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将深入人心,新颖的语文课型已呈现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但是,听评观赏各种竞赛课、示范课、公开课、课例、课堂实录,总觉得时下语文课因传统东西的太多流失和现代形式的太多显现,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和不可忽视的现象。如故弄玄虚的导入、单调静止的提问、漫无目标的讨论、不伦不类的表演、支离破碎的鉴赏、无本无源的仿写等。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情境
深入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其中包含的道理很多也很深。就我个人之见,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没有将师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究的教育精髓落实到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在新理念的旗号下出新招,耍花样,过分追求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和课堂表面上的“顺利”,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需求,致使语文课走向了贴新理念的标签,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如何遵循科学、民主、平等的教学宗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务实的教学环境,让民主的光华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拟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原则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师生互动要公正公平,学生参与要机会平等
教育的民主性和教育的平等性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民主、平等是社会民主、平等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其间能否体现出民主、公正、公平的精神,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影响到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原则能否具体落实。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改变以往支配、控制学生的包办式教学为信赖、依靠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教师要敢于摘下“威严”的面具,乐于走下“神圣”的讲台,当好学生的顾问和合作伙伴,想方设法,营造课堂民主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使他们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和谐、愉悦情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面对“生而平等自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好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使他们在课堂生活中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机会,享有平等创造和成功的条件。为此,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不能再对学生进行性别、学科、学业、个性、品行等方面的分类,不能片面地评价学生,不能把学生特长定得过死,不能对学生期求太高。特别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独立的、可以发展的;教师是友善的、亲切的、可以信赖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可以加深的。从而使他们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由全面地成长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组织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客观规律;教学是一门艺术,离不开创造和创新。如果背离学科教学的规律,缺乏应有的创新,也就失掉了科学和民主。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自主程度、创新能力等不同情况,适时适度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导入要恰到好处。好的导入能够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对原来不太在意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内驱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别出心裁的创新是必要的,因为创新不等于搞形式,走极端。好的创新应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切切实实结合起来,好的创新更应科学民主,入情合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追求和借鉴时下时髦导语时出现的一些偏差。一般地说,那种乱戴帽子、乱下断语的夸张失实导语,铺天盖地、故弄玄虚地造难设奇的导语,喧宾夺主地展示画面的导语,生搬硬套、貌合神离的无关紧要导语等,都是要不得的。
(2)内容讲练要有的放矢。评价一堂课是否能唤起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真正的学习过程的准绳,不是这节课讲得是否“顺利”“生动”和“美丽”,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學生心声,闪现学生智慧,检验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真正意义上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深层次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具体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其难易程度,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内化等要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决定那些内容需要讲授灌输,哪些内容需要感悟体会,哪些内容需要讨论探究,哪些内容需要鉴赏评价。一般地说,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思维思辨的规律等相对稳定且又很重要的内容,可以精讲或多讲一些。情感、态度等需要阅读个体用心体验的东西,则可以相机指导,求得个性化、多样化的结果。思想、主旨等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是从阅读的实际中得来的,更需注重过程,切不可越俎代庖或放任自流。因为,探讨主旨的过程是作品的思想、观念与读者(学生)的心灵碰撞、融合的过程,而且思想、主旨是带有读者强烈的主观性、倾向性的。那种将“教参”现成的中心思想或教师的领悟强加给学生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开发的,也是不民主的。同时,我们强调讨论和探究,是因为它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作品中寄寓着文化、文学等文本精神和人性、人情等人文光芒,激荡学生心灵、照亮学生思想的过程,是科学民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至于作品的鉴赏评价,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情节,感知细节,把握形象,联系结构技巧,争取利用作品中的隐性因素,触发想象和联想,鉴别比照,分析归纳,切不可以修辞方法代替语言鉴赏,以贴标签代替具体分析,更不可以教师的一相情愿构建空中楼阁。
三、作文教学要自由开放
写作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平时生活的积累,来不得太多的照搬和借鉴。写作的时间可以在课堂,但功夫是在课外。那种指定命题,统一标准的写作,其实是对学生写作自由和个性的压抑。为此,教师要转换写作观念,释放学生手脚,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用心思考,学会感动,抒写真情。为此,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作文批改也要本着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的原则,顺着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依人论文,依文论文,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灵活多样。
四、评价总结要能动生成
课堂评价总结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不可缺失的环节。评价总结不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定位,而是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未来的发展。同时,评价总结是能动的反馈教学信息、测评教学效果、体现科学民主等教学指标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具体地能动地对待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不同的评价方式,观察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有评无类”,客观公正。对学生的认识、分析、判断、归纳、组织等能力不能估计过高,要结合教材内容深浅、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和有参考性。特别是要及时地把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加工、整理、总结,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前提下做出科学公正的解释、指正和评价。
当然,教师在作为评价总结的启动者的同时,还须引导学生相互生成自我评价总结,使他们在肯定自我成绩,发现自我不足的循环往复中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并在不断评价和不断发展中走向完美。
参考文献:
[1]李天松.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2002(2).
