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学会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还促进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有利于在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平时的讲课与听课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由于内容选择不恰当而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恰当的选择学习内容呢?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储备。确保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内部多数成员甚至是所有成员不能独立的完全掌握,而又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合作能攻克的内容。这好比如,很多人摘高处的桃子,任何一个人单打独斗甚至是跳起来也很难摘到桃子,如果大家相互配合搭成“人梯”会比任何一个人挑起来还要高,自然能够达到目的,我们不妨称这样的方式为搭起人梯摘桃子。
镜头一:在一节《真分数、假分数》公开课上,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出3/4,1/4,4/4,8/5,13/5这些分数后,让学生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以小组形式对他们进行分类,可老师话语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了,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小组交流的价值。这就是一种无的放失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为了课堂形式而合作,浪费了时间,成为无效讨论。由此可见讨论的内容必须精心设置,避免无效的讨论。
镜头二:一位老师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镜头三:一位老师上《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在课堂中他组织了多次讨论,其中有个教学环节是先看课件演示,两个边不一样长但度数相等的角重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学生通过课件很明显就能看出这两个角相等,从而发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性质。这个性质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发现,因此我认为在这里没有讨论的必要。
镜头四:有位老师上《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虽然整节课只有一个讨论题,但我认为设计得很巧妙,首先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积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例子,学生举了很多,都是正面的。但有个学生说他发现有组式子说明积的变化没有规律,如:188×19=3572 和188×18=3384。这时老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式子它们积的变化到底有没有规律?这样的问题如果是让学生单独回答,大多数学生都较难回答正确,而这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较难的一个问题就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了。学生会发现,其实这两个式子它们积的变化还是有规律的,那就是第一式的19缩小了1.05倍变成了18,而第一式的积3572刚好也缩小1.05倍变成了3384,只是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是整数而较难发现规律,因此那个同学才说它们积的变化没有规律。这样的讨论题就充分发挥了小组讨论的优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纵观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第四小学)
在平时的讲课与听课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由于内容选择不恰当而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恰当的选择学习内容呢?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储备。确保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内部多数成员甚至是所有成员不能独立的完全掌握,而又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合作能攻克的内容。这好比如,很多人摘高处的桃子,任何一个人单打独斗甚至是跳起来也很难摘到桃子,如果大家相互配合搭成“人梯”会比任何一个人挑起来还要高,自然能够达到目的,我们不妨称这样的方式为搭起人梯摘桃子。
镜头一:在一节《真分数、假分数》公开课上,教师在黑板上列举出3/4,1/4,4/4,8/5,13/5这些分数后,让学生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以小组形式对他们进行分类,可老师话语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手了,说明这个问题没有小组交流的价值。这就是一种无的放失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为了课堂形式而合作,浪费了时间,成为无效讨论。由此可见讨论的内容必须精心设置,避免无效的讨论。
镜头二:一位老师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镜头三:一位老师上《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在课堂中他组织了多次讨论,其中有个教学环节是先看课件演示,两个边不一样长但度数相等的角重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学生通过课件很明显就能看出这两个角相等,从而发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性质。这个性质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发现,因此我认为在这里没有讨论的必要。
镜头四:有位老师上《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时,虽然整节课只有一个讨论题,但我认为设计得很巧妙,首先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积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例子,学生举了很多,都是正面的。但有个学生说他发现有组式子说明积的变化没有规律,如:188×19=3572 和188×18=3384。这时老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式子它们积的变化到底有没有规律?这样的问题如果是让学生单独回答,大多数学生都较难回答正确,而这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较难的一个问题就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了。学生会发现,其实这两个式子它们积的变化还是有规律的,那就是第一式的19缩小了1.05倍变成了18,而第一式的积3572刚好也缩小1.05倍变成了3384,只是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是整数而较难发现规律,因此那个同学才说它们积的变化没有规律。这样的讨论题就充分发挥了小组讨论的优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纵观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