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思维“扬帆远航”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6-01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最终带给孩子的不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也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是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思维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关系到学生将来成长的质量。数学课的精彩,除了表现在教师的独到设计、睿智引导等外,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积极探究、巧妙回答和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的呈现。
  但是,尼尔·波斯特曼曾这样批评教育:“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句话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警醒,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旧的教育观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宣讲,学生倾听,俨然成了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了。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发展的体验过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创设趣味情境,令思维“动起来”;利用生活经验,让思维“飘起来”; 敢于放手研究,使思维“飞起来”;加强问题意识,促思维“扬起来”,让孩子的思维“扬帆远航”。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得以闪现,思维得以发展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结合学校“同课异构”中不同设计的两节《千克和克的认识》教研课,谈一谈几点体会。
  一、趣味情境,令思维“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A教师和B教师同上三年级上册内容《千克和克的认识》,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理念成就不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始,A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的体重是多少,能告诉大家吗?多名同学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千克”就是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
  B教师则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生胖,一生瘦。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抱一抱,要抱10次,你们猜猜谁会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说抱瘦同学的那位会赢。教师顺势提出,为什么你这么想?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的重量?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浓烈,教师适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反思】B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变静态的导入为动态的演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更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从心底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
  二、生活经验,让思维“飘起来”
  生活问题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最佳导火线,利用好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问题和经验,可有效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飘起来”。
  【案例】A教师在让学生体会1千克的重量时,为每一组孩子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孩子们依次传递,体会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在反馈中,孩子们回答收到了准备物品的约束,答题时答案都集中在教师准备的物品上。
  B教师也设计了体验1千克的质量这一环节,不同的是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家准备1千克的物品,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互掂一掂所带1千克物品的质量。相信课前准备1千克物品时,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一千克到底有多重,苹果要几个,香蕉要几根,多大包的味精是1千克。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在汇报环节提出,想要知道物品的质量,有时候不需要称,可以观察食品外包装上的标记即可,这可是一个多么让人惊喜的意外的收获啊!
  【反思】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把它改造成数学的学习材料。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这比获得知识更加重要。
  三、放手研究,使思维“飞起来”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最好的钥匙”。学生大胆地质疑,这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表现,是学生思辨的开始。我们暂且不论学生的猜想是否合理,面对问题学生有了猜想,其思维已经启动,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入,他们对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体验就更深刻,其学习数学的“建模过程”就更完善。
  【案例】A教师在教学“1千克=1000克”时,问学生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联系?生回答1千克=1000克,教师立即决定一起验证一下,教师拿出5个苹果,让一生上台用盘秤称一称从而验证了1千克=1000克。学生没有异议。
  B教师则设计了一下环节: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联系?生回答1千克=1000克,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们陷入沉思,一生说“我是书本上看来的!”教师表扬他会读书,课前预习过了。一生说“因为1千米=1000千米,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教师赞扬他温故知新,很会总结和迁移。一生说“我是看盘秤知道的,因为盘秤过了900后就是1000,旁边写着1千克。”教师为他的仔细观察的精神感到骄傲。一生则说“我知道一袋味精500克,两袋味精1000千克,然后用盘秤称一称,肯定是1千克”,教师对孩子的大胆猜想进行了大力的表扬。虽然为什么1千克=1000克这个环节花了好几分钟,但是学生似乎完成了一套思维体操训练,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反思】案例中,聪明的B教师将棘手的问题抛给了学生,这不是一种推脱,而是对学生的一种充分信任,是想用问题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然而学生的解释并非没有道理,况且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学生的思维在飞速运转,感受到课堂成了学生思维的殿堂。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我纠错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检验推理过程的合理性,提出修正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鼓励学生多问几个“能行吗”、“为什么”,提高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问题意识,促思维“扬起来”
  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题,就要为学生建造民主的平台,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案例】A教师在课末总结时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侃侃而谈,概况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教师带着满意的笑容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
  B教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后,似乎不是很满足,她提出“你还有什么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还真是有问题:老师,还有比克还小的单位吗?是不是微克啊?老师,1克的东西还有哪些啊?老师,为什么天平能称出这么轻的物体?第一个规定1克重的人是谁啊……教师没有一一作答,课虽结束,但孩子们意犹未尽,思维也跟着“飞”了起来,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设计啊!
  【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心中没有疑问,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不就成了“无本之木”了吗?所以,给学生创造疑问,让学生勇敢质疑、大胆猜想,是锻炼思维的优良平台。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总之,相信孩子吧,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吧,开发和挖掘教学素材,孩子的思维就会跟着双手动起来,大胆质疑,勇敢猜想,这样的数学就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扬帆远航”。这会带给学生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势必稳步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订课标中明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强调了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充满情感、关注自主、强调开放、联系生活、注重生存、着眼发展的人文课堂。笔者结合卓越课堂的建设,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温馨课堂氛围,做到以人为本,快乐学习,促使学生知识能
期刊
【摘要】在当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二级学院如何发挥主体功能,通过管理创新找到突破口和发展路径,是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案例研究,总结出推动转型发展的四个必要管理因素:顶层设计、师生共同体、地方特色、制度建设。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二级学院 转型发展 管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3-02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广泛关注的课题。《指南》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带
期刊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情境认知教学正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要求在教学设计中设置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仍尚在探索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探知与确定。  【关键词】建构主义 情境 协作 会话
期刊
【摘要】《新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人们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应该评价什么,如何评价,众说纷纭。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模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针对综合性学习“课题”性的特点分课题评价,明晰反映三维目标,其次实施全程性评价,密切关注学生发展,第三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法,有效突出评价重点,最后实现评价者多元化,促进多向交流互动。笔者旨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课堂中快乐自然地深入学生内心,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其成为生活中的坚韧顽强者!在授课“刘禹锡《陋室铭》”一课时,笔者主要从引导学生认识刘禹锡的良好品性,让学生真正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强生命的韧性,去其生命的脆弱浮华,提高其生命的质和量!绽放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命品质 为政清廉 生命的韧性 生命的宽度 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当前,我国处在由产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变的重大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的生存和发展令人堪忧,引人思考。今年我所任职的专业有财管、金保和社管,这些专业虽然不跟语文这门学科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无论学生的职业就业塑造和基本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语文课的熏陶。语文课在这里不仅仅是传统的识字组文
期刊
【摘要】语文中的对比教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内容或结构相同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通过对一篇或多篇课文的背景、情感、人物行为、结尾等各种因素的分析、对比、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比 背景 托物言志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4-02  对比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方法、写作艺术,反复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逐段分析、逐段讲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但学生接触多了,容易产生厌倦,而找准切入点进行分析理解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丰碑》的教学对这种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切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忙个不停,但学习效率、效果难如人意。本文阐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结合部分复习内容的课堂教学,从教师对复习课课堂差异教学活动的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