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宝藏还是生态浩劫

来源 :科学新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各国能源企业将石油开采的目光转向北极地区,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争议也愈演愈烈。如何平衡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向北极进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北部,有一片被称为“北冰洋暖池”的海域——巴伦支海。流经此处的北角暖流为这片大部分处于北纬70°以内的海域送来了巨量的温暖海水和营养盐类,使得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
  如今,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在巴伦支海,不仅仅是因为这里丰富的渔业资源,而是因为它同样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2011年4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在巴伦支海Skrugard地区发现了一处大型油田。次年1月,这家公司又宣布,在Skrugard油田西南约7公里处,又勘探到一处油田,估计可采储量在2亿桶至3亿桶油当量。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幸运触动了世界各国大型能源公司敏感的神经,他们野心勃勃地赶赴这片充满希望的北极海域。
  2013年,英国森特里克能源公司、德国意昂集团和德国莱茵集团三家能源巨头获得了巴伦支海的石油勘探许可证,成为了该海域最新一轮的“淘油者”。
  巴伦支海的繁忙景象只是整个北极油气资源开发的冰山一角。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7月公布的资源评估结果,北极地区约有900亿桶待开发的石油储量,相当于世界上未被发现的石油总量的13%,这一发现无疑给全球大型能源公司打了一支强心剂。
  同时,美国、加拿大、挪威、俄罗斯等环北极国家也陆续颁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许可证,这也为能源巨头们在北极勘探石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实,北极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要追溯到1920年加拿大麦肯齐河谷第一个陆上油井的发现。此后,北极地区有400多个油气田被陆续发现。然而,由于高昂的操作费用和开采技术等原因,北极油气开采发展很缓慢。
  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中东、北非等重要产油区政局的持续动荡。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一些石油巨头均已捷足先登,并不断加快向北极进发的步伐。
  “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理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以及资源国控制能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各国能源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气候恶劣的环境禁区、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低品位的资源。超深水、非常规油气、北极等领域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邹才能告诉《科学新闻》。
  环保者的忧虑
  就在能源公司于北极石油资源的开发中看到曙光的时候,绿色和平组织的环保人士却登上了凯恩能源公司正在格陵兰岛西岸巴芬湾海域进行钻探作业的钻井平台,并将写有“超越石油”(Go Beyond Oil)的黄色小旗悬挂在了这个钢铁巨物上。
  这次发生在2010年8月31日的特别行动使凯恩能源公司的海上作业停滞了40多个小时。
  事实上,资源开发者和环保人士的矛盾由来已久,并且似乎不可调和。这种矛盾在生态环境尤其脆弱的北极地区表现得更加激烈和明显。
  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北极令人窒息的美丽,也同时造就了它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石油勘探、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英国剑桥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沃德姆斯通过实验发现,冰块会吸收油污,油污随冰块大范围移动,当春天冰块融化时,油污或已漂至数百英里甚至1000英里以外。
  邹才能认为,由于寒冷且高度季节性生态系统恢复缓慢,在偏远的寒冷地区,尤其是海平面下存在冰山的地区,实施泄漏石油的清洁工作将是非常困难的。
  当英国森特里克能源公司、德国意昂集团和德国莱茵集团三家能源公司获得巴伦支海海域石油勘探许可证的消息传来时,绿色和平组织的项目主任Ben Ayliffe毫不客气地表示:“这三家能源巨头已经不再满足于榨干他们的现有客户而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极。这些公司的客户正在为从这片无比美丽而又脆弱的环境中勘探化石燃料而付账当不可避免的石油泄漏发生时,公司的股东们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面对环保人士的责难,能源公司却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
  “我们自信勘探活动会安全进行。”森特里克能源公司的Alan McLaughlin表现得很坚决:“在实施勘探行动之前,我们会开展大量的环境调查来确定该地区特殊环境的敏感性,提供濒危物种存在的信息。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勘探计划以降低对环境的风险。”
  意昂集团勘探与产品发言人Kietil Hjertvik也保证“在每一个许可区块的行动都会完全遵守严格的条款执行”。
  对于能源公司的表态,环保组织并不买账,对于政府行为他们同样存有异议。挪威海洋研究所专家就警告,巴伦支海上的许可区块都应该受到繁殖季节勘探禁令的限制,并且不允许排放化学物质、钻屑和废水,但近期由挪威石油安全机构发布的一份声明却称一些钻井碎屑和钻井液可以排放。
  在资源与环境之间找平衡
  看来,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能源集团,环保组织下决心跟他们“死磕”到底了。
  不过,在当前无法替代石油的前提下,停止北极地区的石油勘探行为似乎并不可能,如何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间达到平衡就尤为重要。
  邹才能自信可以试图寻找这种平衡。实现问题解决的预判,首先来自泄漏石油探测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
  除透地雷达、核磁共振探测系统等水上探测方式的不断探索外,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将机器人潜航器与包括多波束声纳在内的感应器相配合,深入冰川水域下面确定泄漏石油的位置,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另外,包括撇渣机械刮油、在隔离带内把油污烧掉、微生物降解等泄漏石油的清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中。
  2013年5月15日,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召开,北极理事会八大成员国签署了应对北极石油泄漏的有关协议。这让人们看到了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的希望。
  在石油专家眼里,因为害怕威胁而放着大量油气资源不用的观点并不能被接受。
  “但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实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有序勘探和开发,这亟需一个明确的政治或法律架构,需要建立起具有强制制约力的‘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北极油气勘探开发管理’机制。”邹才能说。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