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空间场域理论的文化活动管理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社会学、接受美学角度建立进行社区空间活动人群文化偏好研究的分析框架,从而解释和进一步分析社区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人们参与公共活动福利的影响。文章对布迪厄空间场域理论、文化偏好概念进行重点分析,结合与此相关联的中西方学者理论、实践,进一步阐释国内社区空间内行为主体文化偏好受到的场域、环境影响。
  关键词:社区空间;场域理论;活动管理
  注:本文系2019年度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课题“社区文化活动管理人模式价值研究”(SSWC2009BZ01)阶段性成果。
  一、社区空间场域理论与文化偏好
  我们用场域理论讲述城市、社区的社区空间在时空、各种力角逐与联合背景下产生的各类效应的集聚地,用文化偏好指代行为主体人构建的生活方式或文化趣味、审美惯性。
  围绕社区空间场域理论,分别从布迪厄空间场域、文化偏好及丹尼尔场景理论对社区空间活动人群文化偏好内生化进行理论推演,是本文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从艺术社会学等理论寻求社区空间理论架构,作为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这些理论试图研究各类型社区空间活动区域、时期,包括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相关联的各种社会因素,如文化政策、活动参与人群,以及当代社会文化中各种权力网络是如何介入与产生影响的。
  首先,将研究范围具体定位在国内外典型社区空间营造与社区空间行为主体上,指出社区空间与接受美学的关系,即行为主体在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求矛盾的时候,需要提升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及效率。社区空间各行为主体的共生性体现在它们的“空间交叠”,行为主体的共生性建立的趣味判断、文化区隔的社会条件,探讨社区空间行为主体所在地影响力的可行性,以此实现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文化再生产理论是布迪厄社会理论中的核心观念,在社区空间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内,分析文化再生产概念与“文化复制”的区别,指出文化再生产的普遍性与象征性,是本文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文化偏好体现在文化视域中的社会分层,本章试图分析个体偏好对社区空间文化活动的影响,根据公共文化服务本身的特质,分析参与人群的审美趣味与审美惯性,建立一个对个体文化偏好的分析,依据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分析社区空间内参与人群的高峰体验,侧重分析社区空间内参与人群对具有体验式、创新思维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偏好。
  最后,本文从社区空间群体偏好角度研究,涉及到不同阶层的趣味与场域理论的影响:从群体文化选择的影响原因和表现可以看到相关因素对群体参与公共活动福利的影响,这关系到场域与社会结构动力学的分析,包括布迪厄场域机制、区隔理论、艺术家及其受众的研究。
  二、基于社会管理视角下的社区空间
  审美习惯、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自古以来均较强,儒家强调人的人文自觉,道家强调回到天地自然,这也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中西哲学中,人在环境中位置的解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中西方理论与实践对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西方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比对中国城市社区具体现实,找到社区空间内人与外物关系的话语通道。在这个通道中,人与外物共处于一个场域之中,人又分为个体与群体,而群体又包含着不同基层的趣味,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趣味、审美惯性,如何将人与外物之间的通道打通,涉及到人如何进入社区空间,人作为对外物的参与者、诠释者,又应如何恰当融入,人对外物的预期、希望的接受美学又应如何体现其作用。
  人的参与包括参加、促成的阶段,诠释则是人与外物共同在社区空间的场域中的语言路线建构,这是活动本身产生意义、价值的释放、彰显。城市、社区的社区空间里的文化活动,均需要人的参与、诠释,按照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这也是一种语言路线建构的方式。
  首先,如何认识不同层级文化趣味的偏好,是正确解读群众文化与高雅艺术关系的关键。包晓光教授在《物性之维》的章节引言里指出,“一种文化是否成为‘流行文化’,关键在于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不论是文艺思潮的主体,还是流行文化的主体,实际上都在变化”。不论何种层级文化趣味的偏好,均应当提倡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培养出健康的人格。这是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变化的一面,而另外一面,则是其不同层级文化趣味、偏好的惰性的一面,不同层级因为自身文化资本的积累与文化审美惯性的存在,并不会轻易对自身喜好进行改变,甚至立即喜欢上本不属于他们的文化领域,所以如果对其文化趣味进行倡导或者限制,基本的效果是很难马上达到的。也有个案的时候,这就是当个体习慣于某种文化惰性的时候,他也渴望跳出这个固有的场域,去体验异化的文化氛围,这是个体的一种常见的猎奇行为,具备一定的体验价值,也正是因为有此特殊情况,场域理论才有了满足人与时空更多关联的可能性,这也是因为个体渴望拥有与其他层级人平等对话的欲望。
  其次,社区空间文化活动的配额对群众文化偏好的影响。赋予人民多少文化才是最为合适的呢?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属于平均主义,改革开放后,资产施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模式,文化政策对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定义与调整扶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也开始走向多元化、特色化。研究布迪厄的区隔理论,布迪厄隐隐提倡高雅文化的阶层属性,他是支持不同层级有着不同稳定的文化趣味的,这就要求社区空间文化活动的配额需要与具体的层级文化偏好相匹配。在布迪厄看来,“行动者的不同社会地位是依据他们所掌握的资本总量”,社区空间就是人的行为场域,而布迪厄在这个场域中是提倡区分化原则的,作为发生力的行为主体行动者,他们的一切均是建立在实际的文化资本力量上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主导的基础上的,政府需要根据不同阶层之间的平衡来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所实施的配额势必不会完全与阶层所需为一致。
