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时代产生的好奇心、兴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用的,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为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给语文换种心情,进行趣味教学尤显任重道远。笔者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设趣——快乐导入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导语的设计。除传统的复习导入、题解导入外,零零碎碎概括起来大致还有如下几种:
1.故事导入 如《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讲述魏征善谏的故事或太宗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一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顺利导入新课。《读〈伊索寓言〉》则让学生讲述有关寓言故事及对故事的理解自然引出对钱钟书先生关于伊索寓言的新解的探讨。
2.用名人文章 讲《整句散句》时,用北大怪才余杰《那塔,那湖》散文中有关博雅塔和未名湖的极富诗意、文采飞扬(整散结合)的描述,既能煽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水到渠成地导入讲课主题。又如《神奇的极光》,通过赵忠祥《人与自然》节目中《白夜极光》解说词的诵读,让学生猜谜——本节文字叙述的主体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3.编排小品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叙事诗。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编自导小品课前表演,由评论学生的表演顺便导出一些戏剧理论知识,进而由学生评论演员表演的优劣导入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诗歌语言的分析人物性格,效果不错。
4.文化常识 讲《滕王阁序》时由“天下三楼”设问,讲述滕王阁的趣闻趣事,激起学生对祖国名胜的向往之后开始学习课文。而《登泰山记》则由山东的非同寻常——黄河在此入海,泰山在此崛起,孔子在此诞生讲起,再考查学生“五岳”常识,进而学习新课。
5.艺术欣赏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先让学生看维纳斯雕像,一边讲解断臂维纳斯来历,叫学生设想如何复原她双臂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示范,由此很自然的得出清冈卓行的基本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像正因为“失去双臂”才“如此秀丽动人”。学《再别康桥》时,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人间四月天》,倾听配乐朗诵《再别康桥》,感受蕴含在景致、故事中的人文之美。学《离骚》时让学生欣赏彩图《屈原》,由绘画中色彩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屈原人格内质的概括——举世皆浊唯吾独清,激发联想,导入课文。
6.引用课文 如《阿房宫赋》,可以利用《过秦论》的中心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也是大纲中需要默写的名句)导出总结前朝历史教训的方法,进而设疑“本文是如何讽时刺世的”进入教学情境。
7.诗词俗语 学《改造我们的学习》前让学生背诵《沁园春·雪》,以观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风范导入课文的学习。学《五人墓碑记》,我由表现东林党人政治观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导入东林党人及社会背景的介绍,便于学生在复活历史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可以看作“宽容”的注解,因此可由此导入《〈宽容〉序言》的学习。
总之,教师丰富多彩、精巧生动、言简意赅的开讲不但“一石激起千层浪”,紧紧攫住学生注意力,而且能直接影响教师授课情绪,激发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联想,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使以下的课堂教学如庐山瀑布水,激荡流畅,直奔主题。
二、激趣——调动学生
教学中最忌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
1.预习与创新 对于叙事性较强的作品,鼓励学生改编成白话故事,或话剧小品,用于课前表演。如《触龙说赵太后》《孔雀东南飞》,我都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改成剧本,自编自演;《勾践灭吴》《鸿门宴》让学生自看译文,课上讲故事。对于抒情性作品,让学生改成诗歌或散文。如《致大海》,要求学生自己幻化成普希金形象,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成散文,用于课堂接龙;《孤独的收割人》,要求学生抓住“收割女动人的歌声”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调动全身感官描绘歌声;《邶风·静女》则要求学生将之改成现代爱情故事。对于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改写成形象生动的说明文,如《神奇的极光》要求学生以《极光的自述》为题改写。对于议论性文字,则要学生收集相关论据制成知识卡片,以备后用。
2.讨论与争鸣 课堂讨论使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互相渗透、沟通联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总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堂讨论。如《勾践灭吴》,我设置“从伍子胥和文种的共同遭遇看统治者待人本质”,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又如《离骚》,在学生充分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后,突然以“屈原的爱国是不识时务之举,是自虐、狭隘的爱国为论题,教师充当“魔鬼的辩护士”,激发学生讨论热情。《项羽之死》中抛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样的探究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迁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而最直接的作用则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互改与互评 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评改作业本身也是二度练习,学生在指出他人优缺点的同时,就是自己借鉴和改正的过程,对比中能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基础练习可以如此,作文训练尤其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因此一些作文我有意让学生自批自改。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但能消解老师全批全改的高耗低效,而且使学生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从而达到修改作文训练的目的。当然,整个活动要在教师的导引下开展,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出详细的批改标准,在评改活动结束后做复查、总评。如此,学生的评改才是可控的,才能使训练进入良性循环。 三、诱趣——巧问精讲
