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工程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程,由于其施工的特殊性,因而在地基工程中经常遇到不良地基且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更好地确保地基工程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入手,就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做出以下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 地基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和储备能源资源发挥了重大作用,很大程度地弥补我国能源分布不匀、地区能源短缺的缺陷,促进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大幅度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剧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利水电事业的基础建设越来越有巨大的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建设,要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以自身的施工质量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一、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1、开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切实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将最准确、客观的信息用电子文本或者文档的方法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地基施工做好准备,提供参考、参照资料。
2、施工开始前,也要对施工控制线、水准基点以及基槽线路尺寸等加以核查,核查这些基本条件能否达到施工设计标准。必须善于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解决,尽量杜绝一切不利于地基施工现象的出现。
3、需要对一些特殊的地基施工地段,例如:桥梁、装卸货点以及道路等地方进行拓宽设计,积极采取加固方法,切实完善安全保护工作,以此来确保地基施工不受不良影响。
4、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施工地区,例如:山地、盆地等则需要根据地形条件状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与急救工作,以此来防止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的出现。
5、在开工前,需要对所在地的建筑物、地下管道、交通设施等加以保护和维护,尽全力确保施工地区的地质结构的完整性,切实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6、在挖掘地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地基挖掘过于深入,地基深度达到地下水位管道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的负责人依照地基施工的具体情况,参照相关的地质资料与文件采用科学方法降低水位,降到距离开挖底面5 cm 的地方,以此來杜绝由于过多水体对地基施工的影响。
二、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如何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地基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逐步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土方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因而在开挖过程中,应始终结合确定的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并紧密结合地形地质勘查资料,切实做好地面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开挖的土壤,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和人工开挖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地基土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尽可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这就是设置集水坑,将开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但必须确保集水坑的开挖应在地面500厘米以下进行,最大化的确保地基工程的开挖质量。
2、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地基的处理,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往往是不良地基,所以必须在施工之前对地基类型进行确定,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对地基的处理。
(1)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基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不良地基主要是指具有较大含水量,但承载性能较低,尤其在荷载作用下极易导致地基出现滑动和固结沉降等问题,使得水利水电建筑物的沉降不均匀且具有较大的沉降量,其处理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地基工程质量。就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液化的浅土层;二是强透水层;三是淤泥质软土层;四是软弱夹层等。
2、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液化浅土层处理技术。所谓浅土层,主要是松散的粉土和砂土,由于其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因而浅土层往往是饱和状态,若不对其进行处理就进行施工,就会导致地基土沉降、滑动且失衡,影响水利水电建筑上部结构的安全,因而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将液化的浅土层挖出;其次将具有较强防渗性能的材料填充到所挖的液化浅土层之内;最后就是设置灰土桩、砂桩,并利用砼强进行包围,再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振动和压实。
(2)强透水层处理技术。所谓强透水层,主要是指砂砾石层和卵石层,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若不加强对其的处理,则容易导致水量流失,甚至出现泉涌,进而对水利水电建筑物的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其的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及时将砂砾石层和卵石层开挖和清除,并利用混凝土对其进行回填,从而形成截水墙;其次就是采取高压喷射的方式将水泥砂浆进行灌注,从而形成水泥防渗墙;最后就是利用混凝土或粘土铺盖在坝前,从而将渗径烟厂,帷幕灌浆施工后将积水排除,并做好反滤层的设置,从而减少对其的压力。
(3)淤泥质软土层处理技术。淤泥质软土层因其具有较大的含水量、抗压缩性能差、具有较大的孔隙比、抗剪性能差、固结性能低且时间长等特点,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处理,否则就会对水工建筑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同样应加强对其的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应将淤泥砂土及时地清除,并利用基桩,夯实到软弱地基之中;其次就是将砂层置换,并采取抛石的方式将淤泥挤出,或者设置砂井将水排出,最后就是利用板桩基墙将底部封闭,且在四周进行砂石的填筑达到抗滑的目的。
(4)软弱夹层处理技术。软弱夹层是水工建筑地基水工中最为常见的软弱地基,因而其处理难度也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对处理技术的应用。
置换技术。采用置换技术时,主要是因为软弱夹层的淤泥不厚,因而只需将其挖出置换,但是只适用于较浅的软弱夹层之中的施工。因为当水工建筑的地基为河流冲积物形成,上部的软弱层较薄,因而将其挖出后,就应采取压实的方式进行击打夯实,但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夯实击打的次数,才能更好地确保置换的质量。
振冲技术。该种方法使用的工具是振冲器,它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工作原理是:先插入混凝土振捣,地基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会先成孔,再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最后分层夯实。这样才得以加固地基。
灌浆技术。将如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予以液化,同时这些可液化的材料又必须有固化的特性的,根据气压液压的工作原理,将这些液压体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
硅化加固。采用电动硅化法,主要通过轮换方式,把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注入土中,通过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连接力度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地基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一定要加强对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探究出更多的,更加科学的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科学的施工策略,完善对低劣地基的处理, 全面确保地基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吴敬添.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5) :73—82
[2] 武守朋.论述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2) :141—155
