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客观特征及机制。
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3例,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eanalithasis,HSC-Can)179例,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canalcupulolithiasis,HSC-Cup)54例。应用视频眼震图仪分别记录滚转试验诱发眼震,比较各个试验头位的眼震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特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在左侧、右侧转头位均可诱发出水平性眼震。HSC-Can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同,向患侧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潜伏期(x±s,下同)为(1.922±1.501)s和(1.447±0.855)s,持续时间为(25.620±10.409)S和(22.110±10.931)s,强度为(56.441±33.168)°/s和(24.239±13.892)°/s,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15、15.219和4.070,P值均<0.01),其中眼震强度之比约为2:1。HSC-Cup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反,向健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明显大于向患侧转头,其强度之比约为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4,P<0.01);而向健侧和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101)。HSC-Can滚转试验中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强度均大于HSC-Cup向健侧转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4和0.305,P值均>0.05)。
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向左右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均遵循EwMd定律,强弱之比约为2:1;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等眼震图参数可作为BPPV的客观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