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初中学校将工作目标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主要的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符。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探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相关教学实践,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6-0076-02
引 言
应用分层教学法优化教学结构,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与恰如其分的指导,保证其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1]。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保证落实因材施教。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显然已经不属于新的教育理念,实施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但从当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反而存在各地区实施程度、教师要求不同的情况,这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甚至会拉大原有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分层的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甚至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存在盲目自信的情况,而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产生悲观心理。二者的差异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教师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2]。
此外,各地区也没有統一的大纲指导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很多教师只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应用分层教学方法,但教师的个人意见比较局限。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分层教学效果,在分层指标上花费大量的资源与时间,在教学中盲目追求层次,如为了凸显教学分层先分班后分教材等。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而且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总之,在目前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整体现状并不乐观。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学科学习难度大,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学好该学科相对容易些的,而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比较困难。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也很难改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期望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切实把握教育方向,如此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分层教学法主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无论出于对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考虑,还是长远的教学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都是相当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科学且规范。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分层[3]。每个班级的人数很多,教师应观察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差异、思维特性等,之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创建档案,科学规划分层教学的目的、方针。例如,为了去除“标签现象”与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情绪,教师要应用隐性分层教学法,即将学生划分为何种层次及对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不让学生知道,不向全体学生公布。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隐性分层法,实际上也属于分层教学中完善方式的一种,并不需要开展较多的工作,但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之后进行细致分析。当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商等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学优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努力学习,学习方法科学等;第二层为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能主动参与学习,但学习效率不太高,各方面表现一般;第三层为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各方面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不可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改变,以此激励学生,让其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深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设置分层教学目标的:第一层次的学生要能独立自主推导与论证教材中的定理与公式,熟练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其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给其讲解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题型,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第二层次的学生要能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让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向学优生靠拢;第三层次的学生要能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公式,模仿教材中的例题运算,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有效转化后进生。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层次学生能自主推导平行线性质并用其解决变式题;第二层次学生灵活掌握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并能灵活应用;第三层次的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证明两个角相等。通过设置分层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中都“够得着”,实现因材施教。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不同,课堂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一定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4]。可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多提问中等生与学优生,鼓励其参与讨论,提高创新能力。针对后进生,教师应以引导其学习为主,结合其基础能力,给其布置比较基础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针对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其解题过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针对后进生,笔者则设置让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如此一来,整个课堂上,无论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还是第三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得到无限的发展空间。
4.实施辅助分层策略
分层学习指的是在学习层面上,让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得到同学或教师的帮助,突破目前学习过程中的瓶颈;在情感层面上,可从长远角度考虑,磨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学习中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如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除可以科学划分学生层级外,还能在恰当的时間客观评价,让每个参与分层学习的学生都能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与进步,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例如,将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在学习中,学优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知识,教师不可盲目鼓励其超前学习或自学,要鼓励学生戒骄戒躁,主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等生正处于上升期,教师要主动鼓励,使其明白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刻保持稳中有升的学习水平;后进生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底子较薄,教师应经常加油打气,就算学生在日常测试中没有取得进步也不要责骂他们,应及时给其辅导或安排学优生辅助。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出分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分层教育并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现互帮互助。后进生应以学优生为学习榜样,制定更科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将班级当作一个整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5.对作业进行分层
研究表明,个性化的作业有利于推动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设置分层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其内化为完成作业的动力。以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后作业:学困生可以辨别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深化个人理解;中等生需要对袋中摸球问题形成正确的思路与认识,在个人分析中求出不同概率的差别;学优生需要自主设计与概率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效扩展知识。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优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探究,拓展学科思维,提高分层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说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教学模式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能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4(33):44-45.
唐洋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1):135.
张茂林.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2):155.
胡薇薇.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助力初中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18(30):24-25.
