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展开教学,这样他们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在此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必须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措施才能够满足这一点呢?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运用直观教具;需要实施奖惩制度;还需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小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这一点体现在行动中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努力研究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教师这样做的话,他们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其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学策略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活跃的,是生动的,学生也因此能够融入其中,快乐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运用直观教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之所以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所造成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抽象复杂的,学习起来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做到对症下药,通过运用直观教具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学生自己对直观教具进行动手操作,旨在让他们主动地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了轴对称和平移两方面的内容,其都是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无法有着深刻理解的知识。此时笔者就会让学生展开动手操作,让他们亲手去制作轴对称图形,并且对其进行各种方向的平移。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如此,笔者会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提出如下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哪些?2、平移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让学生产生思考。这样的话,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不再将这项活动当做娱乐活动,而是让其成为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渠道。
二、实施奖惩制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思维定式,如对于某一道习题,学生只会存在一种解法。这也是教师无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产生的弊端,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让学生具备创新性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并且针对学生的表现来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的话,好胜心强的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展开思考,他们不仅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也因此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够解决学生思维定式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会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现象引入其中,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此过程中,笔者就会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笔者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通常面对“用钱买东西,求剩下多少钱”这一问题时,学生的惯性思维就是用总数去依次减去小数。但有时候,某两样东西加起来的钱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就需要先加后减。后者就是笔者需要学生展开思考的,当有学生思考出来之后,笔者就会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做到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创新性的思维。
三、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缺乏了其中任何一方,课堂教学活动都无法获得圆满的结局。这里所说的参与并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式的参与,而是要做到和谐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其是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措施。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选择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与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笔者会让学生去扮演教师的角色,自己则扮演学生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向学生提出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困惑,然后学生负责解决笔者的困惑。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预习工作,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被笔者的问题所难倒,那么笔者获胜;如果学生能够集合在一起解决笔者的所有问题,那么学生获胜。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他们会积极地配合笔者的工作,与笔者一起进行高效课堂的创建。
总而言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得到培养。而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的话,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研究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发挥。
参考文献:
[1]何晓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甘肃教育,2017(10):103.
[2]苏韩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6(18):134-135.
关键词:主体作用;有效发挥;小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学生。这一点体现在行动中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努力研究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教师这样做的话,他们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其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学策略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活跃的,是生动的,学生也因此能够融入其中,快乐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运用直观教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之所以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所造成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抽象复杂的,学习起来是十分困难的。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做到对症下药,通过运用直观教具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学生自己对直观教具进行动手操作,旨在让他们主动地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图形的运动(二)》这一节内容涉及到了轴对称和平移两方面的内容,其都是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无法有着深刻理解的知识。此时笔者就会让学生展开动手操作,让他们亲手去制作轴对称图形,并且对其进行各种方向的平移。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如此,笔者会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提出如下问题: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哪些?2、平移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让学生产生思考。这样的话,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不再将这项活动当做娱乐活动,而是让其成为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渠道。
二、实施奖惩制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思维定式,如对于某一道习题,学生只会存在一种解法。这也是教师无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产生的弊端,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让学生具备创新性的数学思维。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并且针对学生的表现来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的话,好胜心强的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展开思考,他们不仅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也因此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够解决学生思维定式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会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现象引入其中,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此过程中,笔者就会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笔者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通常面对“用钱买东西,求剩下多少钱”这一问题时,学生的惯性思维就是用总数去依次减去小数。但有时候,某两样东西加起来的钱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就需要先加后减。后者就是笔者需要学生展开思考的,当有学生思考出来之后,笔者就会对其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做到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创新性的思维。
三、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缺乏了其中任何一方,课堂教学活动都无法获得圆满的结局。这里所说的参与并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式的参与,而是要做到和谐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有必要的,其是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措施。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选择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与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笔者会让学生去扮演教师的角色,自己则扮演学生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向学生提出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困惑,然后学生负责解决笔者的困惑。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预习工作,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被笔者的问题所难倒,那么笔者获胜;如果学生能够集合在一起解决笔者的所有问题,那么学生获胜。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他们会积极地配合笔者的工作,与笔者一起进行高效课堂的创建。
总而言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得到培养。而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如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样的话,小学数学教师就能够研究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因此得到了发挥。
参考文献:
[1]何晓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甘肃教育,2017(10):103.
[2]苏韩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6(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