题,可以由高校间的联合组织制定校规范文,由各高校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删。但校规的制定和审批程序和权限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2)坚持依法治校。在“有法可依”的大前提下,要实现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有法必依”。具体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上,则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守法”,依法治校。在制定高校学生管理相关规定时首先明确相关上位法的规定,其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操作中可以加以补充或修改的范围有多大,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听证制度”,即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能使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更好反映学生的利益诉求,减少学校规章制度运行实施的阻力。(3)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首先可以建立校内申诉制度,健全行政申诉制度。学生因对学校有关职能机构或人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学校依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处理。相应的,学校应设立申诉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请求。此外,学生还可以寻求行政申诉以维护自身权利。其次要充分保障学生诉权。长期以来,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一直没理清,高校与学生纠纷是否具有可诉性争执不下,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对于这种纠纷受理与否存在不确定性,学生诉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令人欣慰的是,最高法院针对高校频繁被诉、学生维权无门的现状作出了积极回应。据《法制日报》披露,最高法院拟出台一项司法解释,把有关高校招生、学历发放、教师资格处理和学生退学等方面的教育纠纷纳入行政诉讼范畴,这将会在依法治校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海米提,延永生.浅议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经济师[J].2005(1)
[2]赵蕊,陈然,郑利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研究.教育与职业[J].2010(14)
[3]赵军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现状与对策.韶关学院学报[J].
2007(11)
[4]张程远.法治化高校学生管理的意义原则及其操作方向[J].中国科技博览.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