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节回乡下老家,我惊讶地发现,偌大的村子只有少数几个中壮年和二三十个老人在。得知我回来了,老人们纷纷来看我,其中有几个老人用十分羡慕的语气对我的母亲说:“还是你家的娃读书有本事,有正式单位,能放假回来。我家的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都难有假,很少能回来看我们。”
老人的这些话,倒出的是无奈和失落,也反映出当下农村的现状,由于子女们纷纷外出务工,年岁已高、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却要重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帮下辈们背负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弱势、被动地处理着复杂甚至是险恶的乡间人际关系。
我有一个堂伯,今年已83岁,背驼得十分厉害,走路时,上半身几乎弯得跟地面平行,头都要贴到地上了,样子显得非常艰难。路上见到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接过后,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儿子不在身边就是不行,只能任人欺负。”
原来,堂伯到村里另一户人家的稻田里捡稻穗,都是些主人家漏掉随后也会被翻压到地底下去的,即便是全部捡上来,也碾不出多少稻粒来。可这块稻田的主人,比他低一辈的非本家侄子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还强行将其推搡开。“把我都推倒在地,腿差点摔断了。”
像这样的事,绝不只是个案。我另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也跟我说了一件令人痛心的委屈事。她独自一人在家養了十几只鸭子,整日精心照料,希望日后能卖点钱,补贴家用。可谁知,鸭子偷吃了一个强邻家的稻子,那强邻便将拌有农药的米撒在田埂上。结果,一夜之间,大妈的鸭子全部被药死。“儿子不在家,我一个老太婆,吵也吵不过他,打更打不过他,只能忍气吞声。”
委屈除了来自外人,往往也来自亲人。我们村子有一位老人,儿子和媳妇都在外面打工,便将正上初中的儿子交由她带,老人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个孙子身上,为他洗衣、做饭,操劳一切。可孙子天生顽劣,成绩不好,性格也倔强,儿子和媳妇便将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到老人身上,说她没尽到责任,把他们的孩子带坏了。那孙子甚至还问她:“奶奶,你是不是把我爸给你的伙食费偷偷克扣了?”老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跟我说:“一天三顿,只给20元钱伙食费,还要天天有荤菜,我怎么克扣?”
我在村里没见到一个老人是不干活的,村里的红白喜事、各种人情往来都是需要钱的,而他们又不愿开口朝在外打工的子女要,也很少有子女会主动给,因此他们只能拼命地节省,并将地里耕种出来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卖,以应对这些开销。
我还有一个叔叔,在家养了好几十只鸡,我问他养这么多鸡干吗?他说,三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过年回来要吃,走的时候,每家还要带上几只。我问,那他们给钱吗?“给钱?不向我要钱就已经很好了。”叔叔回应道。
更多的是留在老家的他们时刻都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渴望能跟他们团聚。我一个小学同学在镇上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他说,有一天,有一个大爷来修手机,他检查后却发现手机是好的,不需要修。可大爷坚持认为手机是坏了,因为近一个月来,他一直没接到在广州打工的儿子打来的电话。
这就是我的乡下父老乡亲,年迈的他们善良、坚毅,生活得艰辛,强邻的欺负,子女的错怪和误解,他们都能默默地忍受下去,他们是一群无人歌颂、无人在乎其尊严和内心需求的乡下留守老人。
老人的这些话,倒出的是无奈和失落,也反映出当下农村的现状,由于子女们纷纷外出务工,年岁已高、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却要重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帮下辈们背负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弱势、被动地处理着复杂甚至是险恶的乡间人际关系。
我有一个堂伯,今年已83岁,背驼得十分厉害,走路时,上半身几乎弯得跟地面平行,头都要贴到地上了,样子显得非常艰难。路上见到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接过后,说了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儿子不在身边就是不行,只能任人欺负。”
原来,堂伯到村里另一户人家的稻田里捡稻穗,都是些主人家漏掉随后也会被翻压到地底下去的,即便是全部捡上来,也碾不出多少稻粒来。可这块稻田的主人,比他低一辈的非本家侄子狠狠地将他骂了一顿,还强行将其推搡开。“把我都推倒在地,腿差点摔断了。”
像这样的事,绝不只是个案。我另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也跟我说了一件令人痛心的委屈事。她独自一人在家養了十几只鸭子,整日精心照料,希望日后能卖点钱,补贴家用。可谁知,鸭子偷吃了一个强邻家的稻子,那强邻便将拌有农药的米撒在田埂上。结果,一夜之间,大妈的鸭子全部被药死。“儿子不在家,我一个老太婆,吵也吵不过他,打更打不过他,只能忍气吞声。”
委屈除了来自外人,往往也来自亲人。我们村子有一位老人,儿子和媳妇都在外面打工,便将正上初中的儿子交由她带,老人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个孙子身上,为他洗衣、做饭,操劳一切。可孙子天生顽劣,成绩不好,性格也倔强,儿子和媳妇便将所有的责任都怪罪到老人身上,说她没尽到责任,把他们的孩子带坏了。那孙子甚至还问她:“奶奶,你是不是把我爸给你的伙食费偷偷克扣了?”老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跟我说:“一天三顿,只给20元钱伙食费,还要天天有荤菜,我怎么克扣?”
我在村里没见到一个老人是不干活的,村里的红白喜事、各种人情往来都是需要钱的,而他们又不愿开口朝在外打工的子女要,也很少有子女会主动给,因此他们只能拼命地节省,并将地里耕种出来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卖,以应对这些开销。
我还有一个叔叔,在家养了好几十只鸡,我问他养这么多鸡干吗?他说,三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过年回来要吃,走的时候,每家还要带上几只。我问,那他们给钱吗?“给钱?不向我要钱就已经很好了。”叔叔回应道。
更多的是留在老家的他们时刻都在等待着孩子们的归来,渴望能跟他们团聚。我一个小学同学在镇上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他说,有一天,有一个大爷来修手机,他检查后却发现手机是好的,不需要修。可大爷坚持认为手机是坏了,因为近一个月来,他一直没接到在广州打工的儿子打来的电话。
这就是我的乡下父老乡亲,年迈的他们善良、坚毅,生活得艰辛,强邻的欺负,子女的错怪和误解,他们都能默默地忍受下去,他们是一群无人歌颂、无人在乎其尊严和内心需求的乡下留守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