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建设正经历着转型期,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兴建。这些大型公共建筑逐渐成为了城镇建设中的标志,在城镇的发展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影响作用。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公共建筑建设水平来说,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体现不出公共性,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要对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问题进行具体的设计。本文就公共建筑外部看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大型公共建筑局域城镇中心或者是周边的位置,其独有的结构特点、庞大的体积和使用性能,使得其逐渐成为了城镇建设中的标志。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建设水平来说,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公共建筑体型巨大,原有的城镇建设土地面积无法满足其建设的需要,因此,很多的公共建筑占用了其他建筑的建设面积,更有的公共建筑只集中于城镇中的一个区域,这样就是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无法体现出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公共化。
1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有关研究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研究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渐加深。在诸多研究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对于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较为重视,建筑设计者们也较为偏向这一概念设计。世界上较为有名的公共建筑多以公共化作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在公共建筑中,多设有可供人休闲娱乐的设施,在场景的设置上也比较偏向公共化,例如设置漫步和观景的平台,以供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我国的建筑学者在建筑空间上也颇有研究,在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详尽的研究后,又开始注重对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新时期下,我国的建筑设计者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也开始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
在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当中,对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进行设计,能够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的公共化更好的体现出来,从而使得公共建筑在城镇建设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而要使得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传统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质,在设计上,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比较单调,而且私有化空间较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当前的城镇化建设中,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更加具有层次感,减少私有化空间,多体现公共化,并且要具有社会延伸性,在设计概念上,要结合当前的城市生活现状,使得公共建筑能够与现代化城镇发展相融合。
其次,在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设计中,设计者们自身要具有一种公共化意识,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质特点,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比如基地地形形态、区位条件已经交通条件等来进行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更加具有当地的特色,为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提供有力的条件,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约设计的成本。
再次,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精致化发展。由于我国的城镇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很多城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也不完善,在公共化方面的体现也不够明显,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公共建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如今,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进行设计时,应该注重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从而使得公共建筑更加的符合人们的需求,贴合群众,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3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公共化融合开发
国内大中城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重视,几乎达成共识同时也要采取卓有远见的开发方式。其一,从城市系统性考量避免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各自独立。在城市核心区注重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做到与商场、酒店、写字楼、地铁等顺畅连接便捷有序,如位于某市的国金中心利用地下空间很好的衔接商场、酒店、写字楼、地铁等,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其二,从功能复合性及地下空间景观方面考量,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应多功能复合,如位于杭州钱江新城市民广场的地下商业街,有序的串接市民广场、地下商业街及钱塘江观景平台等。避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差机械而且功能化。其三从无障碍、人性化方面考量,地下空间的开发要体现对“人”的充分关怀,比如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合理组织城市陈设、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便利等。
4 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
当前公共建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向群体建筑、城市综合体方向发展,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商业综合体、电子商务城、总部经济区等。这些群体建筑呈现体量大、空间复杂、人流量多、交通错综等特点。应注意解决如建筑外部空间匮乏、开放交往空间较少、外部空间的人性关怀较低、景观单一、建筑间的联系割裂等问题。使得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更好地提高城市的品质。
5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人性化设计
当今的中国,社会愈加进步、城市愈加文明,关于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精品城市等常被提及,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必然走人性化设计之路,以应对精品城市建设、人口老龄化社会及对市民充分关怀等。哥本哈根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在于步行优先原则进行“有机更新”。丹麦皇家艺术学院扬·盖尔教授概括为“一个一度以汽车为主的城市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漂亮、更少污染和更少噪音。这种更亲切的新型市中心表达出了一种良好的开放性城市现在被更多的人以新的方式使用着”。
結束语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形式多样,对其理论研究经久不衰,意义深远。而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实践与研究使建筑与城市无间契合,公共建筑外部空间演绎成为城市公共趣味生活的场所。本研究仅从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方式、地下空间开发、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有益支撑。
参考文献
[1][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M].龙国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张国权.日本成功的城市改建项目-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介绍[J].理想空间,2011(44):2122.
[3]段安安.地形建筑[D].长沙:湖南大学,2006.
