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三重维度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思想是贯穿马恩经典著作的主题思想,在马恩对现实不平等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的论述中,时刻渗透着对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和谐人格的渴望和追求。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从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格三重维度对马恩和谐思想进行重新审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自然 和谐社会 和谐人格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A
  “和谐”思想古已有之,从西方哲学发展史来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中已蕴含了朴素的“和谐”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万物始基,提出自己的“宇宙和谐”观点。赫拉克利特则在批驳毕达哥拉斯“不了解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时,提出和谐寓于对立之中。黑格尔充分肯定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构建了自己的辩证法体系。其差异、对立、统一等范畴,不仅极大丰富、发展了和谐思想的内涵,并进一步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独特视角。
  和谐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马恩的和谐自然思想主要蕴含于其生态观中。虽然在马恩所处的时代,生态危机相对于现代而言还处于一种隐性状态,但马恩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状态,并试图揭示其形成的根源。美国政治家、学者和生态社会主义者乔尔·科威尔认为,马克思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并且就本质而言,马克思的主要作品都与生态问题相关。马克思的著述中不仅阐释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而且阐释了人类如何通过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这一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马恩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的概念,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呈现出了关于生态思想的初步建构,尤其是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初步阐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论证。此外,在马恩的其他著作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对生态思想都有一定的阐释。
  马恩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中展开对“和谐自然”阐释的。马恩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生态批判,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所导致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他们认为,所有经历过工业化进程或正在经历工业化进程的国家,都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同时,马恩在关注生态危机的同时也关注到这种危机不仅直接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会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而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破坏。马恩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破坏,使农业工人丧失了大量土地,精神生活受到极大损害,同时大量的资本主义生产也使大批城市工人工作、生活在极度肮脏恶劣的环境之中,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马恩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马恩对资本主义生态恶化的批判其实质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他们认为造成生态恶化的原因表面上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其实质却是运用资本主义工业这一工具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在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在这里,马克思敏锐地指出,私有制统治一切的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真正与自然相对立的、是蔑视自然生灵的,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才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最深刻根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详细论述了资本家为了最大化获取利润,无限制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引发种种生态问题,“这种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从这个意义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其实质是资本家为满足自身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人为破坏。从这个意义上看,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正是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工人生态需求的掠夺为代价的。
  马恩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辩证统一的,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应该是“和谐自然”。同时,马克思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为探究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他认为自然界不仅塑造了人本身,而且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之间密切关联的纽带。人类通过生产实践从自然界中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同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这一过程实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方面,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根据自然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结构“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即实现自然的“客体主体化”亦即“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制约作用,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恩格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称之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但他认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这种胜利,因为如果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超出自然的限度,自然界就会对人类进行报复,这样会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又被取消。所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和谐社会: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首先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成就,但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实行的残酷剥削、野蛮掠夺的反生态性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最终揭示了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马恩是从实践观点出发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阐释的。马恩首先对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将“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确定为研究社会历史的逻辑起点”,他们认为费尔巴哈由于不能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意识不到人们所感受的所谓的“直观感性世界”其实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原始的自然,而是已经被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人化自然”。生产实践首先将人从自然界中脱离出来,又进一步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对“生产实践”认识的空缺,使费尔巴哈眼中的“人”是“抽象的人”,只有将人放置到社会的生产实践之中去,才能够真正了解人的本质。从实践观点出发去考察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人与社会关系进一步研究人,就使马恩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恩进一步从社会的基本矛盾着手,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恩指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反之,则必然引发社会的诸多矛盾。在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马恩进一步揭示了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进行了全面阐述。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仍然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来说明经济基础,但其内涵实际上是指生产关系。
  最后,马恩认为制度变革是达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在马恩看来,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的狂热追求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这种危机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失衡。所以,从这一角度看,要实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就只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而资本主义生产内在矛盾的消除,又是以消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条件和前提的。私有财产的概念是马克思在考察异化劳动的概念中得出的,这样,马克思在论述异化劳动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关系对抗性质的根源,因此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马恩进一步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共产主义既是对作为自我异化的私有财产的扬弃,是对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占有;又是对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答,这种解答就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根本统一,就是对人的异化的扬弃。扬弃是一种积极的否定,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肯定,同时,它也为我们实现对“社会”本质的科学把握指明了方向,即对“社会”本质的科学把握只有在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然是属人的自然,人是依赖于自然界的存在,因此,自然界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意义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把握,“社会”是二者统一的基础,体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本质统一。
  和谐人格: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马恩和谐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恩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费尔巴哈由于不能了解生产实践,因而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归结为“人本身”。马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对费尔巴哈进行了彻底清算,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要求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塑造和谐人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问题,和谐人格则是通过人的本质来体现的。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存在。所以,和谐人格也必然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格的体现,“人格脱离了人,当然只是一个抽象,但人也只有在自己的类存在中,只有作为人们,才是人格的现实的观念。”马恩是通过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来阐释和谐人格的形成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将劳动产品据为己有进而转变为资本,反过来剥削、奴役劳动者,造成了劳动异化和人本身的异化,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遏制和否定。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的这一类本质被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所以,马恩进一步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自身本质的途径归结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即通过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进而构建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才能完成。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取代了人的异化,人的和谐发展取代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马恩的和谐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和谐”二字出现在国家层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凝练,“和谐”二字出现在2049年的新中国成立百年目标之中,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和展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总体布局,这既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要求。
  (作者为天津体育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五位一体’格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JKS15-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1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91页。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培养合格建设
嘉鹏JP110-8A未来战士是嘉鹏推出的一款运动风格的弯梁车,外形美观大方,融合了现代发动机的强悍和弯梁车的便捷操作,是新一代弯梁车的典范.
为了提高信号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出了停车线后退法,以改善大型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给出了 该方法的设置条件和方法;并利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停车线法计算公式,对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