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证明”的有罪思维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北京青年报》5月21日报道,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犯罪记录,天津市民龙蒙跑了4个派出所,等了10天。而因为同样的原因,龙蒙有几位同事也去各自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他们也都有过多次迁户记录,但没有人像龙蒙这样,逐一回原派出所查询。记者咨询的天津另一个派出所,也表示只要户口在辖区内,凭户口簿和身份证即可到场开具证明。或许,真有这样的规定,但只要凭户口簿和身份证本人到场即可开具“无罪证明”。
  应该说,除了特殊职业入职政审时,都无须开具“无罪证明”,在我看来,确实没有必要,因为有“无罪证明”也不能证明真的无罪,比如犯有行贿罪的人只要没有被抓现行,只要没有被判刑,派出所里就不会有“有罪证明”。其实,有“有罪证明”者也不必去开“有罪证明”。众所周知,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公安局系统的网络信息完全可以在系统内共享,要查一个人有无犯罪记录,公安局系统的内部干警轻松就可以查到,根本无需本人到派出所开具证明。这种证明应该有组织去查,不应该由本人去查,由本人去查是缺乏人性化的规定,也是对本人人格的不尊重。


  為什么还有单位要开具“无罪证明”呢?我们且不说谁来查证有无犯罪的问题,一个非公检法系统的公职人员能把他人想象为有罪吗?况且,即使是公检法系统的公职人员也不能做有罪推断,当某人有犯罪嫌疑时被请进公检法去,人家也是合法公民,公检法系统的公职人员也不能视其为“犯人”,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人家犯罪。“有罪推断”最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因为根据有罪思维就容易给公民“罗织罪名”,把合法公民弄成罪犯,把不够判刑的犯人弄成几年的有期徒刑。排除“有罪推断”,是司法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谁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人。
  然而,时至今日,还有“无罪证明”,这说明有人对他人还有有罪思维,首先要人家弄个“无罪证明”是个什么逻辑啊。在我看来,“无罪证明”的背后就是有罪思维。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公职人员,要使用人家,要招录人家,就应该相信人家,我们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假如人家也这么想你,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现在大力反腐,我们能把官员都想象成腐败分子来戒备吗?做人嘛岂能老把他人往坏处想呢?当然,作为制度应给官员制定严格的制度,以防官员腐败。对于普通公职人员或老百姓,不要动辄有罪推断,否则你怎么会相信人家怎么使用人家呢?有罪推断要不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除头脑中对他人的有罪思维,愿“无罪证明”早日成为历史。
其他文献
两年前,朋友所在的城市制订了禁止在中心城區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违反规定者,将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规定一出,市民拍手叫好。烟花爆竹带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第一是环境污染,燃放之后天空一片黑污,地上一片纸屑;第二,点燃的烟花爆竹噪声很大,气味也很难闻;第三是极不安全,每年春节,几乎都有烟花爆竹伤人的报道。朋友住在十七楼,对此规定尤其欢迎。烟花一
期刊
参加一个活动,偶遇长期担任单位“一把手”的M君。寒暄之后,此君突然颇有怨言地对我说:“现在你们纪委是不是做得有点过了?我们好歹也是一个市直单位,可是稍大一点的事,都要求向纪检组报告,他们不同意的话,我简直什么也办不成!”  M君的话语“背景”是,以前,他所在的单位没有纪检机构,大事小事自己看着办就行。后来,根据上级精神,市纪委派驻机构改革,以综合派驻的形式实现市直单位监督“全覆盖”,M君所在的单位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他除了在我们当地有一份工作,在外地还有一份跨界领域的工作,年头到年尾,两地跑,两头忙。由于他年年出色完成“两下里”的工作任务,便理所当然地享受双份报酬,买车便买车,买房便买房,没有这“奴”那“奴”的困厄和压力。我深为他过人的才气和不俗的业绩所折服,可又“眼前有景道不得”,一直不知道該怎样来概括他的这种进击状态,每每用“你活成了两个人”由衷地称赞他。  最近,我从网
期刊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曾引用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真可谓一针见血,戳到了时弊。  这种情况其实由来已久,远非今日始,以至于现在的街道居委会书记被人调侃成“小巷总理”,整日忙得四脚朝天。因为上面千条线(都来布置任务),下面一根针,到了居委会这一级已无法再甩手。如果他们也整天
期刊
去探望病中友,他后悔地说:“再也不喝酒了。”他本爱喝酒,又遇到烦心事,借酒浇愁,一日三喝,终于病倒。  还有一文友,具有典型的黑龙江人性格,豪爽实在,喝酒痛快。在新乡开会时,豪饮高歌。我劝他少喝点儿,不听。  今年到邯郸开会,他已报名。我临行前去电,他说:“去不了啦,我在哈尔滨住院。”他患的是静脉血栓,一半时好不了,也后悔地说:“再不喝酒了!”  两位朋友的共同点是,有病了才想起戒酒,失去了才知道
期刊
本文所说的“假人”,并不是指那些施五官手术、描红涂黛、重新安排山河、经过改造的“人”,而是指口言不一、虚情假意、极具表演能力的“小人”或“伪君子”们。  《红楼梦》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说的就是真假颠倒,好壞混淆。如果一个社会,大家习惯用假的行为来攫取利益,用假手段来代替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事情,且形成气候,并互相传染盛行,情况就可怕了。  为何?首先,假人盛行,就听不
期刊
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因贪腐和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落马,日前被天津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已注定要在牢狱中度过暗淡的余生,和孙政才相似的贪腐分子还有。这些人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如飞蛾扑火般自取灭亡,很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毁于风月宝鉴的传奇故事。  这风月宝鉴端的神奇,正面照反面照不一般。且說贾瑞迷上了凤姐,昼思夜想患上单相思,竟一病不起。道人送其风月宝鉴,照正面是凤姐穿花拂柳、满面含笑
期刊
说起“眼睛”,人们最常见的是将它喻为人的“心灵窗户”。这说明眼睛能最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心灵,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大致可以窥察其喜怒哀乐,洞见其思绪心迹。  美国“9·11”事件之后,全球为如何分辨恐怖分子绞尽脑汁。全民身份登记和指纹登记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证件可以造假,整形外科手术亦可以改变指纹。于是乎,比利时难民事务委员会主席帕思卡尔·斯梅提出一个颇有意思的建议,即:通过视网膜扫描来鉴别其身份,因为眼
期刊
前几天去浙江,在长兴登顾渚山看摩崖石刻。山高坡陡,疲于攀登,石刻未见,却见到了许多“竹刻”:在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两边,在青青的竹子表面,竟留有许多用刀子刻出的文字。刻一句顺口溜,后面再刻上姓名和日期,还有的直接刻上某地某人某天到此一游。这让我想起与之雷同的不堪往事,虽时隔多年,但每当忆及此事,都不胜羞愧。  早年,跟别人到南京玩。那个春末的下午,清风细雨,去中山陵、灵谷寺游玩,登上灵谷寺塔,看到建
期刊
战国时,秦欲先吞蜀再伐楚,可秦军入蜀需先修栈道,为避免秦修栈道引起蜀的警觉和防备,秦相张仪设计对蜀君说,秦有屙黄金的“神牛”欲赠蜀,但需蜀先修好栈道,体型庞大的“神牛”才能送去。蜀君信以为真,可栈道修好后迎来的不是“神牛”,而是秦几十万大军。巴蜀鱼米之乡成了秦伐楚时秦军的粮仓。  康熙时,书生范晓杰到书肆看书,见一枚铜钱滚来,便踩在脚下,等丢钱人走后装进腰包。此举被一老翁看到,询其姓名、身份后冷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