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养蚕业是我国农副产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在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蚕具有多种经济效益,所以早在远秦时期就以受到人们的重视。四川省盐亭县是我国养蚕织丝的伟大发明家——嫘祖诞生和归葬之地,该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品畅销国内外,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本文拟通过对当地养蚕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出当地养蚕业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供有用信息和一些相关建议;从而做到使该地养蚕业更加的完善,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也能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
【关键词】:养蚕业 农村经济 文化遗产 调查 分析
盐亭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南部,素有“嫘祖故里”、“丝绸源头”、“绿色盐亭”的美誉。盐亭是四川省的蚕桑、农业大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54.97%,已成为一个较典型的生态农业县。养蚕历史悠久,已成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目前,绵阳蚕桑基地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多以“公司+农户”为主,而具有一定规模,实行“业主经营、工厂化管理”的模式还不多见,但是成功的先例更是屈指可数。绵阳昌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胆探索工厂化养蚕新模式,在盐亭县毛公乡租赁农民承包土地1300亩,建设高标准蚕桑生产基地,完全由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农民投劳打工。公司通过一年运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蚕桑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投产养蚕70张,产茧2.1吨,蚕桑收入24万元,其它多经作物收入13万元,农民务工收入50多万元。,我们对盐亭县蚕桑业面临的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思考和分析,目的是稳定盐亭县的蚕桑生产,提高蚕桑业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充分发挥蚕桑业对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四川省盐亭县的桑农,随机选择500余桑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养蚕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19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个基本情况调查,3个多选,15个单选、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500余养蚕人独立完成问卷,并回收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达93.4%,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
1、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以下哪一方面
表一 桑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调查表
发展养蚕等特色产业 基础农业 外出打工 经商 工业 其他
9.4% 10.5% 53.6% 11.3% 14.1% 1.1%
由表一可见,在被调查的桑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工业次之;以发展养蚕产业为主要收入的仅占9.4%。可见,养蚕业对当地的经济收入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2、盐亭县养蚕业在桑农心中的经营类型
表二 盐亭县养蚕业在桑农心中的经营类型
小农经营为主,企业经营为辅 小农经营为辅,企业经营为主 企业垄断经营
71.3% 19.2% 9.5%
如表二所示,盐亭县现存的养蚕经营模式,大部分(71.3%)还是小农经营为主,企业经营为辅;而企业垄断经营只有9.5%;小农经营为辅,企业经营为主也只有19.2%。不难看出,该地还亟待需要相关企业来扶持帮助发展养蚕业。
3、养蚕居民认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表三 桑农认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多选)
交通不便 科学文化水平低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劳动力不足 市场狭小 小户经营,规模效应不高 其他
12.4% 8.7% 64.3% 34.6% 25.3% 34.1% 20.6%
据表三,在限制本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中,64.3%的蚕农认为是政府政策支持不够;34.6%的认为是劳动力不够;而有25.3%的认为是市场狭小。所以,想要发展当地的养蚕业,不仅要增大政府的支持还要有相应的科技与市场。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总体来说,盐亭县的养蚕业还处于较低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并未带来多大效益。劳动力的缺乏、市场的狭窄、科技的落后、管理的不善等这些因素无疑是限制养蚕业能继续发展下去的最大绊脚石。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会使当地养蚕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会推动的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对提高养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盐亭县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根据盐亭县的实情,稳定的、适度规模的蚕桑业能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经济总量,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较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有其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只要措施得当,蚕桑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将会得到充分显示,蚕桑生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重要作用[1]。
