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的魅力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它两嗓子”。二人转在东北民间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民间口头禅。生动地表现了东北民间对二人转的迷恋与酷爱。二人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丑一且的的特殊搭配 二人转魅力的秘密就隐藏在二人转的艺术形式之中。二人转是由一丑一旦构成的艺术形式,这一丑一旦的“二人”和二人的“转”正是二人转所独有的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和意义。
  二人转一丑一旦的构型特征是:女美男丑(还有女高男低,女走男追、女中男侧等)。二人转的丑角是为旦角而存在的,旦角也是为丑角而存在的。这种一男一女“二人”互为依存的关系区别出了二人转丑旦角色与其他戏曲丑旦角色的极大不同。二人转的旦角其实是一个美女的象征角色。丑角其实是男人爱恋美女愿望的象征角色。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二人转的旦角为什么是一个中性扮而不是人物扮的秘密一一旦角要勾魂摄魄地模拟出女性的美。而二人转之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丑角,那是因为,只有丑角才能突破道德意识和社会伦理规范的限制无所顾忌地表现出对旦角即美女的性爱情感愿望,而这种性爱情感愿望恰恰是代表观看他的观众而表现的。最初二人转的旦角是由一个男性扮演的,他头上扎一个花头巾,叫做“包头的”,脸上涂上两块红,在装扮上只是表现出是位女性的意思,并不需要装扮的十分酷似和逼真,但在表演上却要极为传神地表现出女性的美和媚、魅和浪。在没有电灯照明的时代,丑角还端着一盏小油灯照着旦角的脸“亮相”。二人转构型的种种形式都是在表现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爱慕和迷恋。
  
  迷狂的转舞
  
  传统二人转有一种固定的“三场舞”模式。二人转老艺术家王忠堂先生说:“三场舞是旦、丑两个演员来表演,多为表现小夫妻串门走娘家,路上戏闹逗趣、观景等简单情节。”“三场舞”是头场看手,二场看扭,三场看走。头场看手,主要是看腕子功,要求稳中求浪,表演旦在镜前梳洗打扮,丑在一旁模仿并加以解说。二场看扭,主要是看腰和肩等部位的运用。这二场看扭就是旦在表现女性妩媚美的基础上显示女性的形体美。三场看走,主要是看脚下功夫,旦跑丑追,要走得又快又轻,身子要稳,稳中求美,好似水上漂。
  “三场舞”的舞蹈模式,是对爱情发生、发展和高潮的情节性故事的形式抽象。而二人转以一丑一旦的构型和迷狂的转舞把性爱情感欲望表现得更浪漫、更迷醉、更富于诗意。
  二人转是在一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二人转产生近300年,300年中的东北曾多次经历过“移民”现象,移民的人们自然多为男人,还有煤窑、船厂、大车店、兵营、林场等特殊的只有男性生产生活的单一性别的文化环境,众多的男性被抛在一种缺少爱情、缺少女性的情感沙漠之中,他们的爱情和自然的生理欲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压抑,在这种压抑的状态中,他们自然要寻找和创造一种艺术去使他们被限制的情感得到替代性的补偿,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和释放。二人转艺术就这样应运而生。二人转的出现就是为满足男人们的性饥渴和爱饥渴而产生的,因而,二人转的形式本身就必然表现着性爱的意义。
  
  二人转的原型
  
  二人转是从东北大秧歌“劈出来”的戏,二人转老艺人的回忆说明了二人转的来源。二人转的一丑一旦是东北大秧歌“上、下装”的转换形式。东北大秧歌的上装是女性扮演的,有的也是男扮女装的;下装是男性扮演的。在旧时代,东北大秧歌只有节日才能展演,平时是看不到的,农民们不满足,就把大秧歌的“一副架”劈出来在平常的日子里演出,东北大秧歌的上、下装就这样转换成了一丑一旦的二人转。
  二人转来源于东北大秧歌,而东北大秧歌又有着自己源远流长的源头。东北大秧歌并非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是从关内传过来的,而是东北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集合、凝练,是东北民间野人舞、蟒式舞和萨满舞等的变形。民间野人舞、蟒式舞和萨满舞是东北原住民的民间舞蹈,有着自己的源头和原型,它的源头和原型是东北远古的女神祭祀的圣婚仪式。1983年至1985年间。考古学家在辽宁的建平和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村发现了一座女神庙和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一座面积约4万平方米、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这些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文化人类学家告诉我们,远古女神祭祀仪式是为神举行圣婚仪式,这种舞蹈方式就是“二神转”——一男一女两个祭司装扮女神和她的配偶模仿神跳交媾舞或模拟神的交媾。
  圣婚仪式的祭祀仪式来源于“相似律”的巫术原则: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原始人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循环,这力量就是神生出的力量。人们认为神是可有左右的,左右神的方式就是对神的模仿。而人们之所以为女神举行圣婚仪式,那是因为原始人认为一切自然力的伟大化身就是一个女神,是她孕育和繁殖了一切,但是她的孕育和繁殖必须有一个和她结合的男神配偶。人们要想获得人的繁育和大地的丰收,就必须为女神举行圣婚仪式,圣婚仪式就是模仿女神的神圣结合,地点就在女神的神殿里。
  东北女神庙和大型祭坛的发现,为我们恢复远古女神圣婚仪式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文化是一条大河,它的源头之水不会因为时间的漫长而消失或中断。二人转是圣婚仪式“二神转”原型的变形,它是由圣婚仪式演化过来的,圣婚仪式演化为萨满舞、民间野人舞蹈、满族蟒式舞等各种民间舞,这些舞又演化为东北大秧歌舞,之后又演化为二人转舞。在那一男一女看似十分简单的二人转中,表现着东北人久远的种族记忆的“原始意象”。
  
  现代二人转的狂欢
  
  今天的二人转已经没有了二人“转”即迷狂的舞蹈,更不要说表现性爱愿望的“三场舞’:了,这样的二人转还和东北大秧歌和圣婚仪式原型有什么必然的文化联系吗?如果一定要说“说、唱、扮、舞、绝”是二人转的基本特色的话,今天的二人转大多是“说口二人转”,已经看不见迷狂的舞,听不到激越的歌唱了。但是说口二人转仍然与圣婚仪式原型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
  说口。即一男一女的逗哏调情、打情骂俏,笑话故事比舞蹈更直接、更强烈、更丰富、更戏谑化地表现了性爱的主题意味。以说口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二人转,由于它的笑谑性特点的强化,同样使二人转表现出一种狂欢化精神。(文章代码:101227)
  [责任编辑]王凯
其他文献
<正>钠作为碱金属中的代表性物质,学好钠的知识对于学好碱金属的性质至关重要。钠跟水的反应是钠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通过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推断学习一种推断反应产物的重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