[2]陈玉琨.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通渭县通和初中)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情境
深入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其中包含的道理很多也很深。就我个人之见,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还没有完全树立“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没有将师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究的教育精髓落实到课堂,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在新理念的旗号下出新招,耍花样,过分追求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和课堂表面上的“顺利”,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需求,致使语文课走向了贴新理念的标签,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如何遵循科学、民主、平等的教学宗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务实的教学环境,让民主的光华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拟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原则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师生互动要公正公平,学生参与要机会平等
教育的民主性和教育的平等性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民主、平等是社会民主、平等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其间能否体现出民主、公正、公平的精神,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影响到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原则能否具体落实。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改变以往支配、控制学生的包办式教学为信赖、依靠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教师要敢于摘下“威严”的面具,乐于走下“神圣”的讲台,当好学生的顾问和合作伙伴,想方设法,营造课堂民主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使他们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和谐、愉悦情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面对“生而平等自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好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使他们在课堂生活中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机会,享有平等创造和成功的条件。为此,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不能再对学生进行性别、学科、学业、个性、品行等方面的分类,不能片面地评价学生,不能把学生特长定得过死,不能对学生期求太高。特别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重要的、独立的、可以发展的;教师是友善的、亲切的、可以信赖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可以加深的。从而使他们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由全面地成长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组织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客观规律;教学是一门艺术,离不开创造和创新。如果背离学科教学的规律,缺乏应有的创新,也就失掉了科学和民主。因此,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自主程度、创新能力等不同情况,适时适度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1)导入要恰到好处。好的导入能够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对原来不太在意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内驱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别出心裁的创新是必要的,因为创新不等于搞形式,走极端。好的创新应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切切实实结合起来,好的创新更应科学民主,入情合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追求和借鉴时下时髦导语时出现的一些偏差。一般地说,那种乱戴帽子、乱下断语的夸张失实导语,铺天盖地、故弄玄虚地造难设奇的导语,喧宾夺主地展示画面的导语,生搬硬套、貌合神离的无关紧要导语等,都是要不得的。
(2)内容讲练要有的放矢。评价一堂课是否能唤起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真正的学习过程的准绳,不是这节课讲得是否“顺利”“生动”和“美丽”,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學生心声,闪现学生智慧,检验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真正意义上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深层次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具体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其难易程度,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内化等要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决定那些内容需要讲授灌输,哪些内容需要感悟体会,哪些内容需要讨论探究,哪些内容需要鉴赏评价。一般地说,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思维思辨的规律等相对稳定且又很重要的内容,可以精讲或多讲一些。情感、态度等需要阅读个体用心体验的东西,则可以相机指导,求得个性化、多样化的结果。思想、主旨等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是从阅读的实际中得来的,更需注重过程,切不可越俎代庖或放任自流。因为,探讨主旨的过程是作品的思想、观念与读者(学生)的心灵碰撞、融合的过程,而且思想、主旨是带有读者强烈的主观性、倾向性的。那种将“教参”现成的中心思想或教师的领悟强加给学生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开发的,也是不民主的。同时,我们强调讨论和探究,是因为它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作品中寄寓着文化、文学等文本精神和人性、人情等人文光芒,激荡学生心灵、照亮学生思想的过程,是科学民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至于作品的鉴赏评价,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情节,感知细节,把握形象,联系结构技巧,争取利用作品中的隐性因素,触发想象和联想,鉴别比照,分析归纳,切不可以修辞方法代替语言鉴赏,以贴标签代替具体分析,更不可以教师的一相情愿构建空中楼阁。
三、作文教学要自由开放
写作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平时生活的积累,来不得太多的照搬和借鉴。写作的时间可以在课堂,但功夫是在课外。那种指定命题,统一标准的写作,其实是对学生写作自由和个性的压抑。为此,教师要转换写作观念,释放学生手脚,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用心思考,学会感动,抒写真情。为此,教师要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作文批改也要本着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的原则,顺着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依人论文,依文论文,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灵活多样。
四、评价总结要能动生成
课堂评价总结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不可缺失的环节。评价总结不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定位,而是帮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未来的发展。同时,评价总结是能动的反馈教学信息、测评教学效果、体现科学民主等教学指标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具体地能动地对待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不同的评价方式,观察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有评无类”,客观公正。对学生的认识、分析、判断、归纳、组织等能力不能估计过高,要结合教材内容深浅、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和有参考性。特别是要及时地把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动态生成的信息资源加工、整理、总结,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前提下做出科学公正的解释、指正和评价。
当然,教师在作为评价总结的启动者的同时,还须引导学生相互生成自我评价总结,使他们在肯定自我成绩,发现自我不足的循环往复中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并在不断评价和不断发展中走向完美。
参考文献:
[1]李天松.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2002(2).
[2]陈玉琨.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通渭县通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