1.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茧质茧量,增加蚕茧收入
蚕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提高茧质茧量来实现。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茧质茧量,增加蚕农入。一是抓桑园优质丰产技术的推广。既要抓好桑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避免灾害性虫情(如桑螟)暴发与流行,又要抓好桑园的肥水管理、更新和补缺,为增养蚕种,提高茧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1]。二是要抓好小蚕共育的普及。
2.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生产规模
蚕桑业规模小,桑园的利用率低,要进一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蚕农切实重视蚕桑生产,激发蚕农增加蚕业投入,促使资金、技术、机具、土地、劳动力向蚕桑业的适度转移[1]。要重点在完善服务网络、稳定适度规模、提高茧质茧量、扶持产业化经营、防范养蚕风险、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求突破;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蚕农和规模养蚕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要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利益共同体,完善产业链条,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切实保障蚕农收益的稳定性。
3.建立长效机制,规避蚕业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灾害性气候,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将蚕农面临的损失降到最低。首先是针对倒春寒、雪灾、涝渍、高温、多湿、低温等对桑园和家蚕饲养不利的环境、气候因素,要完善相应的科学的补救措施。其次是加强监测,深入了解环境、气候变化、桑园、家蚕受影响的准确情况。最后是应对措施要快速贯彻到镇、到村、到组、到户,确保收到实效。
4.多方参与,加大投入,政策支持
蚕桑以及整个茧丝绸行业的资金投人,是推进这一产的关键。但种桑养蚕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农民的经济基础。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让农民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种桑养蚕。种桑养蚕第1年没有收人,桑园可套种一些低杆高收入的作物,如花生、黄豆、首信、中药材等,第2年进人养蚕阶段。在现有桑苗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应根据桑树面积给农民以低息贷款或小额信贷,维持农民的正常生活,使种桑养蚕得以健康发展[2]。实现蚕桑生产方式的转换,主体虽是农民,但政府肩负有推进这一转换进程的重大责任。如果政府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引导,调整结构,创新模式,并且给予政策支持,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该地蚕桑发展的新路子来[3];此外,政府要检查监督种桑养蚕事业的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只有市场稳定,才有种桑养蚕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封明华,丁春美,王春红,张春雷,王承元,张永林,张华俊. 泰兴市蚕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江苏蚕业,2010,04:45-48.
[2]王世荣,桂林国,蒋永前,罗代雄.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探析[J]. 中国蚕业,2003,03:91-93.
[3]蚕桑生产发展调研组,王学斯,宋晓国,王武,何毅,杨占峰. 专业化养蚕可以使农民走上致富路——重庆市蚕桑生产发展调研报告[J]. 重庆行政,2005,05:59-62.
【关键词】:养蚕业 农村经济 文化遗产 调查 分析
盐亭县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东南部,素有“嫘祖故里”、“丝绸源头”、“绿色盐亭”的美誉。盐亭是四川省的蚕桑、农业大县,全国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54.97%,已成为一个较典型的生态农业县。养蚕历史悠久,已成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目前,绵阳蚕桑基地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多以“公司+农户”为主,而具有一定规模,实行“业主经营、工厂化管理”的模式还不多见,但是成功的先例更是屈指可数。绵阳昌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胆探索工厂化养蚕新模式,在盐亭县毛公乡租赁农民承包土地1300亩,建设高标准蚕桑生产基地,完全由企业投资经营管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农民投劳打工。公司通过一年运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蚕桑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投产养蚕70张,产茧2.1吨,蚕桑收入24万元,其它多经作物收入13万元,农民务工收入50多万元。,我们对盐亭县蚕桑业面临的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具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思考和分析,目的是稳定盐亭县的蚕桑生产,提高蚕桑业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充分发挥蚕桑业对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四川省盐亭县的桑农,随机选择500余桑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养蚕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19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个基本情况调查,3个多选,15个单选、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500余养蚕人独立完成问卷,并回收467份,其中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达93.4%,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
1、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以下哪一方面
表一 桑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调查表
发展养蚕等特色产业 基础农业 外出打工 经商 工业 其他
9.4% 10.5% 53.6% 11.3% 14.1% 1.1%
