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asea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给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学校理想化的教育与口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学生价值观的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学牛感到无所适从。“学校五日功,不抵社会上十分钟”的惊呼绝非奇谈怪论。其次,家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受社会的影响最直接,新的读书无用论,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部分家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再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滞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造成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怪圈,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会教育的单边倾向,陈旧的教育理念方法,无一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切实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力求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联系起来,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首先,学校教育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要牢固树立以发展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方向的影响,作为学生,不可能对这种影响置若罔闻,必然会做出自己的反应,使他们的品德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教师作为“人来灵魂的工程师”,承担者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注意研究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的德育方法,改革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其次,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有着紧密的关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与社区密切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再次,要努力寻找社会教育的着力点。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成长,脱离不了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许许多多的人以他们平凡而高尚的行为,引导着青少年努力向上,健康成长。但是,一些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个人主义盛行、不规范竞争、网上不良信息泛滥都会严重影响和腐蚀缺乏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思想。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单靠学校的力量消除社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是不现实的,必须妥善地寻找一个着力点。我们的思路是“政府统筹,社区联动”。成立了由当地主管思想宣传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派出所、文化站负责人、社区辅导员、家长代表参加的青少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运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净化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社会环境,才能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把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力量联合起来,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在这场争夺下一代攻坚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引路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要用自己的心血,才智,通过言传身教教育感化全班学生。他是美的心灵的塑造者,健康个性的培养者,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人格的榜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甚至是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命运的人。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主任应加强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载体、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设置课堂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实现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
期刊
语文学科内容广泛,教学目的复杂,知识体系头绪多,师生的负担重,教学效率提高不快,其根源就在于教学中未能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未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根本保证,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下面就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的特点中总结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  1.重在指导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从真正意义上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核心目标是改变。首先,改变自我。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改变自我——教师,是改变的关键人物。教师由原来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平等位置,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潜能,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结果的评定,使学生具有自觉性和自信心;由原来的
期刊
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对待学生即要关心,又得狠心,同时还需要热心,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班级,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同时,有一个较好的品德修养。因此,我在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十分注重德育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
期刊
在以往英语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教师往往注重语法以及阅读能力的教学等种种原因,忽视了听力与口语的训练,从而导致了当前中学英语学习处在了一种,“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尴尬境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在日常英语的教学中,倡导学生“多听、多说、多练、敢说、会说”,将英语知识变为是实实在在的交流工具。  一,当前中学英语听力与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中学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
期刊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福建省特级教师林梓老师上的《我们都是木头人》的习作教学。欣赏到了她的课堂风采--亲切自然,领略到了她的教学理念--轻松习作,体会到了她的教学智慧--亲身体验,品味到了她的教学魅力--潜移默化。  一、导入新颖,独具匠心  一上课,林梓就说:“林老师看到后面坐着这么多听课老师好紧张,紧张得手发抖,话都说不清楚。谁能教教老师用什么方法才能克服紧张?”于是学生纷纷给老师支招。方法用尽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课堂教学不再满足于结论的传授,更注重过程的生成和学习。与之相适应,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从“讲授式”走向“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主,以学生为参照对象,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
期刊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冒丙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英语这门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激趣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实效性。  一、巧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半,所以对于一堂课能否顺利开展,引入入胜的导入尤为重要。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