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认为:竞争是指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过程。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平时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英语课堂上,处处可以寻觅到竞争的踪影。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所提供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比如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心理素质稳定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然后明确奖惩制度;在不同层次获得成功的学生可以晋升到上一个层次,参与新一轮的竞争;未能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学生则要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努力练习,做好准备参与下一次的练习。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善于参加竞争,能够在竞争中把握机遇的人才,为适应社会中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
二、在平时训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我所教的这批初一的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种不服输的精神,而且对学习好的同学很崇拜,这是我从几次考试后宣布成绩时发现的,我一向只表扬得最高分和进步最大的两名同学,但从一些同学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不服气,说来也怪,每次的最高分都不会固定在一个同学身上,同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建立。我平时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多留一些习题,没有留这些作业的部分同学就会去借习题来做,久而久之,成绩较好的同学由四五个变成了十四五个,由个体带整体的策略很有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留一套卷子作为作业,但又觉得太多了,于是就把一卷和二卷分开来发,几个同学看到只发了一卷就要求把二卷也发给他们,并保证一定能做完,这样一来,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况也纷纷来要二卷,结果我还是照原计划把卷子全发了下去,不仅这样,第二天作业交上来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好。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每个班必须有这样一批学生作为每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可以激励其他同学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进步。
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一的孩子因为心理成长周期的原因,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按照传统一成不变的思路上课,就难免会出现“老师一个人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一点反映也没有的”的局面,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培养竞争意识。当学生有了竞争意识的时候,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竞争的意识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加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授课过程中,我时常提醒学生记住“水涨船高”及“木桶理论”,学习是一个集体,进步是一个整体。优异者是船,优秀者是水,水不涨,船不高;一个班是一个桶,每个同学都是一块普通的小木片,少一块,存不住水,短一块,存不多水。对于那些特别薄弱的同学,建议他们“一帮一”结对子,或“多帮一”组成组,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授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内外不同的场合,个人之间、小组间、男女生团队间或班级间均激起一种竞争机制。课内,寻找“流动对手”,看到自己的进步,即每个同学都要在本班找一位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过对方,并在下一步寻找另一位相当的对手;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为其所在的团队争得荣誉。如男、女两个方阵的单词拼写比赛,即让一方从另一方推选选手上台,他们毫无疑问地会去选对方薄弱的同学上台。这就“逼”他们为了获得荣誉课前课后想方设法辅助本方阵的薄弱者。课外,敦促学生积极参加外语教研组举行的英语朗诵、演讲、书法、手工制作等各种比赛。赢了,他们积极性更高;输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一、在平时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英语课堂上,处处可以寻觅到竞争的踪影。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所提供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比如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心理素质稳定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然后明确奖惩制度;在不同层次获得成功的学生可以晋升到上一个层次,参与新一轮的竞争;未能在这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学生则要在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努力练习,做好准备参与下一次的练习。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善于参加竞争,能够在竞争中把握机遇的人才,为适应社会中的竞争机制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
二、在平时训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我所教的这批初一的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种不服输的精神,而且对学习好的同学很崇拜,这是我从几次考试后宣布成绩时发现的,我一向只表扬得最高分和进步最大的两名同学,但从一些同学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不服气,说来也怪,每次的最高分都不会固定在一个同学身上,同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建立。我平时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多留一些习题,没有留这些作业的部分同学就会去借习题来做,久而久之,成绩较好的同学由四五个变成了十四五个,由个体带整体的策略很有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我留一套卷子作为作业,但又觉得太多了,于是就把一卷和二卷分开来发,几个同学看到只发了一卷就要求把二卷也发给他们,并保证一定能做完,这样一来,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况也纷纷来要二卷,结果我还是照原计划把卷子全发了下去,不仅这样,第二天作业交上来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好。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每个班必须有这样一批学生作为每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可以激励其他同学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进步。
三、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一的孩子因为心理成长周期的原因,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按照传统一成不变的思路上课,就难免会出现“老师一个人讲的口干舌燥,学生一点反映也没有的”的局面,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培养竞争意识。当学生有了竞争意识的时候,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竞争的意识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教师在教学当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小组竞赛、男女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加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授课过程中,我时常提醒学生记住“水涨船高”及“木桶理论”,学习是一个集体,进步是一个整体。优异者是船,优秀者是水,水不涨,船不高;一个班是一个桶,每个同学都是一块普通的小木片,少一块,存不住水,短一块,存不多水。对于那些特别薄弱的同学,建议他们“一帮一”结对子,或“多帮一”组成组,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授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争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内外不同的场合,个人之间、小组间、男女生团队间或班级间均激起一种竞争机制。课内,寻找“流动对手”,看到自己的进步,即每个同学都要在本班找一位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过对方,并在下一步寻找另一位相当的对手;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为其所在的团队争得荣誉。如男、女两个方阵的单词拼写比赛,即让一方从另一方推选选手上台,他们毫无疑问地会去选对方薄弱的同学上台。这就“逼”他们为了获得荣誉课前课后想方设法辅助本方阵的薄弱者。课外,敦促学生积极参加外语教研组举行的英语朗诵、演讲、书法、手工制作等各种比赛。赢了,他们积极性更高;输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