教学方法要改革,但无论怎样改,教师的讲授是绝对离不开的,关键是怎样讲。巧设问就是一门艺术。对此,古人早就作过精妙的阐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不善问者,反此(《学记·敬师进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一环扣一环提出问题,流畅地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不仅要学生有所知,更要有所思。“学而不思则罔”,这里,教师还要以一种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不但善于发问,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常对学生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那天我按教参的思想讲解《邶风·静女》,说第一章写青年等恋人而不见的犹豫徘徊、焦急之状,二、三两章写青年的美好回忆。学生马上起来说为什么二、三两章不可以是两人相见后的缠绵之状。我当即肯定了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并补充无论哪种理解都可表现青年真诚,与主题不相矛盾。学生每解决一个疑问,就有一种战胜难点的兴奋,就会多一份自信,增一分兴趣。
此外,我认为教师整堂课的流程应该本身就是一篇范文,不仅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而且富有美质的语言相当重要,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是学好语文的活广告。这可让学生在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无限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为了感染、激发学生,我还主张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名投入角色的演员,课堂上的激情演绎非常重要,因为语文本身是人文性很强的科目。自己激情澎湃,想必学生想做沉默的羔羊也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倾力投入,研透教材,广种博收,厚积薄发。
四、扩趣——综合语文
语文是浩瀚的海洋,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以前教学均以教材为世界,现代教学应以世界为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课外资料,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用所阅读的文章充实自己的所学,“得法于课内,养习于课外”(程日亮先生语),由此及彼,彼此沟通,不断丰富学习,不断提高品味。在教学中我不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多读好书,向一万张卡片迈进,而且提倡语文生活化,用身心感受语文。日常交谈,人情世故,娱乐休闲,电视网络,均可进入语文世界。毕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惟有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方能最终达到“心骛八极,触类旁通”的境界,不惟考试而能应试,真正发掘语文兴趣,培养语文能力。
趣味教学打破传统的讲、听、记的教学模式,变注入为引导,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传授为双向多向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科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教师自身必须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教无止境,作为教师,若能时时以趣味教学为目标,定能铸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
一、设趣——快乐导入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导语的设计。除传统的复习导入、题解导入外,零零碎碎概括起来大致还有如下几种:
1.故事导入 如《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讲述魏征善谏的故事或太宗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一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顺利导入新课。《读〈伊索寓言〉》则让学生讲述有关寓言故事及对故事的理解自然引出对钱钟书先生关于伊索寓言的新解的探讨。
2.用名人文章 讲《整句散句》时,用北大怪才余杰《那塔,那湖》散文中有关博雅塔和未名湖的极富诗意、文采飞扬(整散结合)的描述,既能煽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水到渠成地导入讲课主题。又如《神奇的极光》,通过赵忠祥《人与自然》节目中《白夜极光》解说词的诵读,让学生猜谜——本节文字叙述的主体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3.编排小品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叙事诗。因此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编自导小品课前表演,由评论学生的表演顺便导出一些戏剧理论知识,进而由学生评论演员表演的优劣导入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诗歌语言的分析人物性格,效果不错。
4.文化常识 讲《滕王阁序》时由“天下三楼”设问,讲述滕王阁的趣闻趣事,激起学生对祖国名胜的向往之后开始学习课文。而《登泰山记》则由山东的非同寻常——黄河在此入海,泰山在此崛起,孔子在此诞生讲起,再考查学生“五岳”常识,进而学习新课。
5.艺术欣赏 对《米洛斯的维纳斯》,先让学生看维纳斯雕像,一边讲解断臂维纳斯来历,叫学生设想如何复原她双臂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进行示范,由此很自然的得出清冈卓行的基本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像正因为“失去双臂”才“如此秀丽动人”。学《再别康桥》时,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人间四月天》,倾听配乐朗诵《再别康桥》,感受蕴含在景致、故事中的人文之美。学《离骚》时让学生欣赏彩图《屈原》,由绘画中色彩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对屈原人格内质的概括——举世皆浊唯吾独清,激发联想,导入课文。
6.引用课文 如《阿房宫赋》,可以利用《过秦论》的中心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也是大纲中需要默写的名句)导出总结前朝历史教训的方法,进而设疑“本文是如何讽时刺世的”进入教学情境。
7.诗词俗语 学《改造我们的学习》前让学生背诵《沁园春·雪》,以观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风范导入课文的学习。学《五人墓碑记》,我由表现东林党人政治观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导入东林党人及社会背景的介绍,便于学生在复活历史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可以看作“宽容”的注解,因此可由此导入《〈宽容〉序言》的学习。
