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严谨的科学性。同时生物学因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取,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1.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2.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生物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3.充分利用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可采用幻灯片、挂图、模型、电影等形式。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种结构的不同。然后出示挂图,由学生进一步掌握种子的结构。最后利用有声电影播放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地认识。在整个演示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过程,总结出图片意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用联系的教学方法
4.1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参加绿化校园》一节,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4.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必须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试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其作用。此外,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提到了气压,学生还没有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具教学,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4.3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旧教材相比,存在以下区别:旧教材知识系统、琐碎。适合教师讲解。而新教材知识点简单,没有系统性,章节跨越较大,注重学科综合,是与学生探究、自学,二者之间也有一定联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探究,都可以在旧教材中找到相关参考。教师在探究新教材的同时,必须适当补充旧教材内容,否则,很多只是无法延续。此外,对很多需要上网查询、搜集资料才能解决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没有条件去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5.通过生物实验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对生物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不少学生认为,哪一部分内容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易于掌握,掌握得也就越牢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生物实验。例如:我们在讲草履虫时,将培养的草履虫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让其动手画出他所看到的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纤毛摆的样子和内部结构,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动态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不少的生命现象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例如: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等,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可以使这一切现象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可以将动与静、大与小、快与慢等现象互相转化,能精确地表现生命现象。如:可以把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和结果的全过程在几分钟内从屏幕上显示出来。通过动态教学,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激发出来。我认为,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快捷的特性,对发展学生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拓展他们的眼界,是一种良好的媒介和手段。
7.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实验。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生物学实践性很强,我们经常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生物学教学。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采集并制作标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种植花卉,组织观察学习,教师做指导性讲解;我们还采用收看电视节目,组织生物讲座,提倡写生物学观察日记,搜集生物知识,创办生物学报,撰写生物论文等手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1.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2.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而且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生物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3.充分利用演示法
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可采用幻灯片、挂图、模型、电影等形式。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和巩固。例如:在讲《种子》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实物带入课堂,自己观察并区别两种结构的不同。然后出示挂图,由学生进一步掌握种子的结构。最后利用有声电影播放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地认识。在整个演示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过程,总结出图片意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用联系的教学方法
4.1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例如,《参加绿化校园》一节,学生根据现在校园的状况,自己设计绿化方案。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现象,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知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观点。
4.2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有什么作用?初一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必须先告诉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起对照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做试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其作用。此外,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提到了气压,学生还没有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很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具教学,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4.3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旧教材相比,存在以下区别:旧教材知识系统、琐碎。适合教师讲解。而新教材知识点简单,没有系统性,章节跨越较大,注重学科综合,是与学生探究、自学,二者之间也有一定联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探究,都可以在旧教材中找到相关参考。教师在探究新教材的同时,必须适当补充旧教材内容,否则,很多只是无法延续。此外,对很多需要上网查询、搜集资料才能解决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没有条件去做,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5.通过生物实验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对生物实验都很感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不少学生认为,哪一部分内容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易于掌握,掌握得也就越牢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生物实验。例如:我们在讲草履虫时,将培养的草履虫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让其动手画出他所看到的草履虫,了解草履虫纤毛摆的样子和内部结构,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动态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不少的生命现象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例如: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等,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可以使这一切现象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可以将动与静、大与小、快与慢等现象互相转化,能精确地表现生命现象。如:可以把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和结果的全过程在几分钟内从屏幕上显示出来。通过动态教学,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激发出来。我认为,信息技术的直观、生动、快捷的特性,对发展学生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拓展他们的眼界,是一种良好的媒介和手段。
7.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实验。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生物学实践性很强,我们经常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生物学教学。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采集并制作标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种植花卉,组织观察学习,教师做指导性讲解;我们还采用收看电视节目,组织生物讲座,提倡写生物学观察日记,搜集生物知识,创办生物学报,撰写生物论文等手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