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认为:竞争是指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过程。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平时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英语课堂上,处处可以寻觅到竞争的踪影。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所提供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比如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心理素质稳定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然后明确奖惩制度;在不同层次获得成功的学生可以晋升到上一个层次,参与新一轮的竞争;未能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学生则要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努力练习,做好准备参与下一次的练习。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善于参加竞争,能够在竞争中把握机遇的人才,为适应社会中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
  二、在平时训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我所教的这批初一的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种不服输的精神,而且对学习好的同学很崇拜,这是我从几次考试后宣布成绩时发现的,我一向只表扬得最高分和进步最大的两名同学,但从一些同学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不服气,说来也怪,每次的最高分都不会固定在一个同学身上,同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建立。我平时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多留一些习题,没有留这些作业的部分同学就会去借习题来做,久而久之,成绩较好的同学由四五个变成了十四五个,由个体带整体的策略很有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留一套卷子作为作业,但又觉得太多了,于是就把一卷和二卷分开来发,几个同学看到只发了一卷就要求把二卷也发给他们,并保证一定能做完,这样一来,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况也纷纷来要二卷,结果我还是照原计划把卷子全发了下去,不仅这样,第二天作业交上来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好。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每个班必须有这样一批学生作为每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可以激励其他同学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进步。
  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一的孩子因为心理成长周期的原因,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按照传统一成不变的思路上课,就难免会出现“老师一个人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一点反映也没有的”的局面,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培养竞争意识。当学生有了竞争意识的时候,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竞争的意识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加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授课过程中,我时常提醒学生记住“水涨船高”及“木桶理论”,学习是一个集体,进步是一个整体。优异者是船,优秀者是水,水不涨,船不高;一个班是一个桶,每个同学都是一块普通的小木片,少一块,存不住水,短一块,存不多水。对于那些特别薄弱的同学,建议他们“一帮一”结对子,或“多帮一”组成组,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授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内外不同的场合,个人之间、小组间、男女生团队间或班级间均激起一种竞争机制。课内,寻找“流动对手”,看到自己的进步,即每个同学都要在本班找一位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过对方,并在下一步寻找另一位相当的对手;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为其所在的团队争得荣誉。如男、女两个方阵的单词拼写比赛,即让一方从另一方推选选手上台,他们毫无疑问地会去选对方薄弱的同学上台。这就“逼”他们为了获得荣誉课前课后想方设法辅助本方阵的薄弱者。课外,敦促学生积极参加外语教研组举行的英语朗诵、演讲、书法、手工制作等各种比赛。赢了,他们积极性更高;输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其他文献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金融如何助力企业创新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数字金融广度指数与深度指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比数字化指数更为显著.第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信息约束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创新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师的情绪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
期刊
基于2006-2019年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4877只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2014年后实施的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政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债融资成本变化的影响,据此探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在政策实施后是否更市场化.实证结果显示,担保条款、区域、主体评级、含权等因素在该政策实施后显著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表明“城投信仰”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讨论发现,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担保条款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的效应在地区和城投债发行主体评级两个维度存在差异,担保条款显著降低了东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只有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才是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因为它不仅摒弃了以往班主任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的旧模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班级自我管理的准备——倡导自我教育和班级目标的制订。班级自我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我
期刊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主要阶段,德育工作更应加强。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德育工作的现状到底如何?应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带着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对学校众多教育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对德育工作谈点想法,以
期刊
互联网使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利用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信心程度两个指标替代幸福感进行稳健性检验和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分样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低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从事自我雇佣工作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幸福效应.进
我是一个工作比较认真细心的人,按道理这是工作的良好状态,可是在班级工作当中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通过一年的班级工作点滴教训,我觉得班任最大的技巧不只在于勤奋,而更在于踏踏实实用心和智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心”,个人理解为用一颗常态之心,一颗充满丰富情感的爱心,一颗处事敏感之心。“智”,就是运用个人的各种为人处世的智慧,用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去解决学生问题。通过班级出现的“逃跑门”事件我深知自己与学生
期刊
农地流转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是当前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2018-2020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概率回归模型和截尾回归模型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构建中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农户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农地流转;农户社会资本以非农就业为中介有助于促进农地流出,抑制农地流入.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政府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了农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国家历来把优秀人才的标准定为:德才兼备,以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做为选拔人才的第一要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说:“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做为做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成就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那么做为从事培
期刊
零星工程是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杂、专业性强、预算金额小、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分析高校零星工程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宣传模式单一、采购管理系统性不强、供应商评价体系不科学、履约验收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优化采购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