[4]李兴举,陈秀刚,杨震.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初探 [J]. 山西建筑,2014-05.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大型公共建筑局域城镇中心或者是周边的位置,其独有的结构特点、庞大的体积和使用性能,使得其逐渐成为了城镇建设中的标志。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建设水平来说,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公共建筑体型巨大,原有的城镇建设土地面积无法满足其建设的需要,因此,很多的公共建筑占用了其他建筑的建设面积,更有的公共建筑只集中于城镇中的一个区域,这样就是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无法体现出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公共化。
1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有关研究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研究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渐加深。在诸多研究学者的研究结论中,对于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较为重视,建筑设计者们也较为偏向这一概念设计。世界上较为有名的公共建筑多以公共化作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在公共建筑中,多设有可供人休闲娱乐的设施,在场景的设置上也比较偏向公共化,例如设置漫步和观景的平台,以供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我国的建筑学者在建筑空间上也颇有研究,在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详尽的研究后,又开始注重对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新时期下,我国的建筑设计者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也开始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
在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当中,对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进行设计,能够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的公共化更好的体现出来,从而使得公共建筑在城镇建设发展中更具有代表性。而要使得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就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传统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质,在设计上,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比较单调,而且私有化空间较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当前的城镇化建设中,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应该更加具有层次感,减少私有化空间,多体现公共化,并且要具有社会延伸性,在设计概念上,要结合当前的城市生活现状,使得公共建筑能够与现代化城镇发展相融合。
其次,在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化融合设计中,设计者们自身要具有一种公共化意识,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质特点,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比如基地地形形态、区位条件已经交通条件等来进行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更加具有当地的特色,为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提供有力的条件,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约设计的成本。
再次,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精致化发展。由于我国的城镇建设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很多城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也不完善,在公共化方面的体现也不够明显,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公共建筑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如今,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进行设计时,应该注重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从而使得公共建筑更加的符合人们的需求,贴合群众,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3 公共建筑地下空间的公共化融合开发
国内大中城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重视,几乎达成共识同时也要采取卓有远见的开发方式。其一,从城市系统性考量避免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利用各自独立。在城市核心区注重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做到与商场、酒店、写字楼、地铁等顺畅连接便捷有序,如位于某市的国金中心利用地下空间很好的衔接商场、酒店、写字楼、地铁等,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其二,从功能复合性及地下空间景观方面考量,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应多功能复合,如位于杭州钱江新城市民广场的地下商业街,有序的串接市民广场、地下商业街及钱塘江观景平台等。避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差机械而且功能化。其三从无障碍、人性化方面考量,地下空间的开发要体现对“人”的充分关怀,比如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合理组织城市陈设、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便利等。
4 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
当前公共建筑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向群体建筑、城市综合体方向发展,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商业综合体、电子商务城、总部经济区等。这些群体建筑呈现体量大、空间复杂、人流量多、交通错综等特点。应注意解决如建筑外部空间匮乏、开放交往空间较少、外部空间的人性关怀较低、景观单一、建筑间的联系割裂等问题。使得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更好地提高城市的品质。
5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人性化设计
当今的中国,社会愈加进步、城市愈加文明,关于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精品城市等常被提及,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必然走人性化设计之路,以应对精品城市建设、人口老龄化社会及对市民充分关怀等。哥本哈根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在于步行优先原则进行“有机更新”。丹麦皇家艺术学院扬·盖尔教授概括为“一个一度以汽车为主的城市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漂亮、更少污染和更少噪音。这种更亲切的新型市中心表达出了一种良好的开放性城市现在被更多的人以新的方式使用着”。
結束语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形式多样,对其理论研究经久不衰,意义深远。而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实践与研究使建筑与城市无间契合,公共建筑外部空间演绎成为城市公共趣味生活的场所。本研究仅从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方式、地下空间开发、群体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有益支撑。
参考文献
[1][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M].龙国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张国权.日本成功的城市改建项目-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介绍[J].理想空间,2011(44):2122.
[3]段安安.地形建筑[D].长沙:湖南大学,2006.
[4]李兴举,陈秀刚,杨震.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设计初探 [J]. 山西建筑,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