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中红色旅游对提升黔东南旅游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黔东南州的红色旅游发展为例,分析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的困境和其历史使命,理顺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逻辑,并提出与其相适应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红色资源;黔东南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新时代黔东南红色旅游研究”(项目编号:2019jd012)阶段性成果。

引言:


  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是一种以革命遗址和纪念馆为依托,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活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我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内涵,使之成为集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凝聚人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旅游方式。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革命老区而言,发展红色旅游,还能够有效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红色旅游发展为例,着重梳理黔东南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与其相对应的发展路径。

一、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黔东南素以“绿色之州、歌舞之州”而闻名遐迩,在这片沃土也曾留下革命先辈深深的足迹,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黔东南是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站,在这里奏响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序曲。据统计,黔东南州共有革命遗址343处,分布于全州16个市(县)。其中,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8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39处、革命领导人和地方党史人物行居29处、烈士墓80处以及各类纪念设施59处[1]。这些源自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遗迹遗址,承载着爱国和革命的精神内涵,共同构成了历久弥坚的红色旅游资源。
  (一)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黔东南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要素优势,资源组合特色鲜明,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首先,黔东南具有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组成的“两江一河”区域与雷公山、月亮山组成的“两山”区域自然景观雄奇伟丽,居于其中的苗、侗等少数民族其民俗文化极具特色[2]。从红色旅游资源情况看,黔东南是红军进入贵州的第一站,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除此以外,该地区还保留着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的革命遗址等。其次,从资源组合上看,黔东南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与革命历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相互成就。红色旅游的发展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等,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旖旎的自然风光为黔东南红色旅游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绚丽的少数民族文化为黔东南红色旅游增添了灵动和魅力,而恢弘的革命历史则赋予了黔东南红色旅游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层次丰富、体验独特的旅游产品体系。最后,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来看,黔东南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具有交通枢纽的战略位置。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航空等构建起立体、恢弘的交通体系,使素有“贵州东大门”之称的黔东南区位优势愈加凸显。而贵州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也为黔东南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黔东南红色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黔东南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拓展空间,实现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黔东南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知名红色旅游地相比,黔东南州红色旅游存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以及资源转化利用率较低的困境。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利用率较低。从开发方式来看,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方式比较粗放,市场化程度不高,需进一步明确运用市场化的经营理念进行开发和管理的思路,加大吸引和感染游客的宣传力度。二是从产业延伸来看,红色旅游的产业化水平整体较低,尚未形成旅游服务一条龙的产业体系,红色旅游与各产业链之间的联动不足,部分地区旅游产业链条还不完整,没有很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衍生品产出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三是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民族特色彰显不够。对本地红色历史挖掘力度不够,特别是关于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的相关性研究。四是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品牌。红色旅游是主题性旅游,需要拥有完整的品牌体系,如湖南打出“伟人故里”的金字招牌,江西发展“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等旅游目的地品牌,遵义提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宣传口号,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反观黔东南红色旅游目的地,以“黎平会议”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缺乏体系化的红色品牌形象,在红色文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不高。五是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黔东南州红色旅游的创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红色旅游发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多次批示,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充分说明国家对红色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发展事业与壮大产业相结合、有效保护与有序开发相结合、统筹規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以及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等原则,创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完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注重价值引领,强化理想信念的时代价值一是依托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和地方院校师资力量,成立红色文化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中心),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布局。开展短期培训和专题培训,采取现场教学、互动访谈、社会实践以及学员研讨相结合,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了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二是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根本,广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巩固扩大青少年市场。创新红色研学旅游工作,推进“研学+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做大做强研学旅行体验基地,打造研学旅行精品,增强青少年红色认同感。   (二)注重资源整合,强化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
  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关键是融合创新。目前,红色旅游正由传统的“文物展览”向“文化体验”“精神传承”转化。要推动战略融合、旅游内部要素融合、资源融合、产业融合以及区域融合,创新发展“旅游+”模式,最大化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文化和经济功能,确保红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价值与内涵的全面提升。黔东南地区作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实现红色文化发展过程中要率先进行创新和变革,弘扬本地特有的红色资源,使其更加彰显时代精神、具备市场号召力,通过科技力量的支持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来丰富展陈内容、深化文化感召,从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变革中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传承的意义。
  (三)注重规模效应,强化协同发展的整体优势
  黔东南红色旅游不是孤立的点,而是整个贵州红色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南要发展红色旅游,就应该更加主动地将自身旅游资源融入全省经济发展规划中,形成区域优势。在实现点面结合的过程中,从省级层面而言,应编制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区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具体项目、保障措施等,将区域间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盘活现有资源,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从黔东南层面来看,要选择优势红色资源重点发展,将红色旅游规划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交通建设、风景名胜、文物保护有效衔接[4]。要注重将景点沿线红色文化元素串珠成链,以线带面,点、线、面有机结合,有序推进精品线路建设发展,使红色旅游景点系列化;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相结合,产生聚集效应、市场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黔东南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融入发展战略,加速红色旅游转型升级
  红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脉搏,融入重大发展战略。一是融入大数据战略,推动红色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二是融入扶贫战略。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将发展红色旅游融入地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拓展红色旅游的富民功能;三是融入大生态战略。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绿色的自然环境,绿色的自然环境可以为红色旅游发展营造更贴合历史的氛围,黔东南优质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挖掘资源潜力,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建立健全地方红色文化保护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5]。加强对红色文物、历史遗迹、纪念地、名人故居、历史文献进行普查、整理,完善红色文化史料、长征精神等方面的挖掘整理,拓展和深化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文化内涵,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三是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对重要文物、遗址遗迹、名人故居、历史文献的修复和保护,积极推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
  (三)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红色旅游传播体系
  要塑造红色旅游品牌新形象,建立起黔东南红色旅游传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宣传黔东南红色旅游,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氛围。一是构建红色旅游传播体系,实现黔东南红色旅游的全员传播。二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系列文创产品。提炼黔东南红色文化精神,设计黔东南红色文化旅游标识,塑造黔东南红色旅游品牌。三是讲好黔东南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音乐、微故事、微影视、微视频等多元文化精品,扩大黔东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四)重视人才培养,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候鸟型”专家或“项目制”专家,吸收和培养一批熟悉规划设计、善于经营红色旅游管理的领军人才;二是要培养一批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管理、宣传等专业人才。要加强与省内外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就红色文化旅游相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合作,为黔东南红色旅游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要培养一批红色旅游专门人才。可以与黔东南当地职业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将发展红色旅游涉及的有关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教学重点专业范围,“订单式”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四是要加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服务为游客打造更为多元的旅游体验项目。
  (五)完善配套服务,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能力
  一是旅游交通配套服务。尽快完善红色旅游景区道路、停车场、自驾车道、骑行绿道及游步道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语言文字景观建设。二是住宿设施服务。新增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住宿设施或对已有住宿设施进行改造,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浓郁红色文化氛围的红色精品住宿设施。规划红色文化主题酒店、军旅营地、红色氛围的乡村民宿及农家乐。三是餐饮业服务。开发特色餐饮系列,力求食品多样化,合理布局各红色旅游景区(点)的餐馆,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号召力的红色精品餐饮项目:黔菜系列、苗侗红军菜系列、红色药膳餐饮系列、红色生态餐饮系列、红色战役菜肴系列等。四是旅游安全及卫生服务。增加主要景区、旅游交通沿线的厕所数量,保障旅游地的环卫及时处理;旅游安全及救援服务,要求设有安全保护机构,有健全的安全保卫机制,制定相关应急措施和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安全、卫生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献


