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实践教育建设更加重要,虽然实践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给予剖析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和思考,提出几条实践教育模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育;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4-02
随着我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国家财政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支持,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由于接受大学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大,其目标和任务也应有所调整,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根据各学校的整体特征体现出多层次性。如何将大学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的能够有效服务社会的人才,这是国家、高校、学生本身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高等教育快速扩张、升学率逐年提高时期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毕竟,方向错了,发展越快,教训越多。
一、实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优良传统[2]
通过实践教育全面育人,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至始至终都贯穿着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也就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两方面的问题。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标,这个指导思想现在如此,将来也不会变。但是随着全球科技、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培养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创立和发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思想引导、人格锤炼与专业技能应用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是我們始终面对的挑战。
如果认为因为身份是学生就应该呆在校园里学习,那就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头脑僵化,思维固执。从参与社会活动、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并思考解决,是我校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一直强调“产学研结合”,提出“毕业设计就要解决一个问题”,鼓励“大学生要敢于创业”,宣传“假期就是实习期”,这些立足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工作技能,实习中学习如何与现实互动并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在我校一直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除了引导、推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积极参与实践,同时也将实践教育的培养理念通过院系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学生教育全过程。为了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又能应用到实际工作生产中去,同时塑造灵活、坚强的品格,一方面在校内设立了创新实验、工程训练及硕士生科研训练等实践教育环节,同时也积极联系周边企业,设立了基于专业、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各年级学生参与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等课外实践教育活动。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融合了专业技能培养与认知发展功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实践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每年学校组织的师生恳谈会,老师或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教育过程中的体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开展、加强实践教育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既有主观认识的片面,也有客观条件的不足,在组织管理和实施方面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一)认识上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国内各层次升学考试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导致从小学开始就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也带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高校大规模扩招,由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注意力全放在学校而忽略社会的理念,不但没有减弱,还得到了加强。个别人还不承认主观认识有问题,一味归结于经费投入太少。即使认识到这种理念的错误,也装着不明白逃避革新教育理念的压力,不愿承担建设实践教育设施或基地的困难。[3]
(二)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学生畏惧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在意纵向课题和高级别论文的多少,导致教师队伍中有实践经验或本专业工作经历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从校门到校门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非常强,工作中很敬业,但只专注在发表论文、申请国家基金的小圈子里,缺乏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勇气,由于晋升职称和个人职业发展主要依靠科研成果,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动力也不足。学生方面,由于进入高校之前,主要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习惯了题海战术,考试频繁,在面对习题时,有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意志,但却害怕走出校园,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回避工程实际中出现的真问题,当周边环境不利于自己时,缺乏改变现状的决心,日子久了,反而在这种环境下自我感觉良好,这不只是专业技能的缺失,也是性格的缺陷。
(三)环境与条件的问题
既然是实践教育,光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肯定不够,并且也不可行,然而社会上提供给在校生的资源貌似很多,但在具体校企结合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比如经费、安全等问题,有时候企业也担心学生影响正常生产,缺乏接待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自身在实践教育的质量评估和教师考核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比如编制计算、激励方案等;学校在招聘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人员担任实验技术岗时,待遇上没有吸引力,岗位本身也缺乏发展前景。
(四)实践教育存在形式化[4]
由于高校实践教育基础薄弱,建设过程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不是迎难而上,却是选择了空谈口号和面子工程。很多师生把各种实践教育当作一个任务,只是机械地完成上面制定的计划,实际学不到任何技能,反而浪费了时间和其他资源。更有甚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胡乱盖章弄虚作假证明自己的实践行为,没有任何效果。总之,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丰富与加强实践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一)项目带动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5]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一些教师个人或团队承担的科研纵向或横向课题,这种情况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指导下帮助老师解决一些简单的科研问题,也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各年级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或省、市级的科研竞赛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生从开始接手项目,到联系指导老师,成立自己的团队,解决问题,整个竞赛流程增强了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学生要实践,只呆在学校是不行的,要走出去,就需要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比如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和华东石油局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可定期到校外基地参加实训,实训基地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钻井、采油、集输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同学们巩固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能够更加谦虚、踏实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
(三)建立校内虚拟仿真中心
我校针对加强实践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完善、丰富了我校实践教育平台。如刚刚获批的“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际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使学生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流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和操作工艺,使不可及、不可视、高风险、高污染的操作过程借助于虚拟仿真手段变得直观、形象,更具可操作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四)改进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参与实践教育[2]
不能够只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师生对实践教育的认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改进实践教育环节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实践教育的准备环节费时费力,有时还要联系校外企业,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事后还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立实验教学教师关键岗位,不但要给予正式编制,提高岗位待遇,还要给予合理的晋升渠道,关注实验老师的事业发展,充分肯定实验教学老师的业绩与贡献。另外,在引进实践教育环节老师时,要扩大各院系的自主权,鼓励引进拥有适当学历,有丰富工作經验的人员回归学校。
四、总结
要集思广益,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当然,强调实践,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轻视课堂教学,抓实践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应用理论、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树郁.高校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03-105.
[2]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1-7.
[3]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3):138-140.
[4]张士杰.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3,(8):24-25.
[5]盛伟,刘志超,张安超,刘秀芳,王发辉.创新性实践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实践教学,2012,(239):89-90.