[3] 周德创.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12) :85—99
[4] 宋楠,汤学兴,徐新生.论述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风. 2013(08) :343—357
关键词:水利水电 地基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和储备能源资源发挥了重大作用,很大程度地弥补我国能源分布不匀、地区能源短缺的缺陷,促进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大幅度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剧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利水电事业的基础建设越来越有巨大的作用。对于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建设,要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以自身的施工质量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一、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1、开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切实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将最准确、客观的信息用电子文本或者文档的方法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地基施工做好准备,提供参考、参照资料。
2、施工开始前,也要对施工控制线、水准基点以及基槽线路尺寸等加以核查,核查这些基本条件能否达到施工设计标准。必须善于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解决,尽量杜绝一切不利于地基施工现象的出现。
3、需要对一些特殊的地基施工地段,例如:桥梁、装卸货点以及道路等地方进行拓宽设计,积极采取加固方法,切实完善安全保护工作,以此来确保地基施工不受不良影响。
4、对于一些特殊地形的施工地区,例如:山地、盆地等则需要根据地形条件状况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与急救工作,以此来防止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的出现。
5、在开工前,需要对所在地的建筑物、地下管道、交通设施等加以保护和维护,尽全力确保施工地区的地质结构的完整性,切实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6、在挖掘地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地基挖掘过于深入,地基深度达到地下水位管道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的负责人依照地基施工的具体情况,参照相关的地质资料与文件采用科学方法降低水位,降到距离开挖底面5 cm 的地方,以此來杜绝由于过多水体对地基施工的影响。
二、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如何加强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地基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逐步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土方开挖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应用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的基础性环节。因而在开挖过程中,应始终结合确定的开挖方案进行开挖,并紧密结合地形地质勘查资料,切实做好地面排水系统的建设,及时处理好开挖的土壤,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机械开挖为主和人工开挖为辅的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地基土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尽可能地降低地下水水位,这就是设置集水坑,将开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但必须确保集水坑的开挖应在地面500厘米以下进行,最大化的确保地基工程的开挖质量。
2、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地基的处理,而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往往是不良地基,所以必须在施工之前对地基类型进行确定,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对地基的处理。
(1)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基
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的不良地基主要是指具有较大含水量,但承载性能较低,尤其在荷载作用下极易导致地基出现滑动和固结沉降等问题,使得水利水电建筑物的沉降不均匀且具有较大的沉降量,其处理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地基工程质量。就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常见的不良地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液化的浅土层;二是强透水层;三是淤泥质软土层;四是软弱夹层等。
2、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液化浅土层处理技术。所谓浅土层,主要是松散的粉土和砂土,由于其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因而浅土层往往是饱和状态,若不对其进行处理就进行施工,就会导致地基土沉降、滑动且失衡,影响水利水电建筑上部结构的安全,因而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将液化的浅土层挖出;其次将具有较强防渗性能的材料填充到所挖的液化浅土层之内;最后就是设置灰土桩、砂桩,并利用砼强进行包围,再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振动和压实。
(2)强透水层处理技术。所谓强透水层,主要是指砂砾石层和卵石层,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中,其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若不加强对其的处理,则容易导致水量流失,甚至出现泉涌,进而对水利水电建筑物的地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其的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及时将砂砾石层和卵石层开挖和清除,并利用混凝土对其进行回填,从而形成截水墙;其次就是采取高压喷射的方式将水泥砂浆进行灌注,从而形成水泥防渗墙;最后就是利用混凝土或粘土铺盖在坝前,从而将渗径烟厂,帷幕灌浆施工后将积水排除,并做好反滤层的设置,从而减少对其的压力。
(3)淤泥质软土层处理技术。淤泥质软土层因其具有较大的含水量、抗压缩性能差、具有较大的孔隙比、抗剪性能差、固结性能低且时间长等特点,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处理,否则就会对水工建筑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同样应加强对其的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是:首先应将淤泥砂土及时地清除,并利用基桩,夯实到软弱地基之中;其次就是将砂层置换,并采取抛石的方式将淤泥挤出,或者设置砂井将水排出,最后就是利用板桩基墙将底部封闭,且在四周进行砂石的填筑达到抗滑的目的。
(4)软弱夹层处理技术。软弱夹层是水工建筑地基水工中最为常见的软弱地基,因而其处理难度也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对处理技术的应用。
置换技术。采用置换技术时,主要是因为软弱夹层的淤泥不厚,因而只需将其挖出置换,但是只适用于较浅的软弱夹层之中的施工。因为当水工建筑的地基为河流冲积物形成,上部的软弱层较薄,因而将其挖出后,就应采取压实的方式进行击打夯实,但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夯实击打的次数,才能更好地确保置换的质量。
振冲技术。该种方法使用的工具是振冲器,它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工作原理是:先插入混凝土振捣,地基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会先成孔,再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最后分层夯实。这样才得以加固地基。
灌浆技术。将如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予以液化,同时这些可液化的材料又必须有固化的特性的,根据气压液压的工作原理,将这些液压体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
硅化加固。采用电动硅化法,主要通过轮换方式,把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注入土中,通过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连接力度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地基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一定要加强对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探究出更多的,更加科学的地基施工技术,选择科学的施工策略,完善对低劣地基的处理, 全面确保地基的牢固度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吴敬添.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15) :73—82
[2] 武守朋.论述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2) :141—155
[3] 周德创.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12) :85—99
[4] 宋楠,汤学兴,徐新生.论述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风. 2013(08) :34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