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的地质、地形、水文、气候等条件,采用现场和室内试验结合方式,对坝体各部分采用砂砾石材料的击实、密度、级配、碾压渗透及现场碾压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最终通过科学合理的数理分析和统计实验数据,验证了施工参数的合理性。最终得出以下结论:①5个取样点区域核查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差异很大,2号、3号取样点区域厚度8~11m,1、4、5号取样点区域厚度在2~6m,覆盖层分布特性随地形起伏变化呈平层状、斜层状分布。②本试验采用砂砾石现场实测原型级配现场测定不同颗粒组成下的最大、最小密度,绘制干密度、砾石含量与相对密度三因素相关图,用于现场碾压试验相对密度结果判定是可靠的。③大坝施工应采用分区形式,不同区的坝料最优碾压参数组合根据区域不同组合不同。④试验推荐的工艺流程:料场普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深度料源使用范围→料场覆盖层清理→料场洒水浸泡→立面开采混合→挖装运输→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摊铺推平→二次补水→碾压前测量→按照确定参数碾压→碾压后测量→质量检测验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①砂砾料料场建议适时进行全面详细的料场复查,取得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砂砾料颗粒级配分布特征,为料场整体使用规划和料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②本次试验通过采取料场洒水浸泡,坝料现场先摊铺后洒水、二次补水等方式对比结果,建议砂砾料加水工艺采用分次洒水。③砂砾石料料源整体颗粒级配较为均匀,宜采用进占法上料,进占法卸料、推土机斜推分层进行摊铺,尽量减少含水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