总之,教师丰富多彩、精巧生动、言简意赅的开讲不但“一石激起千层浪”,紧紧攫住学生注意力,而且能直接影响教师授课情绪,激发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联想,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使以下的课堂教学如庐山瀑布水,激荡流畅,直奔主题。
二、激趣——调动学生
教学中最忌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
1.预习与创新 对于叙事性较强的作品,鼓励学生改编成白话故事,或话剧小品,用于课前表演。如《触龙说赵太后》《孔雀东南飞》,我都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改成剧本,自编自演;《勾践灭吴》《鸿门宴》让学生自看译文,课上讲故事。对于抒情性作品,让学生改成诗歌或散文。如《致大海》,要求学生自己幻化成普希金形象,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成散文,用于课堂接龙;《孤独的收割人》,要求学生抓住“收割女动人的歌声”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调动全身感官描绘歌声;《邶风·静女》则要求学生将之改成现代爱情故事。对于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改写成形象生动的说明文,如《神奇的极光》要求学生以《极光的自述》为题改写。对于议论性文字,则要学生收集相关论据制成知识卡片,以备后用。
2.讨论与争鸣 课堂讨论使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互相渗透、沟通联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总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堂讨论。如《勾践灭吴》,我设置“从伍子胥和文种的共同遭遇看统治者待人本质”,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又如《离骚》,在学生充分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后,突然以“屈原的爱国是不识时务之举,是自虐、狭隘的爱国为论题,教师充当“魔鬼的辩护士”,激发学生讨论热情。《项羽之死》中抛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样的探究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迁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而最直接的作用则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互改与互评 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评改作业本身也是二度练习,学生在指出他人优缺点的同时,就是自己借鉴和改正的过程,对比中能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基础练习可以如此,作文训练尤其如此。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因此一些作文我有意让学生自批自改。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但能消解老师全批全改的高耗低效,而且使学生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从而达到修改作文训练的目的。当然,整个活动要在教师的导引下开展,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出详细的批改标准,在评改活动结束后做复查、总评。如此,学生的评改才是可控的,才能使训练进入良性循环。 三、诱趣——巧问精讲
教学方法要改革,但无论怎样改,教师的讲授是绝对离不开的,关键是怎样讲。巧设问就是一门艺术。对此,古人早就作过精妙的阐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不善问者,反此(《学记·敬师进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一环扣一环提出问题,流畅地诱发学生“生疑——思疑——释疑”,不仅要学生有所知,更要有所思。“学而不思则罔”,这里,教师还要以一种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伙伴的姿态出现,不但善于发问,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常对学生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那天我按教参的思想讲解《邶风·静女》,说第一章写青年等恋人而不见的犹豫徘徊、焦急之状,二、三两章写青年的美好回忆。学生马上起来说为什么二、三两章不可以是两人相见后的缠绵之状。我当即肯定了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并补充无论哪种理解都可表现青年真诚,与主题不相矛盾。学生每解决一个疑问,就有一种战胜难点的兴奋,就会多一份自信,增一分兴趣。
此外,我认为教师整堂课的流程应该本身就是一篇范文,不仅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而且富有美质的语言相当重要,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是学好语文的活广告。这可让学生在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无限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为了感染、激发学生,我还主张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名投入角色的演员,课堂上的激情演绎非常重要,因为语文本身是人文性很强的科目。自己激情澎湃,想必学生想做沉默的羔羊也难。这些都需要教师倾力投入,研透教材,广种博收,厚积薄发。
四、扩趣——综合语文
语文是浩瀚的海洋,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以前教学均以教材为世界,现代教学应以世界为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课外资料,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用所阅读的文章充实自己的所学,“得法于课内,养习于课外”(程日亮先生语),由此及彼,彼此沟通,不断丰富学习,不断提高品味。在教学中我不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多读好书,向一万张卡片迈进,而且提倡语文生活化,用身心感受语文。日常交谈,人情世故,娱乐休闲,电视网络,均可进入语文世界。毕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惟有时时做生活的有心人,方能最终达到“心骛八极,触类旁通”的境界,不惟考试而能应试,真正发掘语文兴趣,培养语文能力。
趣味教学打破传统的讲、听、记的教学模式,变注入为引导,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传授为双向多向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时应变能力、科研能力、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当然,这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教师自身必须提高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教无止境,作为教师,若能时时以趣味教学为目标,定能铸一朵属于自己的金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