作者简介:孙梅霞(1981.2—),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6-0076-02
引 言
应用分层教学法优化教学结构,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与恰如其分的指导,保证其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1]。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保证落实因材施教。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现状
分层教学显然已经不属于新的教育理念,实施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但从当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反而存在各地区实施程度、教师要求不同的情况,这使得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甚至会拉大原有学生间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分层的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甚至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存在盲目自信的情况,而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能产生悲观心理。二者的差异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教师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2]。
此外,各地区也没有統一的大纲指导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很多教师只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应用分层教学方法,但教师的个人意见比较局限。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分层教学效果,在分层指标上花费大量的资源与时间,在教学中盲目追求层次,如为了凸显教学分层先分班后分教材等。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而且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果。总之,在目前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步,整体现状并不乐观。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数学学科学习难度大,学生要想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学好该学科相对容易些的,而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就比较困难。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也很难改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因材施教,采取合理的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期望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切实把握教育方向,如此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分层教学法主要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切实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无论出于对学生发展、教学目标的考虑,还是长远的教学考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都是相当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科学且规范。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分层[3]。每个班级的人数很多,教师应观察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差异、思维特性等,之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创建档案,科学规划分层教学的目的、方针。例如,为了去除“标签现象”与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情绪,教师要应用隐性分层教学法,即将学生划分为何种层次及对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不让学生知道,不向全体学生公布。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隐性分层法,实际上也属于分层教学中完善方式的一种,并不需要开展较多的工作,但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之后进行细致分析。当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商等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学优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努力学习,学习方法科学等;第二层为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能主动参与学习,但学习效率不太高,各方面表现一般;第三层为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各方面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不可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改变,以此激励学生,让其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深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设置分层教学目标的:第一层次的学生要能独立自主推导与论证教材中的定理与公式,熟练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其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给其讲解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题型,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第二层次的学生要能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让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向学优生靠拢;第三层次的学生要能熟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公式,模仿教材中的例题运算,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有效转化后进生。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第一层次学生能自主推导平行线性质并用其解决变式题;第二层次学生灵活掌握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并能灵活应用;第三层次的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证明两个角相等。通过设置分层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中都“够得着”,实现因材施教。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不同,课堂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一定的进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4]。可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多提问中等生与学优生,鼓励其参与讨论,提高创新能力。针对后进生,教师应以引导其学习为主,结合其基础能力,给其布置比较基础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针对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其解题过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针对后进生,笔者则设置让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如此一来,整个课堂上,无论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还是第三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得到无限的发展空间。
4.实施辅助分层策略
分层学习指的是在学习层面上,让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得到同学或教师的帮助,突破目前学习过程中的瓶颈;在情感层面上,可从长远角度考虑,磨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在学习中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如此,教师在分层教学中除可以科学划分学生层级外,还能在恰当的时間客观评价,让每个参与分层学习的学生都能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与进步,从而调整学习策略。例如,将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在学习中,学优生可能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知识,教师不可盲目鼓励其超前学习或自学,要鼓励学生戒骄戒躁,主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等生正处于上升期,教师要主动鼓励,使其明白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刻保持稳中有升的学习水平;后进生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底子较薄,教师应经常加油打气,就算学生在日常测试中没有取得进步也不要责骂他们,应及时给其辅导或安排学优生辅助。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出分层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指出分层教育并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现互帮互助。后进生应以学优生为学习榜样,制定更科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将班级当作一个整体,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5.对作业进行分层
研究表明,个性化的作业有利于推动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科学设置分层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其内化为完成作业的动力。以学习随机事件和概率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时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后作业:学困生可以辨别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深化个人理解;中等生需要对袋中摸球问题形成正确的思路与认识,在个人分析中求出不同概率的差别;学优生需要自主设计与概率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有效扩展知识。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优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探究,拓展学科思维,提高分层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说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教学模式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能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情况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陈敏.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4(33):44-45.
唐洋阳.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1):135.
张茂林.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2):155.
胡薇薇.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助力初中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18(30):24-25.
作者简介:孙梅霞(1981.2—),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