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儿童接种疫苗前常规体检对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把900名接种疫苗的儿童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对两组儿童的实际接种情况以及体温在接种后5d内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儿童实际接种率以及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 儿童接种疫苗前前,对其进行常规检查,能对处于呼吸道感染潜伏期或前驱期的儿童进行有效筛查,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儿童在接种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而能使接种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常规体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必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56-02
进行疫苗接種,大多数儿童都会比较安全,而只有少数儿童在接种后会发生异常反应[1]。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可较准确地筛查出处于呼吸道前驱期或感染潜伏期的儿童,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儿童带病接种的现象,并使接种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种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7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900名儿童,全部儿童中,男469人(52.11%),女431人(47.89%),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6±0.6)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209人次(23.22%),甲肝疫苗74人次(8.22%),乙脑疫苗118人次(13.11%),流脑类疫苗184人次(20.44%),百白破疫苗162人次(18%),白破疫苗76人次(8.44%),麻疹类疫苗77人次(8.56%)。
1.2 方法
1.2.1 儿童的选择和分组 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体检和不体检按接种日期交替进行,把接种前只做健康询问而没有进行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435例),把接种前接受过体检和健康询问的儿童作为实验组(465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2 接种前的接诊方式 对对照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由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接种禁忌等,并把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疾病或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应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后再确定其是否能够接种[2]。实验组儿童接种前要完成对照组儿童接种前接诊内容的同时,还需做体温测量、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常规体检。如果儿童的体温在37.5℃以上,且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出现异常现象,应适当延迟疫苗接种,并和儿童家长做好沟通,待儿童身体恢复健康后再为其进行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 把儿童实际的疫苗接种率和体温在接种后5 d内为37.5 ℃以上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的实际接种率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3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10例,实际接种率为94.25%;实验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6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26例,实际接种率为91.61%;两组相比,具有一定差异。
2.2 两组儿童的体温在接种疫苗后5d内为37.5℃以上的发病情况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10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14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3.41%;实验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26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2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0.47%;由此可知,两组儿童相比,发病情况有较明显的差异。
3 讨 论
在儿童疫苗接种中,从事接种工作的人员通常都需经过严格而专业的业务培训后,才能上岗,在疫苗的注射过程中,只要注意安全,对禁忌症进行严格筛查,并严格按照接种的相关规范进行接种等,通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现象的发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出现的有可能对身体组织器官及功能造成较明显的损害,且怀疑和预防接种相关的事故、偶合症、不明原因反应等[3]。当受种者在处于某种疾病的前驱期或潜伏期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就很可能会出现偶合症,且很容易把因接种疫苗而出现不良反应和偶合症相混淆。另一方面,进行疫苗接种后,儿童原有的疾病就可能会出现加重现象,此外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治疗因素等还会对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某些禁忌症的体征现象不会有较明显的表现,而如果某些传染病正处于前驱期或潜伏期,发现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应向儿童家长仔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此外,接种前必须对儿童进行严格体检。
参考文献
[1] 卞琛,林琴,韩长磊.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03):115-116.
[2] 彭惠容,邹思玉,邵焕琼.提高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136-137.
[3] 吕沛.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发生率的思考[J].医学动物防制,2011,(02):156-157.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常规体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必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56-02
进行疫苗接種,大多数儿童都会比较安全,而只有少数儿童在接种后会发生异常反应[1]。接种前,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可较准确地筛查出处于呼吸道前驱期或感染潜伏期的儿童,从而可有效避免出现儿童带病接种的现象,并使接种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种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7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900名儿童,全部儿童中,男469人(52.11%),女431人(47.89%),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6±0.6)个月。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209人次(23.22%),甲肝疫苗74人次(8.22%),乙脑疫苗118人次(13.11%),流脑类疫苗184人次(20.44%),百白破疫苗162人次(18%),白破疫苗76人次(8.44%),麻疹类疫苗77人次(8.56%)。
1.2 方法
1.2.1 儿童的选择和分组 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体检和不体检按接种日期交替进行,把接种前只做健康询问而没有进行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435例),把接种前接受过体检和健康询问的儿童作为实验组(465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2 接种前的接诊方式 对对照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由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接种禁忌等,并把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有疾病或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应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后再确定其是否能够接种[2]。实验组儿童接种前要完成对照组儿童接种前接诊内容的同时,还需做体温测量、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常规体检。如果儿童的体温在37.5℃以上,且肺部听诊、咽部视诊等出现异常现象,应适当延迟疫苗接种,并和儿童家长做好沟通,待儿童身体恢复健康后再为其进行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 把儿童实际的疫苗接种率和体温在接种后5 d内为37.5 ℃以上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的实际接种率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3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10例,实际接种率为94.25%;实验组儿童中,接诊儿童为465例,而实际接种儿童426例,实际接种率为91.61%;两组相比,具有一定差异。
2.2 两组儿童的体温在接种疫苗后5d内为37.5℃以上的发病情况对比 对照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10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14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3.41%;实验组儿童中,接种儿童为426例,体温出现异常的有2例,体温异常的发生率为0.47%;由此可知,两组儿童相比,发病情况有较明显的差异。
3 讨 论
在儿童疫苗接种中,从事接种工作的人员通常都需经过严格而专业的业务培训后,才能上岗,在疫苗的注射过程中,只要注意安全,对禁忌症进行严格筛查,并严格按照接种的相关规范进行接种等,通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现象的发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的是受种者在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出现的有可能对身体组织器官及功能造成较明显的损害,且怀疑和预防接种相关的事故、偶合症、不明原因反应等[3]。当受种者在处于某种疾病的前驱期或潜伏期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后就很可能会出现偶合症,且很容易把因接种疫苗而出现不良反应和偶合症相混淆。另一方面,进行疫苗接种后,儿童原有的疾病就可能会出现加重现象,此外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治疗因素等还会对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某些禁忌症的体征现象不会有较明显的表现,而如果某些传染病正处于前驱期或潜伏期,发现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前,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应向儿童家长仔细询问儿童的健康情况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等,此外,接种前必须对儿童进行严格体检。
参考文献
[1] 卞琛,林琴,韩长磊.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03):115-116.
[2] 彭惠容,邹思玉,邵焕琼.提高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05):136-137.
[3] 吕沛.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发生率的思考[J].医学动物防制,2011,(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