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铸造冷却速率分别为1.4℃/s与5.7℃/s的条件下制备了Al-Mg-Si-Mn铝合金铸锭,对铸锭进行了430℃、6 h超低温均匀化,对均匀化后的合金样品进行了等轴热压试验.结果表明:水冷铜模样品中的共晶组织含量更少且尺寸更小.均匀化热处理后,大量α-Al(Fe,Mn)Si弥散相在铝基体中析出,水冷铜模样品的弥散相数量密度高于砂模样品.等轴热压过程中,水冷铜模样品具有更高的变形应力,原因是其α-Al(Fe,Mn)Si相数量密度更高,产生了更强的颗粒强化效应;砂模样品的边裂倾向更严重,原因是砂模样品中的粗
【机 构】
:
东北大学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819;燕山大学 国家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皇岛 066004;东北大学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铸造冷却速率分别为1.4℃/s与5.7℃/s的条件下制备了Al-Mg-Si-Mn铝合金铸锭,对铸锭进行了430℃、6 h超低温均匀化,对均匀化后的合金样品进行了等轴热压试验.结果表明:水冷铜模样品中的共晶组织含量更少且尺寸更小.均匀化热处理后,大量α-Al(Fe,Mn)Si弥散相在铝基体中析出,水冷铜模样品的弥散相数量密度高于砂模样品.等轴热压过程中,水冷铜模样品具有更高的变形应力,原因是其α-Al(Fe,Mn)Si相数量密度更高,产生了更强的颗粒强化效应;砂模样品的边裂倾向更严重,原因是砂模样品中的粗大共晶组织更容易引起变形过程中的局部应力集中.
其他文献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5种道路类型分别按照100、500、1000、2000m的宽度建立缓冲区,分析出不同道路类型在不同缓冲区下绿地斑块级别、面积和破碎化指数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绿色空间破碎化与道路网络耦合的图谱关系.1)土地利用变化以绿色空间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1995-2005年绿地斑块破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价;3)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权衡城市绿地土壤资源开发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未来应深入绿地土壤质量理论研究,加强绿
本文以Mg-xZn-0.5Er(x=0.5,2.0,3.0,4.0,质量分数,%)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考察退火前/后织构及第二相变化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大第二相可促进动态再结晶(DRX)的发生,细化变形组织;同时,粗大第二相也可促进静态再结晶(SRX)的发生,进一步细化组织、弱化织构,但板材强度降低;退火后,合金板材室温杯突值(IE)普遍降低,且其大小与第二相含量呈负相关;而退火中产生的纳米第二相则进一步减弱了板材的室温成形能力,这说明第二相抵消或削弱了织构优化对成形能力的提升作用.第二相是影
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林荫空间为样地,借助ENVI-met软件,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群落特征对夏季林荫空间微气候的影响.结果 表明如下几方面.1)树木叶面积指数在所有时段均对林荫空间的降温通风能力起主导作用,降湿效应在早上时段主要受乔灌草比例影响,其余时段主要受树木叶面积指数影响.2)树木叶面积指数、灌木层占比与林荫空间的降温能力呈正相关,与降湿能力呈负相关;乔木植距与冠幅比值略大于1∶1时,降温效果最佳;空间的通风效果与树木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受树冠高度影响;随着灌木层占比和种植密度的升高,空间风速呈下降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园林设计哲学和东方文化形式的缩影,作为皇家宫苑的典型案例,对诠释传统相度文化具有代表性意义.以颐和园万寿山山形、昆明湖水势及前山庭院布局为例,采用历史文献(图像)分析方法,即通过光绪朝文字史料与园林图景的比对,重点关注山水庭院中的图景相称,并提取其中所反映的图像符号,解读空间布局的深层文化内涵.通过探讨相度文化对皇家园林的影响,建构山水庭院图解基本模式,从而审视中国传统造园思想体系中天地人“三才”的相互关系,为古典园林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基于Clyne-Davies模型评价了Mg-xGd-1Er-0.5Zr(x=8.0、10.0、12.0,质量分数,%)合金的热裂敏感性,并利用“约束杆”铸造钢模实验方法验证了该合金的热裂倾向.结果表明基于Clyne-Davies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能有效预测Mg-xGd-1Er-0.5Zr合金热裂敏感性,且随着G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热裂敏感性下降.采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铸件凝固曲线、微观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G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热裂敏感性降低,其原因是凝固后期M
以AlSi10MnMg铝硅合金为基础,研究微量Sr+Ce复合变质对AlSi10MnMg合金显微组织、导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金属型铸造条件下,Sr、Ce的添加有效改善了AlSi10MnMg合金中共晶Si形貌,降低了Si相尺寸,提高了Si相圆整度,进而提升了合金导热率及力学性能.添加0.05%Sr+0.02%Ce(质量分数)时合金变质效果最优,与未变质的AlSi10MnMg合金相比,其导热率提升了14.86%,达到181.68 W/(m?K);抗拉强度提升了42.4%,达到228.94 MPa
本文采用立式连续铸造制备直径160 mm的Cu-15Ni-8Sn合金铸锭,并基于分形维数对Cu-15Ni-8Sn合金中组织非均匀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Cu-15Ni-8Sn合金的微观组织由树枝晶组织和偏析组织构成,树枝晶组织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衡量微观组织非均匀性的重要指标.浇铸温度为1280℃时,随着树枝晶组织分形维数的增加(1.77~1.82),偏析率从32%降低至12.5%.与此同时,大偏析点逐渐向小偏析点转变,Ⅰ类偏析点面积占比从60%下降至10%,Ⅱ类偏析点面积占比从35%上升到80%;相对于二次
本文研究了晶界工程处理对超微合金化无氧铜的组织结构与耐热性的影响.通过熔炼铸造制备了超微合金化无氧铜,并对其施以晶界工程处理,测试了晶界工程处理前后超微合金化无氧铜的耐热性,表征了晶界工程处理前后超微合金化无氧铜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晶界工程处理(每道次的处理工艺为:冷轧20%+(300℃,60 min)退火)可以显著提高超微合金化无氧铜的耐热性,经4道次晶界工程处理的超微合金化无氧铜在(900℃,60min)退火后晶粒长大不明显,含孪晶的平均晶粒尺寸从23.5μm增长到29.2μm,不含孪晶的平均晶粒尺
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润滑性.本文尝试采用超大粒度(粒度约为1500μm)的石墨颗粒制备石墨/铜基复合材料,以获得更加简便高效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及性能优良的复合制品.采用粉末烧结工艺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及相对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该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石墨添加量及其颗粒的粒度,石墨颗粒粒度为1500μm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较大,1000℃烧结2.5 h时相对密度高达0.67;采用等质量的较小粒度石墨颗粒时,同样条件下烧结所得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较小,石墨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