  [1] 张英,陈俊合,熊焰.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耦合协调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5):155-158.
  [2] 熊芳,刘晓鹰.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8):194-197.
  [3] 阳国亮,凌连新,徐楠楠.新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0(5):156-162.
  [4] 阳华.民族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01-104.
  [5] 陈烦,刘丹.黔东南州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170-171.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201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动机与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创新能力与股权激励正相关,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可能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成长性与股权激励正相关,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更有可能实施股权激励。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能有效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
互联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新平台,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加强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提升经营发展绩效,而渠道协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选择7天连锁酒店和携
摘 要:旅游业是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主要来源。在目前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同时,我国的旅游需求也逐渐提高,游客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对于旅游供给市场来说,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并且,我国当前正处于供给侧改革阶段,在此背景下,旅游地区的旅游供给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为了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就应当不断地创新旅游供应链,推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对供给侧
摘 要:本文确立了“生命真行”研学课程主题,以常德的社会文化资源为依托,设计了面向中小学生三阶段研学课程,包括触摸生命的轮廓——城头山“农事见人生”、走入生命里——博物馆·桃花源“益(毅)赛闯人生”、捕捉生命的光——夹山“禅境理人生”1~9年级课程三部曲,并对课程实施评价方法以及营销推广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命教育;研学旅行;生命研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茶文化与茶艺课程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高校通过茶艺操作、茶席设计、茶叶审评等项目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职业技能;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多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茶文化;茶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东省
摘 要:旅行社经营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合适的教学模式将影响课程教学的流畅性。笔者以“任务驱动+情感互动”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形成了5个模块对应的5个任务驱动,辅以可爱小礼物、空闲交流沙龙、任务奖励仪式、互动悄悄话4种情感互动方式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最终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任务驱动;情感互动;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F592.6-4;G712
地方型人文景点在开发上因其资源的特殊性、管理的多重性等在开发建设上一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在地方人文旅游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效果欠佳.本文选取曾国藩故居作为典型个
摘 要: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引导着工程教育改革,其理念就是以产出为导向,以毕业要求、国家和社会需求等建立培养模式。本文就地方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预期和学生学习产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剖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给出缩小二者差距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OBE;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学习产出  中图分类号:G642;F59
摘 要: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当前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固化、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创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体系4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改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思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F590-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各地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茶叶生产为主要功能的茶园,在开发茶园旅游方面可以融入茶园体验式研学旅行项目,与中小学校和旅行社展开合作,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茶园、中小学校和旅行社各取所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关键词:茶园;体验;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