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设法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情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情感的内涵和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在的各种技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心志技能,降低学习效果。
1.1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1.1.1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自信心、意志等。新课标首次把情感态度列入目标要求,这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主义观念。传统的英语教学太重视知识与技能,以教师为中心,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框中。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强调教学必须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迹。而新的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从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就可窥见一斑。
整体来看,每一单元都包括A、B、C三大部分。每单元都着重训练一个话题,并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1.1.2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考与和管理者。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包括五方面:对英语学科以及教材内容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教学效果的期待;对情绪的表达。
1.1.3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的对象,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情感本身多变幻性、波动性。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涉及以下方面:对学习活动本身以及对英语学科的情感(学习兴趣、动机);对教师的情感(师生关系状态);学生的学习心态(积极的情绪应是快乐、自信,消极的情绪则是焦虑、厌倦等);课堂情绪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融洽度等);表现情绪的能力。
1.2情感态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语言密不可分。本人认为为情感的因素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2.1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对他人态度的感知。在深得信任和期待的外语课堂上,学习者变得更自尊,对自己学习外语能力更自信,从而大大激发起学好外语以及通过学好外语胜任社会角色、完善自我的内部动力。我们在帮助“学困生”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感到受到信任,有所归属,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动机的另一来源是兴趣,愉悦的气氛,教师良好的态度以及积极自主的探究学习本身,都是重要的兴趣源。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部动力就更加强烈。
1.2.2安全感导致身心“向经验开放”,减少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际的效率。
情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它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和输出信息的选择。这也就是Krashen的监查模式中的“情感筛选”作用。它可表现为两方面:a.态度。对所学对象,对交际内容喜爱、感兴趣、接受,则过滤就少,反之就多。b.心境。烦恼、紧张不安等会导致听力下降,阅读理解受阻、口误语塞等,使交流的信息量衰减。很明显,情绪状态对外语交际训练中的表达、理解极有影响。
1.2.3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外倾和进取。
小学英语课口头活动量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多,而学生怕出错,羞于开口,惰于交往等心理障碍极为常见。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用担心教师的惩罚、同学的讥笑,减少了心理障碍,大胆练习,从而大大可提高课堂效率。
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
众所周知,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呢?
2.1寓教于乐。
教师应尽量激励儿童和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种快乐事,获得情感的满足。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获得一些英语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以情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注意中心,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传递上,却没有意识到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知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教师积极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的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小学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及持久动力,帮助孩子们消除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从而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其英语学习寻找轻松愉快的途径,也为其终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尝试着做学生的心理医生,诊断学生的心理,从而调整我们的教学,才会不负新形势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
1情感的内涵和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学生潜在的各种技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心志技能,降低学习效果。
1.1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要素。
1.1.1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情感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自信心、意志等。新课标首次把情感态度列入目标要求,这体现了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主义观念。传统的英语教学太重视知识与技能,以教师为中心,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框中。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强调教学必须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迹。而新的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从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就可窥见一斑。
整体来看,每一单元都包括A、B、C三大部分。每单元都着重训练一个话题,并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1.1.2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考与和管理者。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包括五方面:对英语学科以及教材内容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教学效果的期待;对情绪的表达。
1.1.3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教学的对象,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其情感本身多变幻性、波动性。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涉及以下方面:对学习活动本身以及对英语学科的情感(学习兴趣、动机);对教师的情感(师生关系状态);学生的学习心态(积极的情绪应是快乐、自信,消极的情绪则是焦虑、厌倦等);课堂情绪氛围(师生关系、教学情境的融洽度等);表现情绪的能力。
1.2情感态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语言密不可分。本人认为为情感的因素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
1.2.1良好的心理气氛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对他人态度的感知。在深得信任和期待的外语课堂上,学习者变得更自尊,对自己学习外语能力更自信,从而大大激发起学好外语以及通过学好外语胜任社会角色、完善自我的内部动力。我们在帮助“学困生”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感到受到信任,有所归属,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动机的另一来源是兴趣,愉悦的气氛,教师良好的态度以及积极自主的探究学习本身,都是重要的兴趣源。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部动力就更加强烈。
1.2.2安全感导致身心“向经验开放”,减少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际的效率。
情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它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和输出信息的选择。这也就是Krashen的监查模式中的“情感筛选”作用。它可表现为两方面:a.态度。对所学对象,对交际内容喜爱、感兴趣、接受,则过滤就少,反之就多。b.心境。烦恼、紧张不安等会导致听力下降,阅读理解受阻、口误语塞等,使交流的信息量衰减。很明显,情绪状态对外语交际训练中的表达、理解极有影响。
1.2.3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外倾和进取。
小学英语课口头活动量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多,而学生怕出错,羞于开口,惰于交往等心理障碍极为常见。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用担心教师的惩罚、同学的讥笑,减少了心理障碍,大胆练习,从而大大可提高课堂效率。
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
众所周知,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呢?
2.1寓教于乐。
教师应尽量激励儿童和学习兴趣,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种快乐事,获得情感的满足。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获得一些英语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以情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注意中心,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传递上,却没有意识到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知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以教师积极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的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将小学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及持久动力,帮助孩子们消除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从而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其英语学习寻找轻松愉快的途径,也为其终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从根本上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尝试着做学生的心理医生,诊断学生的心理,从而调整我们的教学,才会不负新形势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