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和发展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通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提出了从管理模式、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本四个方面来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与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the havord business review)上)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第二,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第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随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不同的理解,尽管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论述不完全一致,以下几点则是共同的:首先。强调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绝对重要性;其次,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惟一性和不可模仿性;第三,主张将公司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资源用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他们描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文化层面:包含鼓励创新机制的经营理念,客户卓越价值提供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的制度建设等。
2、技术层面:不断创新领先同行的技术优势。
3、产品与服务层面:质量保证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形成、众人赞美的声誉。
本文认为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但是最后必须凝聚在一个点上。
1、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很多企业都有“两低一高”的现象,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资源竞争分析。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运用。
3、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搜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4、市场竞争分析。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5、无差异竞争。所谓的无差异竞争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只强调一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打价格战。中国的很多企业都经常使用这种竞争方法,可是事实上,世界一些有实力、有基础的大企业都不轻易用这一方法。
6、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与无差异竞争相反,是指企业不依靠价格战,而是另辟途径,出奇招取胜。
7、标杆竞争。所谓标杆竞争就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如竞争对手,在超越竞争对手的时候设立标杆,每次跳过一个标杆。再设新的标杆,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8、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这八个方面不是分开的,而是融会贯通的,只不过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同,最后的凝聚点不同。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1、培育适宜核心能力成长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信息不灵,就相当于人的耳目不灵,鼻子不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要尽快将计算机引入信息管理,尽快完成信息管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二)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1、增强企业研究与开发(R&D)能力。
企业R&D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研发能力主要包括:R&D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开发能力、R&D成果转换能力等。R&D能力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应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在我国成为WTO成员之后,我国企业还应争取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结构,跟踪世界科技的前沿,并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内涵上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实施产品创新战略。
产品有特色才有形象力、吸引力、聚集力、竞争力。通过创新形成产品的专利。拥有专利并合理地利用专利技术,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产品创新战略制定时要注意树立产品整体概念。
(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竞争力量。
企业竞争或国家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劳动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家,企业家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此,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企业文化当作自己的一份主要工作始终抓在手上,确立“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
2、企业文化战略产生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战略是指以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战略。而现代经营管理战略的重头戏就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的创造靠的是文化的驱动。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附加值,让它披着文化色彩去参加竞争。就会大大增加品牌的竞争力而成为知名品牌。因此,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战略就是企业竞争力战略。
3、“人气”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人气”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各项工作与企业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人气”旺起来。人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是否恪尽职守。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员工充分调动起来。
(四)积极打造人力资本。
1、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2、营造“学习型”组织。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首先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WTO相关知识。还要学习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文化知识等。要按层次全员展开培训,既形成经营型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等高层人才培训体系。使高层人才分别在专门培训班、大专院校、国内外知名公司等处进行培训:又形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层等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还形成基层全员培训体系,将日常考核和工资奖金挂钩。形成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迅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经济管理,2002,(23),
[2]杨巧明,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曾秋香,关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4]周永明,论全面提升企业按心竞争力的两大根本途径,经济与杜会发展,2004,(3),
[5]郑春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与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the havord business review)上)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第二,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第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随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不同的理解,尽管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论述不完全一致,以下几点则是共同的:首先。强调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绝对重要性;其次,强调核心竞争力的惟一性和不可模仿性;第三,主张将公司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资源用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他们描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文化层面:包含鼓励创新机制的经营理念,客户卓越价值提供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的制度建设等。
2、技术层面:不断创新领先同行的技术优势。
3、产品与服务层面:质量保证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形成、众人赞美的声誉。
本文认为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但是最后必须凝聚在一个点上。
1、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基础竞争力的管理,很多企业都有“两低一高”的现象,基础管理差、管理的混乱使得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2、资源竞争分析。通过资源竞争分析。明确企业有哪些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用于构建核心竞争力。如果有,具体应该怎样运用。
3、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平时要留意搜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对手的动态。
4、市场竞争分析。对市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准,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机。
5、无差异竞争。所谓的无差异竞争是指企业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只强调一项,那就是价格,也就是打价格战。中国的很多企业都经常使用这种竞争方法,可是事实上,世界一些有实力、有基础的大企业都不轻易用这一方法。
6、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与无差异竞争相反,是指企业不依靠价格战,而是另辟途径,出奇招取胜。
7、标杆竞争。所谓标杆竞争就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如竞争对手,在超越竞争对手的时候设立标杆,每次跳过一个标杆。再设新的标杆,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8、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这八个方面不是分开的,而是融会贯通的,只不过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同,最后的凝聚点不同。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1、培育适宜核心能力成长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信息不灵,就相当于人的耳目不灵,鼻子不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要尽快将计算机引入信息管理,尽快完成信息管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二)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1、增强企业研究与开发(R&D)能力。
企业R&D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研发能力主要包括:R&D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开发能力、R&D成果转换能力等。R&D能力是我国企业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应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在我国成为WTO成员之后,我国企业还应争取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结构,跟踪世界科技的前沿,并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内涵上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实施产品创新战略。
产品有特色才有形象力、吸引力、聚集力、竞争力。通过创新形成产品的专利。拥有专利并合理地利用专利技术,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产品创新战略制定时要注意树立产品整体概念。
(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竞争力量。
企业竞争或国家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劳动竞争和科技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家,企业家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此,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企业文化当作自己的一份主要工作始终抓在手上,确立“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
2、企业文化战略产生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战略是指以企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战略。而现代经营管理战略的重头戏就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的创造靠的是文化的驱动。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附加值,让它披着文化色彩去参加竞争。就会大大增加品牌的竞争力而成为知名品牌。因此,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战略就是企业竞争力战略。
3、“人气”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人气”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各项工作与企业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人气”旺起来。人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是否恪尽职守。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员工充分调动起来。
(四)积极打造人力资本。
1、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2、营造“学习型”组织。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首先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WTO相关知识。还要学习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文化知识等。要按层次全员展开培训,既形成经营型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等高层人才培训体系。使高层人才分别在专门培训班、大专院校、国内外知名公司等处进行培训:又形成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层等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还形成基层全员培训体系,将日常考核和工资奖金挂钩。形成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迅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经济管理,2002,(23),
[2]杨巧明,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曾秋香,关于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4]周永明,论全面提升企业按心竞争力的两大根本途径,经济与杜会发展,2004,(3),
[5]郑春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