由表一可见,在被调查的桑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工业次之;以发展养蚕产业为主要收入的仅占9.4%。可见,养蚕业对当地的经济收入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2、盐亭县养蚕业在桑农心中的经营类型
表二 盐亭县养蚕业在桑农心中的经营类型
小农经营为主,企业经营为辅 小农经营为辅,企业经营为主 企业垄断经营
71.3% 19.2% 9.5%
如表二所示,盐亭县现存的养蚕经营模式,大部分(71.3%)还是小农经营为主,企业经营为辅;而企业垄断经营只有9.5%;小农经营为辅,企业经营为主也只有19.2%。不难看出,该地还亟待需要相关企业来扶持帮助发展养蚕业。
3、养蚕居民认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
表三 桑农认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多选)
交通不便 科学文化水平低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劳动力不足 市场狭小 小户经营,规模效应不高 其他
12.4% 8.7% 64.3% 34.6% 25.3% 34.1% 20.6%
据表三,在限制本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中,64.3%的蚕农认为是政府政策支持不够;34.6%的认为是劳动力不够;而有25.3%的认为是市场狭小。所以,想要发展当地的养蚕业,不仅要增大政府的支持还要有相应的科技与市场。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可知,总体来说,盐亭县的养蚕业还处于较低水平,为当地的经济并未带来多大效益。劳动力的缺乏、市场的狭窄、科技的落后、管理的不善等这些因素无疑是限制养蚕业能继续发展下去的最大绊脚石。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会使当地养蚕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会推动的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对提高养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盐亭县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根据盐亭县的实情,稳定的、适度规模的蚕桑业能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经济总量,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较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有其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只要措施得当,蚕桑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将会得到充分显示,蚕桑生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重要作用[1]。
1.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茧质茧量,增加蚕茧收入
蚕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提高茧质茧量来实现。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茧质茧量,增加蚕农入。一是抓桑园优质丰产技术的推广。既要抓好桑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避免灾害性虫情(如桑螟)暴发与流行,又要抓好桑园的肥水管理、更新和补缺,为增养蚕种,提高茧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1]。二是要抓好小蚕共育的普及。
2.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生产规模
蚕桑业规模小,桑园的利用率低,要进一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蚕农切实重视蚕桑生产,激发蚕农增加蚕业投入,促使资金、技术、机具、土地、劳动力向蚕桑业的适度转移[1]。要重点在完善服务网络、稳定适度规模、提高茧质茧量、扶持产业化经营、防范养蚕风险、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求突破;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蚕农和规模养蚕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要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利益共同体,完善产业链条,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切实保障蚕农收益的稳定性。
3.建立长效机制,规避蚕业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灾害性气候,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将蚕农面临的损失降到最低。首先是针对倒春寒、雪灾、涝渍、高温、多湿、低温等对桑园和家蚕饲养不利的环境、气候因素,要完善相应的科学的补救措施。其次是加强监测,深入了解环境、气候变化、桑园、家蚕受影响的准确情况。最后是应对措施要快速贯彻到镇、到村、到组、到户,确保收到实效。
4.多方参与,加大投入,政策支持
蚕桑以及整个茧丝绸行业的资金投人,是推进这一产的关键。但种桑养蚕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农民的经济基础。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让农民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种桑养蚕。种桑养蚕第1年没有收人,桑园可套种一些低杆高收入的作物,如花生、黄豆、首信、中药材等,第2年进人养蚕阶段。在现有桑苗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应根据桑树面积给农民以低息贷款或小额信贷,维持农民的正常生活,使种桑养蚕得以健康发展[2]。实现蚕桑生产方式的转换,主体虽是农民,但政府肩负有推进这一转换进程的重大责任。如果政府加强对农民的科学引导,调整结构,创新模式,并且给予政策支持,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该地蚕桑发展的新路子来[3];此外,政府要检查监督种桑养蚕事业的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只有市场稳定,才有种桑养蚕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封明华,丁春美,王春红,张春雷,王承元,张永林,张华俊. 泰兴市蚕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江苏蚕业,2010,04:45-48.
[2]王世荣,桂林国,蒋永前,罗代雄.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探析[J]. 中国蚕业,2003,03:91-93.
[3]蚕桑生产发展调研组,王学斯,宋晓国,王武,何毅,杨占峰. 专业化养蚕可以使农民走上致富路——重庆市蚕桑生产发展调研报告[J]. 重庆行政,2005,0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