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演员,蒋雯丽同时在大银幕和电视荧屏发展,主演了近40部影视作品。2008年,在结束了电影《立春》的宣传、发行、得奖等一系列活动之后,蒋雯丽突然间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一年多以后,她将一部自编自导的《我们天上见》带到了观众的面前,为这部电影她推掉了所有电影和电视剧的邀约,专心做起了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在国内,商业大片占居主流的位置,大家都在追求票房,追求眼球效应,而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却给人别样的温馨、亲切的感觉,影片从头到尾都透着细腻与感人。在蒋雯丽看来,注重视听刺激的商业影片充斥银幕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那些把镜头对准现实淳朴情感的影片出现在影院里,她坚信“观众不只是冲着感官刺激走进影院的,他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和慰藉”。
《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耗时两年精心打磨的导演处女作,影片本身带有很强的蒋雯丽自传色彩,影片中的故事在她心里酝酿了30多年,而从剧本构思到真正开拍,蒋雯丽用了整整3年时间,中间她边拍戏边修改剧本,前前后后写了20多稿。“我从来没有写过剧本,这是第一次,最初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关一天也写不出来。后来就突然有了灵感,写着写着就开始不自主地往下写,情节都不是我想的。”
由于在表演领域里的建树,蒋雯丽首次做导演和制片人并没有遇到其他新导演最头疼的难题——寻找投资。剧本完成以后,蒋雯丽找了《孔雀》、《立春》等片的投资人,“投资方文化中国的董事长董平对于艺术创作非常宽容,他不会像其他制片人一样干涉电影拍摄,他非常信任你,完全交给你来做。其实之前他就知道这不是一部商业电影,但还是愿意投资,并且从来没有给过我票房方面的压力”。对方决定给影片投资,却没给出票房压力,这让蒋雯丽可以从容地“用心”做一次导演。
“我之所以拍《我们天上见》,其实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我外公的感情,并不是要转型做导演或制片人,我还是更喜欢当演员。”也许与别的演员转做制片人、导演和编剧的身份不同,蒋雯丽并不是因为想做导演而做导演,只是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通过镜头和银幕表现了出来。
电视指南:《我们天上见》作为一部自传性的电影,你是想要把内心的故事讲给观众听吗?
蒋雯丽:我一直想拍一部自己的电影,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天上见》是我投入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的作品,实际上它也圆了我的一个梦。
电视指南:拍这个电影中间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蒋雯丽:和困难相比更多的是开心。这次做导演实现了我的一个理想,要真是说困难,可能是我不太善于和他人沟通吧。我得一刻不停地关注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并不停地与各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但我自己实在是不善于与人沟通,却又必须不停地和人沟通,从前期准备阶段凑集资金,拍摄期间和工作人员合作,到最后的宣传发行,得不停地和各种人打交道,这些事情可能对于我来说是当导演和制片人最大的挑战。
电视指南: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考虑过票房的问题吗?
蒋雯丽:当时没有考虑票房的问题,只是一门心思地去研究这个电影的拍摄了。
电视指南:相较于演员的身份,你在这部影片中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和制片人的身份,对于这个转变有什么感受?
蒋雯丽:演员你只要把自己负责的表演做好就可以了,导演不一样,他要对整个剧组负责,灯光、道具、服装,一切的一切都得你去决定,很辛苦。
电视指南:你觉得演员、导演、制片人,哪个领域是你最喜欢的?
蒋雯丽: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演员的身份。做演员既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又不需要操心其他问题,导过一部电影以后再回来当演员,觉得做演员简直太幸福了。
电视指南:在国内影视剧市场,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你认为未来谁更可能成为主宰的中心?
蒋雯丽:我觉得一个剧的拍摄,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都不能缺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东西。
电视指南:你是否认为一部电影自编、自导、自演能够更好地诠释一部作品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蒋雯丽:这个要分开说,也要看题材,毕竟一部电影是靠大家合力完成的。自导自演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需要和其他演职人员共同交流,避免太过主观让作品变得片面。
在国内,商业大片占居主流的位置,大家都在追求票房,追求眼球效应,而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却给人别样的温馨、亲切的感觉,影片从头到尾都透着细腻与感人。在蒋雯丽看来,注重视听刺激的商业影片充斥银幕的同时,也应该允许那些把镜头对准现实淳朴情感的影片出现在影院里,她坚信“观众不只是冲着感官刺激走进影院的,他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和慰藉”。
《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耗时两年精心打磨的导演处女作,影片本身带有很强的蒋雯丽自传色彩,影片中的故事在她心里酝酿了30多年,而从剧本构思到真正开拍,蒋雯丽用了整整3年时间,中间她边拍戏边修改剧本,前前后后写了20多稿。“我从来没有写过剧本,这是第一次,最初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关一天也写不出来。后来就突然有了灵感,写着写着就开始不自主地往下写,情节都不是我想的。”
由于在表演领域里的建树,蒋雯丽首次做导演和制片人并没有遇到其他新导演最头疼的难题——寻找投资。剧本完成以后,蒋雯丽找了《孔雀》、《立春》等片的投资人,“投资方文化中国的董事长董平对于艺术创作非常宽容,他不会像其他制片人一样干涉电影拍摄,他非常信任你,完全交给你来做。其实之前他就知道这不是一部商业电影,但还是愿意投资,并且从来没有给过我票房方面的压力”。对方决定给影片投资,却没给出票房压力,这让蒋雯丽可以从容地“用心”做一次导演。
“我之所以拍《我们天上见》,其实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我外公的感情,并不是要转型做导演或制片人,我还是更喜欢当演员。”也许与别的演员转做制片人、导演和编剧的身份不同,蒋雯丽并不是因为想做导演而做导演,只是把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通过镜头和银幕表现了出来。
电视指南:《我们天上见》作为一部自传性的电影,你是想要把内心的故事讲给观众听吗?
蒋雯丽:我一直想拍一部自己的电影,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天上见》是我投入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的作品,实际上它也圆了我的一个梦。
电视指南:拍这个电影中间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蒋雯丽:和困难相比更多的是开心。这次做导演实现了我的一个理想,要真是说困难,可能是我不太善于和他人沟通吧。我得一刻不停地关注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并不停地与各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但我自己实在是不善于与人沟通,却又必须不停地和人沟通,从前期准备阶段凑集资金,拍摄期间和工作人员合作,到最后的宣传发行,得不停地和各种人打交道,这些事情可能对于我来说是当导演和制片人最大的挑战。
电视指南: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考虑过票房的问题吗?
蒋雯丽:当时没有考虑票房的问题,只是一门心思地去研究这个电影的拍摄了。
电视指南:相较于演员的身份,你在这部影片中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和制片人的身份,对于这个转变有什么感受?
蒋雯丽:演员你只要把自己负责的表演做好就可以了,导演不一样,他要对整个剧组负责,灯光、道具、服装,一切的一切都得你去决定,很辛苦。
电视指南:你觉得演员、导演、制片人,哪个领域是你最喜欢的?
蒋雯丽:现在我还是比较喜欢演员的身份。做演员既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又不需要操心其他问题,导过一部电影以后再回来当演员,觉得做演员简直太幸福了。
电视指南:在国内影视剧市场,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你认为未来谁更可能成为主宰的中心?
蒋雯丽:我觉得一个剧的拍摄,演员、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都不能缺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东西。
电视指南:你是否认为一部电影自编、自导、自演能够更好地诠释一部作品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蒋雯丽:这个要分开说,也要看题材,毕竟一部电影是靠大家合力完成的。自导自演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需要和其他演职人员共同交流,避免太过主观让作品变得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