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合成了水溶性比色传感器磺酸功能化的偶氮水杨醛吖嗪(S),其结构经由1H NMR,ESI-MS确证。S在纯水与自来水中对氰离子(CN-)具有专一选择性的比色检测能力,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16和0.63μmol/L。可逆的质子转移检测机制赋予S循环再利用的优势,借助于检测试纸,实现了CN-可逆的比色检测。该工作为纯水相中CN-的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机 构】
:
贵州省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62006)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合成了水溶性比色传感器磺酸功能化的偶氮水杨醛吖嗪(S),其结构经由1H NMR,ESI-MS确证。S在纯水与自来水中对氰离子(CN-)具有专一选择性的比色检测能力,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16和0.63μmol/L。可逆的质子转移检测机制赋予S循环再利用的优势,借助于检测试纸,实现了CN-可逆的比色检测。该工作为纯水相中CN-的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以缺电子烯烃、胺类和二硫化碳为原料,以PEG-400为溶剂,在固体碱KF/nano-γ-Al2O3催化下,经微波辅助的Michael加成反应高效地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收率为76
生物传感检测血清中的细菌内毒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开发过程受到血清所含物质复杂性的限制。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磁珠-纳米金-适配体(MB-AuNPs-APT)的生物探针比色传感器。通过生物探针捕获内毒素来影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而影响H2O2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氧化TMB的量,最终达到比色分析内毒素的目的。分析了该方法对血清中内毒素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MB-AuNPs-APT生物探针比色传感法的检测限为0.402ng/mL,线性范围为0.1~100 ng/mL。在50
鉴于国内生活垃圾热值的多样性,直接采用国外引进的焚烧炉会存在燃料热值不适应等问题。对广东某350 t/d的炉排式垃圾焚烧炉进行适应性改造,采用床层计算软件FLIC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对不同结构的垃圾焚烧炉内的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前墙折焰角与后拱U形折角对炉膛的温度场、速度场、烟气组分的分布特征与燃料适应性。结果表明:消除前墙折焰角与后拱U形折角使炉膛燃烧区域下移,高温区域集中在炉排与二次风出口之间,炉膛燃烧更加充分,有效降低NOx的产量,从而节约脱销还原剂的用量且更适应污泥与垃圾掺混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因其粒径小、难以降解、本身含有多种污染物、且易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产生复合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进入土壤中的微塑料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影响土壤动物生长、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并且,微塑料会在土壤中发生迁移或沿食物链传递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高效、统一、准确的微塑料分析方法是研究微塑料在土壤中分布、迁移、归趋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土壤中微塑料的采集、分离提取、鉴定量化和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
羰基硫(COS)广泛存在于黄磷尾气、电石炉尾气等矿热冶炼废气中,但因其结构较稳定,极性和酸性较弱难以直接脱除。本文综述了吸附法脱除COS常用的吸附剂以及吸附剂改性方法,对负载改性所涉及的活性组分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吸附机理,对比不同吸附剂的再生方式及再生效果。最后,分析吸附法脱除COS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适合脱除COS的吸附剂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