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二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三是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读书的习惯呢?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兴趣、习惯及阅读环境三方面入手:
一、激励与奖励并举——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果没有有力得当的措施去触发学生阅读的神经,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形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的。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在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初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并经常围绕學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
1、教师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好文章
根据小学生初期只愿看动画片,玩游戏的情况,可先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散文、小说等,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对低年段的学生,可在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后,可出示《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一些神话故事,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激起了。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便把学生们天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给引发了,那么,我们的激励措施就会起成效了。
2、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结合读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等,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奖励。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物质的奖励,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2、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累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
3、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续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小摄影师》后进行续写,读完《燕子》后仿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学完《颐和园》后仿写一篇游记等。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三、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来完成的,因此,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有素养的书香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给他们创造书香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持久的兴趣,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
1、学校为学生营造读书的书香氛围
学校建立图书馆,并且不能成为摆设,应该真正做到收集各类图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阅读。另外,还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的来源可以采取学生自捐的形式,将自己手头的好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好书。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同时,为班级的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在浩瀚的书海中,毕竟随性阅读不如有目标的阅读更有效。
学校还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家庭也要成为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有力支撑
试问一下,有多少家长能在每月的支出中有购书这一项呢?当然有些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看书,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所以,应当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去为孩子购买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吸取书之精华。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就可以一生以读书为乐,一生酷爱读书的人,就能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3、社会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说到社会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可能太笼统,但是,它所承担的责任,却是不容推卸的,社会要做到多营造好的读书氛围的责任。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
总之,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并达到以读书为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和做到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对读书顷刻出现强烈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们在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良好阅读环境的创造,使农村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二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三是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让农村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读书的习惯呢?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兴趣、习惯及阅读环境三方面入手:
一、激励与奖励并举——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果没有有力得当的措施去触发学生阅读的神经,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形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的。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在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初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并经常围绕學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
1、教师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好文章
根据小学生初期只愿看动画片,玩游戏的情况,可先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散文、小说等,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对低年段的学生,可在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后,可出示《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一些神话故事,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激起了。通过这种形式,教师便把学生们天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给引发了,那么,我们的激励措施就会起成效了。
2、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结合读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等,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奖励。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物质的奖励,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2、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累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
3、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续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小摄影师》后进行续写,读完《燕子》后仿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学完《颐和园》后仿写一篇游记等。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三、结合实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力来完成的,因此,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一名有素养的书香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给他们创造书香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持久的兴趣,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
1、学校为学生营造读书的书香氛围
学校建立图书馆,并且不能成为摆设,应该真正做到收集各类图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阅读。另外,还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书的来源可以采取学生自捐的形式,将自己手头的好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好书。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同时,为班级的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在浩瀚的书海中,毕竟随性阅读不如有目标的阅读更有效。
学校还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家庭也要成为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有力支撑
试问一下,有多少家长能在每月的支出中有购书这一项呢?当然有些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不会看书,但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所以,应当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去为孩子购买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吸取书之精华。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就可以一生以读书为乐,一生酷爱读书的人,就能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3、社会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说到社会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可能太笼统,但是,它所承担的责任,却是不容推卸的,社会要做到多营造好的读书氛围的责任。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
总之,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并达到以读书为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和做到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对读书顷刻出现强烈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们在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良好阅读环境的创造,使农村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