  最后,探索文化政策对社区空间文化活动主题、创意、形式的限制是否能够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发展。作为城市、社区的管理人,政策制定者以及城市规划师应该改善城市中人和地方的关系,从城市、社区中群众活动的定量、定性开始,这是文化政策制定的研究对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已经到了质的飞跃阶段。中国的文化政策不应当绝对化限制种种的社区空间文化活动主题、创意与形式,而是应当提倡、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发展,效仿英国文化政策中的“一臂之距”,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角色转换。   三、在社区空间中的文化艺术活动
  在表演艺术的公众参与方面,英国、澳洲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艺术委员会为此类观众拓展研究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网络平台,负责本国艺术观众拓展的战略统筹规划。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土艺术观众拓展的战略目标,为艺术组织提供观众拓展实践的指导和协助,并在公众监督下进行有效的项目评估,建立一系列符合当地艺术市场环境的观众拓展实验项目。
  以英国为例,社区舞蹈运动在英国一直很活跃,为社区和个人组织提供了很多舞蹈项目。社区舞蹈基金会认为舞蹈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潜力。英国社区舞蹈的作用体现在:第一,社区舞蹈服务于人,参与者参与的基础在于珍惜和尊重自己,并将自我的特质和个性化的创意带入进来;第二,为提升自我价值和增加自信提供宝贵的经历;第三,提供一个学习和有效利用艺术形式的平台;第四,让人们成长、发展并且获得成就感,多为自己所在社区做贡献。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彻丽尔·斯托克教授的实践依托项目由大型教育与学术机构、慈善组织和艺术企业协同资助,将多个国家的独立艺术家和创意团队集结起来,为全球化跨界艺术创作提供了实践模型。通过整合现实及虚拟环境,让参与者以不同方式“接入”一个共同主题的创作活动。在强大的基础设施与空间支持下,该项目周边地区的大量户外交互表演平台逐渐演绎为现场、线上观众的实时作品展示。
  国外学者对布迪厄的认识论偏向一种辩证的态度,在社区空间场域效果面前,国外学者提倡多元对应分析的必要性。国外将社区空间领域的教化功能提升至一定的阶段,倡导全民教育,这也符合布迪厄教育社会学在社会学中的位置,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较大。艺术是社会心理的反映。美学思想家普列汉诺夫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第一个阶段,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朴素性,表现为“一切习惯、道德、感觉、观点、意图和理想”以及人们的“情绪”“情感”等,这也是社会心理丰富性、生动性的原因;第二个阶段,对社会心理的普遍性、流行性的概述为“意向和趣味”“风尚”“流行”等。
  城市、社区的社区空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这样的社区空间给予的文化服务方式是其他類型的聚居点无法比拟的。本文主要探析了这样的社区空间是如何成为场域内如此重要的时空集聚点,展示与此相关的社区空间行为主体与外物的关联、变化,社区空间的行为主体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偏好,而这些文化偏好的产生与影响又分别会带来什么。
  参考文献:
  [1]包晓光.物性之维:人文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2]张朝霞.当代艺术管理论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王秀芳.美学、艺术、社会: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颜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专业2017级博士在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社区文化、活动策划、艺术管理。
其他文献
大学生社团是指共青团、学生会之外,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履行社团组织审批登记手续成立的,并在学校有关部门或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章程自行开展活动的学生民间组织。社团
随着网络的普及,教育博客已成为有效辅助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新型工具,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文章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分析了教育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
摘 要:电影《驴得水》中所反映出的人性的扭曲、不得已或被迫害引人产生思考,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角色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包容、易变的人性本色与水的本性有共通之处。《坛经》《老子》《庄子》《中庸》等中国哲学原著中都有深刻的水性哲学的意义,文章以水性哲学为切入点来评析电影《驴得水》并提出对于事物的发展还是应顺其自然,而不应多加人为改造因素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驴得水》;水性哲学;顺其自然  一、《驴得水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育人工作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思想
新时期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们因为工作繁忙、经济压力大、不放心保姆带孩子等多种原因不得不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等责任托付给自己的父母,隔代教育孕育而生。当隔代教育成为一
半脸传说rn夏羽飞从小灵山回来后,胸部就开始隐隐作痛,并出现了幻觉.他几乎不能照镜子,因为镜子里他只有半张脸--半张脸栩栩如生,另外半张却踪迹全无.这景象看上去十分诡异,
清宫用药档案是清代帝、后、妃嫔等的原始诊疗记录,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重病所存用药档案亦完整存在,然而,看似翔实可靠的官方用药档案却隐藏着问题.关于慈禧太后生病的
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传统文化融合,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分析了传统文化
微信平台如今已经深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改变教师以往在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