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文学“修行”之路的全景展现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日前出版,全景展现著名作家赵德发的文学“修行”之路。
  著名作家赵德发自上世纪80年代登上中国文坛,40余年间坚守文学圣地,持续发力,不懈前行,已经卓然成为齐鲁文学大家、“文学鲁军”的优秀代表。
  他的短篇小说《通腿儿》和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已经步入中国新时期经典文学作品行列。他以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构成的“农民三部曲”,以长篇小说《君子梦》《双手合十》《乾道坤道》构成的“传统文化三部曲”,对中国农民命运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独到的研究探索和文学表达,成为用文学作品表现农民命运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长篇小说《人类世》,思考人类的现状与未来;长篇小说《经山海》,着力刻画新时代的一代“新人”形象,都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他的报告文学《白老虎》和纪实文学《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则关注现实、回望历史,写出了思想深度和文学高度。
  赵德发的文学起步较晚,文学之路十分曲折,但他的文学之梦很早便在心中萌生,一旦爱上文学便全心投入、始终不渝。“以文学为宗教,把写作当修行”是他的名言,也是他几十年间走过的艰辛文学之路的最好概括。在任何时候,他都拒绝空言、大言、虚言、妄言。他脚踏实地、扎根泥土,每一步都迈得坚定有力,留下了令人信赖的坚实足迹。
  《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是当代文学史料专家亓凤珍和文化学者张期鹏夫妇继《张炜研究资料长编》之后,历时两年时间精心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年谱初编”从赵德发1955年出生写起,用全面、丰富、细致、准确的编年资料,完整呈现了谱主从1955年到2019年64年间的人生之路、文学之路、奋斗之路、成功之路。中间插入大量书影、照片、作家自述、新闻报道、名家评论等,形成了一部全方位、立体化、图文并茂的作家年谱和文学传记,是赵德发60多年人生和文学之路的完整记录、生动写照。
《赵德发年谱初编》,亓凤珍、张期鹏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指出:“德发在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现在已经过了60岁,写了三四十年,积累了包含小说、散文、纪实文学在内的大量作品,而且能够持续跑好自己的文学马拉松。这当然需要耐力,才华,生活积累和人的品格。品格会决定很多东西,决定意志力、追求真理的赤诚与炽热。对文学艺术竭尽全力的追求、不计得失的探索显然需要人格的力量。他的作品的积累夯实了齐鲁文学的基础。5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承上启下,继承了老一辈,启示了新一代。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往高处迈,留下了丰硕的创作果实。如果山东文学队伍中抽掉了德发,就变得大为不同了,底气会差许多。他给许多作家提供了文学营养,提供了经验。”
  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先生指出:“赵德发是山东文坛的长跑健将,在数十年创作生涯中,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不断超越自我。在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磨砺之后,他的创作越发精练和纯熟,迎来了新的丰收季。”
  著名文学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丽军先生指出:“我对赵德发先生的文学创作饱含无限的期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知道自己的生命之根,知道自己的使命并自觉修行这个使命。赵德发先生的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审美价值和巨大精神价值,依然需要时间、审美的距离来认识。《赵德发文学年谱初编》无疑是认识、思考、理解和阐释赵德发其人、其文、其心、其夢的极好的‘取景器’。”
其他文献
荒诞喜剧《她们的秘密》近日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爆笑上演。演出之前,记者采访了该剧主演龚丽君和陶红,听她们聊聊剧中四个“致命女人”的生活群像与剧外中年女性的困境和思考。四个“致命女人”的生活群像  2019年大热美剧《致命女人》中,家庭主妇贝斯深爱自己的丈夫罗伯特。但当她知道丈夫出轨成性,并因出轨导致孩子意外离世,却让她来背负这一伤痛后,对丈夫起了杀心。于是某天晚餐餐桌上,贝斯看似无意地问罗伯特:“我没
期刊
2020 年6 月20 日,武汉大学660 名毕业生代表参加毕业典礼,现场师生为新冠肺炎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2020年的毕业季,是史上最特别的。  874万毕业生“云”答辩、“云”毕业、“云”告别母校。他们的校园生活被强制缩水,最华彩乐章的一个学期删减、快进而过,仓促结束。  他们先是错过了一年中校园最美丽的春暖花开,和满树新芽各自寂寞;接着错过了一年中校園荷尔蒙最醉人的夏花绚烂,和满校园
期刊
我的硕士专业非常冷门——艺术学理论,属于艺术学门类,但是不掌握任何一门艺术。三年前,我们年级16名同学怀着对艺术的爱从五湖四海聚在一起,三年后“挥手自兹去”,选择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同学,寥寥无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离开了艺术,也并不意味着学院培养方式成问题——相反,这恰恰反映出学院充分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而我,就是这一届中折腾得最多的那位,这也是我“大言不惭”地为我们1
期刊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缫丝纺织,漂染剪裁,缝纫彩绣……衣冠礼乐的建立,使人猿揖别,文明远流。天下熙熙与攘攘,上行下效,着衣戴冠,三六九等,布衣映华服,贵贱与尊卑。多少人,褒衣博带魂牵梦,挥之不去千百年。  2012年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2013年“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在总结往期服饰展览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9月至12月,由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联
期刊
这张照片是赵阳去南京时拍的,凌晨一点的济南站,工人们还在清理着站前广场的“高炮”广告牌。他当时就觉得,为了生活,没有人是容易的。  一开始我不觉得我难,在接受了社会毒打后,我觉得我太难了。  我可以说算是幸运的一批,因为我在2019年底就找好了工作,是南京的一家处在转型期的公司。  本来是过完年正月初十入职的,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又在家多待了几个月。4月份我满怀期待地去公司报到,却慢慢地发现公司的
期刊
作家张炜。▲《张炜文集》50 卷,漓江出版社出版。  日前,全套50卷精装本《张炜文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该文集计1760万字,是张炜四十余年(1973—2018)的作品集结。文集囊括了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文论等多种体裁,首次将作家全部作品分类编排,以时为序,便于阅读、研究与检索。每卷卷首附有插页,共收录作家不同时期的珍贵资料照片400余幅,极具收藏价值。  张炜作为忠实的历史记录
期刊
教育改革与人文精神  《齐鲁周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教育机会和教育产品供求矛盾的激化,您如何理解大学与就业、社会之间的关系?  蒋海升:解决就业问题从本质上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竞争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高,
期刊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文化是软实力,也像一把钥匙,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于追溯乡村的价值,通过对乡村传统价值的转化,以此来激活乡村。艺术价值的乡村实践:先行者不再孤独  艺术家蔡玉水,十几年前隐居在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在双泉镇的村落中每天穿行,经常会遇到一些村里的老人。“在一个荒废的老戏台对面的院落,我看到一位老人在5点多钟的夕阳下晒着太阳,破败凄凉的院落与安详平静的面孔扎的我心疼。
期刊
本刊讯 山东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有了规划图。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印发实施,电子、机械、汽车、船舶、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分别明确智能化技改实施路径。力争到2022年底,我省每年完成万项技改、推动万企转型、完成4000亿元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0%,在役工
期刊
2020年1月12日,是寒假开始时间,我也是在这一天启程回家的。  想着过阵子就会开学,秉持着“能少拿就少拿,能不拿就不拿”的原则,我简单地收拾了一点书和必带的衣物,没有带太多东西回家。环顾了一圈熟悉的宿舍,和打算明天回家的舍友道别。关门,下楼,上车。  车子一路往东,开始从济南驶向我的家——烟台。济南一月份的天气已经很冷,空气凛冽,百木凋零。但是济南的泉水却依然温润地缓缓流动着,它就像济南的血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