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205A铝合金淬火过程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

来源 :材料热处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911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等温压缩实验研究了ZL205A铝合金在宽温度范围(2~500℃)和宽应变速率范围(0.001~0.1 s-1)条件下的塑性变形行为。采用Arrhenius模型、Extended Ludwik-Hollomon(ELH)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描述ZL205A铝合金的流动应力,并应用在ZL205A工件淬火过程有限元仿真中。结果表明:ZL205A铝合金在低温段和高温段有着不同的变形机制,低温段以应变强化为主,在一定温度和应变速率情况下,会出现负应变速率敏感性。在高温段流动应力对应变
其他文献
对铸态Mg-5Li-5Al-0.6Y合金进行了热挤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挤压对铸态合金物相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对挤压前后的合金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和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挤压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析氢、质量减少、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分析了挤压对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细化了Mg-5Li-5Al-0.6Y合金的晶粒,第二相沿挤压方向破碎成更细小弥散的颗粒,使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至243.33 MPa和7.31%,合金的腐蚀速
利用Gleeble-1500数控动态力学模拟试验机,对Cu-1.56Ni-0.65Si-1.12Co-0.05Zr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应变速率0.002~10 s-1,变形温度为600~900℃,总变形量为50%。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Cu-1.56Ni-0.65Si-1.12Co-0.05Zr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应力在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高温、低应变速率的变形条件更有利于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
采用热力学计算、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GH4175合金铸锭进行显微组织、析出相和元素偏析情况分析,并研究了均匀化处理过程中合金组织演变和元素再分配的变
将直径分别为60、70和80 mm的Mg-6Gd-5Zn-0.5Zr合金铸锭在400℃、内径为85 mm的挤压筒内镦粗60 s,然后直接挤压为直径16 mm的棒材。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室温拉伸试验等研究了连续镦粗挤压态Mg-6Gd-5Zn-0.5Zr合金的显微组织、织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W相(Mg3Gd2Zn3相)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连续镦粗挤压工艺后,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某高性能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回火后试验钢均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性能和强韧性匹配,650℃回火时试验钢的耐火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达到最优。回火前后试验钢的组织以多边形F+板条/粒状B为主,含有少量M/A岛,且有较多近似球形或椭圆形碳化物或复合碳氮化物析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稍有粗化,部分板条B合并变成胞状结构,M/A岛数量及形态变化不大,但有效尺寸略有减小,600℃回火后析出相增加,650℃和680℃回火后有大量尺寸在50 nm以下
对TA15钛合金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910、940和970℃,应变速率0.01、0.1和1 s-1及道次间隙保温时间600、1000、1400、1800和2200 s等不同变形参数下的软化行为,定量计算了相应的等轴α晶粒尺寸及其含量。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在双道次热压缩过程中,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小的应变速率会促使变形过程中的流动应力减小;在道次间隙保温过程中,材料呈现出了静态软化现象,其静态软化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增大及道次间隙保温时间的延长而
通过预处理(固溶处理)、等温淬火以及不同温度回火等处理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40CrNiMo钢奥氏体
基于Bonora损伤模型,提出了考虑温度和应变速率的连续高温损伤模型。以X12合金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缺口半径R1.5和R3试样在温度950℃、应变速率0.5 s-1下进行拉伸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捕捉试样的动态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图像,并与裂纹位置与开裂顺序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相关系数Rel定量评估了该模型在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缺口半径R1.5和R3试样的模拟结果与DIC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试验与模拟的位移-载荷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和0.987,
研究了FGH96粉末高温合金经750℃长期时效1000和3000 h后的晶粒尺寸、晶界形貌、晶粒取向、γ′强化相和碳化物的演变规律及长期时效对合金650℃使用温度下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50℃长期时效对合金的晶粒尺寸、晶界形貌和晶粒取向没有明显影响。然而,长期时效后,合金中γ′相形貌、尺寸和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尺寸γ′相先长大后分裂再变小,平均尺寸变大、尺寸梯度降低、间距变大,由双峰分布最终演变为单峰分布;形貌由近球形、方状和蝶状先演变为不规则状,最终又演变回近球状、方状与蝶状。未长期时效合金的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等研究了镍基718Plus合金铸锭的组织特点、元素偏析规律及均匀化过程中枝晶间低熔点偏析相的回溶情况。结果表明:在合金非平衡凝固过程中,Nb和Mo为易偏析元素,在枝晶间形成γ+Laves的共晶相。合金经1150℃×48 h的均匀化工艺处理后,偏析元素扩散均匀,Laves相的回溶情况较为理想,实验结果与利用残余偏析指数δ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