关键词:实践教育;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4-02
随着我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国家财政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支持,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由于接受大学教育的群体越来越大,其目标和任务也应有所调整,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根据各学校的整体特征体现出多层次性。如何将大学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的能够有效服务社会的人才,这是国家、高校、学生本身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高等教育快速扩张、升学率逐年提高时期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毕竟,方向错了,发展越快,教训越多。
一、实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育人的优良传统[2]
通过实践教育全面育人,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至始至终都贯穿着高等教育的学生工作。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也就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两方面的问题。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目标,这个指导思想现在如此,将来也不会变。但是随着全球科技、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培养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创立和发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思想引导、人格锤炼与专业技能应用有机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是我們始终面对的挑战。
如果认为因为身份是学生就应该呆在校园里学习,那就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头脑僵化,思维固执。从参与社会活动、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并思考解决,是我校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一直强调“产学研结合”,提出“毕业设计就要解决一个问题”,鼓励“大学生要敢于创业”,宣传“假期就是实习期”,这些立足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工作技能,实习中学习如何与现实互动并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在我校一直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除了引导、推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积极参与实践,同时也将实践教育的培养理念通过院系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学生教育全过程。为了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又能应用到实际工作生产中去,同时塑造灵活、坚强的品格,一方面在校内设立了创新实验、工程训练及硕士生科研训练等实践教育环节,同时也积极联系周边企业,设立了基于专业、面向实际、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各年级学生参与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等课外实践教育活动。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融合了专业技能培养与认知发展功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实践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每年学校组织的师生恳谈会,老师或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教育过程中的体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开展、加强实践教育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既有主观认识的片面,也有客观条件的不足,在组织管理和实施方面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一)认识上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国内各层次升学考试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考核,导致从小学开始就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也带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高校大规模扩招,由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注意力全放在学校而忽略社会的理念,不但没有减弱,还得到了加强。个别人还不承认主观认识有问题,一味归结于经费投入太少。即使认识到这种理念的错误,也装着不明白逃避革新教育理念的压力,不愿承担建设实践教育设施或基地的困难。[3]
(二)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学生畏惧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目前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在意纵向课题和高级别论文的多少,导致教师队伍中有实践经验或本专业工作经历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从校门到校门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非常强,工作中很敬业,但只专注在发表论文、申请国家基金的小圈子里,缺乏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勇气,由于晋升职称和个人职业发展主要依靠科研成果,从事专业实践教育的动力也不足。学生方面,由于进入高校之前,主要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习惯了题海战术,考试频繁,在面对习题时,有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意志,但却害怕走出校园,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回避工程实际中出现的真问题,当周边环境不利于自己时,缺乏改变现状的决心,日子久了,反而在这种环境下自我感觉良好,这不只是专业技能的缺失,也是性格的缺陷。
(三)环境与条件的问题
既然是实践教育,光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肯定不够,并且也不可行,然而社会上提供给在校生的资源貌似很多,但在具体校企结合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比如经费、安全等问题,有时候企业也担心学生影响正常生产,缺乏接待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自身在实践教育的质量评估和教师考核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比如编制计算、激励方案等;学校在招聘有丰富工程技术经验的人员担任实验技术岗时,待遇上没有吸引力,岗位本身也缺乏发展前景。
(四)实践教育存在形式化[4]
由于高校实践教育基础薄弱,建设过程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不是迎难而上,却是选择了空谈口号和面子工程。很多师生把各种实践教育当作一个任务,只是机械地完成上面制定的计划,实际学不到任何技能,反而浪费了时间和其他资源。更有甚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胡乱盖章弄虚作假证明自己的实践行为,没有任何效果。总之,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丰富与加强实践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一)项目带动的实践教育教学模式[5]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一些教师个人或团队承担的科研纵向或横向课题,这种情况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指导下帮助老师解决一些简单的科研问题,也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各年级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或省、市级的科研竞赛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学生从开始接手项目,到联系指导老师,成立自己的团队,解决问题,整个竞赛流程增强了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学生要实践,只呆在学校是不行的,要走出去,就需要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比如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和华东石油局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学生可定期到校外基地参加实训,实训基地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钻井、采油、集输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同学们巩固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能够更加谦虚、踏实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认真地学习理论知识。
(三)建立校内虚拟仿真中心
我校针对加强实践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完善、丰富了我校实践教育平台。如刚刚获批的“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际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石油钻采与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使学生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流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和操作工艺,使不可及、不可视、高风险、高污染的操作过程借助于虚拟仿真手段变得直观、形象,更具可操作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
(四)改进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参与实践教育[2]
不能够只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师生对实践教育的认识,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改进实践教育环节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实践教育的准备环节费时费力,有时还要联系校外企业,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事后还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立实验教学教师关键岗位,不但要给予正式编制,提高岗位待遇,还要给予合理的晋升渠道,关注实验老师的事业发展,充分肯定实验教学老师的业绩与贡献。另外,在引进实践教育环节老师时,要扩大各院系的自主权,鼓励引进拥有适当学历,有丰富工作經验的人员回归学校。
四、总结
要集思广益,丰富和发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当然,强调实践,并不意味着轻视理论,轻视课堂教学,抓实践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应用理论、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刘树郁.高校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03-105.
[2]顾秉林.秉承实践教育传统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1):1-7.
[3]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3):138-140.
[4]张士杰.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实践教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3,(8):24-25.
[5]盛伟,刘志超,张安超,刘秀芳,王发辉.创新性实践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实践教学,2012,(23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