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外面,这些地方2002年以前都是海,现在是填起来的半岛。”汽车疾驰在天津滨海新区新港八号路上,一路向东,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国指着窗外说,右手边一米多高的海关围网里,是自1991年5月开始设立的、目前国内最大(10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
以世界五大洲命名的“路”,以国内各省市命名的“道”,纵横连贯形成这座30平方公里的岛屿。“现在是天津最大的希望,市长每次来海关,都直接去东疆。”一位天津海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布置2014年改革时,指出:“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建立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法制运行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改革创新区。”
一位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天津市商务委目前正在牵头研究具体方案。
东疆:不变的自由港梦想
“建设自由港,始终是东疆的使命。”张爱国说。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第一次使用“滨海新区”的字眼,同意天津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此建立东疆保税港区。同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提及“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东疆保税港区的使命跟滨海新区是同生的,跟两个中心的建设也是分不开的。”张爱国说,所以天津将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定位在东疆,而航运(物流)和金融是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
2009年2月10日,天津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上报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经过国家九个部委的会签,国务院于2011年5月10日批准了该方案,给出四个方面的试点政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试点、航运金融试点、租赁政策创新试点。
四条政策在当时被认为是在国家支持国际航运业和租赁业发展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方案。其中再次提到,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外界认为,后来上海自贸区方案中即复制了天津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和租赁政策两条内容。
张爱国介绍,目前,东疆租赁业在国内已实现了26项创新模式。通过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租赁的飞机已达246架,约占全国飞机租赁业务90%左右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速达到100%。
但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讲,东疆融资租赁业发展也遇到瓶颈,最重要的是企业融资问题。外资背景的融资租赁企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内资企业,因为外资的入门门槛非常低,融资都是跨境操作,又由于国外债转股操作灵活,比如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可以撬动数十亿元的融资规模。而内资的租赁公司从境外融资,必须由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批中长期外债指标,对这种注册资本非常低、以债权运作大量资本的方式,有严格的政策限制。
为此,2013年4月,天津给国务院上报了一份进一步深化融资租赁业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融资、经营、电力化操作等方面。其中提及,希望对东疆融资租赁企业的境外融资能自己审批,或者有个绿色通道。
上述专家透露,这个租赁业的专项改革方案也包含在天津提交的自贸区方案之中,归属在贸易便利化的部分。目前这个专项方案还没获批。
除跨境租赁外,此前天津方案的另一核心内容是离岸金融。
按照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地的经验看,跨境自由港都需要发达的离岸市场支撑。目前国内有离岸业务牌照的四家商业银行平安、招行、交行、浦发,均在东疆设立了离岸部,开展离岸业务。中新生态城和东疆保税港区已经可以进行资本项目意愿结汇。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也已获批。
新区转型之痛
“天津先做,但解决的并不仅仅是天津的问题,一定要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全国其他地区一个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可能获批。”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薄文广说,综合改革创新区的两个定语,“投资”和“服务贸易”,都是中国未来改革的重要支撑。
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后蒋宁则认为,服务贸易并非滨海新区目前的优势所在,滨海新区主要依靠的是第二产业,两港(空港和海港)走的是实体货物,看的是吞吐量,也只有在货物这块才可以和上海抗衡一下。
从2006年至今,滨海新区走完了工业化的初、中期,下一步是工业化后期。“领导这次来的意味就是希望天津转型,既发展服务业、又发展服务贸易业。”蒋宁说。
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瑞华告诉记者,面积占13%、创造新区33%-50%工业总产值的开发区,被定位为新区的核心经济功能区和核心商务区,未来仍将是制造业为主导。4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只有东区50平方公里适合搞服务业,剩下的250平方公里都是纯粹的产业基地。
东区未来在老工业区改造、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障碍,比如土地变性的问题,对于工业用地变成商业用地,国家法律政策在成本、周期、手续问题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张瑞华“相信进展不会很快”。
蒋宁认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将涉及两个直接性的改革,即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滨海新区政府一位人士也认为,从围网之内扩大到围网之外,必将倒逼行政体制改革。
2013年9月,天津发布《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滨海新区原有27个街道整合为19个,12个功能区整合为7个。并组建行政审批局,对与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等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职能,连同相关编制、人员整体划转至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
“我参与第一轮审批局方案的制定是在2008年,到2013年才开始实现。”蒋宁说,可见深水区改革之艰难、转型之痛苦。而未来整合后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正如多位天津业内人士所言,改革如何进行,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智慧,是否利好最终还要看政策落实的情况。
在天津市委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比如东疆的融资租赁,能不能在全滨海新区推广,比如新区层面的审批制度能不能在各个功能区、整个街镇也进行推广等等,希望这些共享的政策在下一轮的改革过程中、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申请过程中,能够给予明确。
以世界五大洲命名的“路”,以国内各省市命名的“道”,纵横连贯形成这座30平方公里的岛屿。“现在是天津最大的希望,市长每次来海关,都直接去东疆。”一位天津海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布置2014年改革时,指出:“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建立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法制运行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改革创新区。”
一位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天津市商务委目前正在牵头研究具体方案。
东疆:不变的自由港梦想
“建设自由港,始终是东疆的使命。”张爱国说。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第一次使用“滨海新区”的字眼,同意天津建立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为此建立东疆保税港区。同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提及“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东疆保税港区的使命跟滨海新区是同生的,跟两个中心的建设也是分不开的。”张爱国说,所以天津将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定位在东疆,而航运(物流)和金融是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
2009年2月10日,天津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上报了《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经过国家九个部委的会签,国务院于2011年5月10日批准了该方案,给出四个方面的试点政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试点、航运金融试点、租赁政策创新试点。
四条政策在当时被认为是在国家支持国际航运业和租赁业发展中,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的方案。其中再次提到,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外界认为,后来上海自贸区方案中即复制了天津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和租赁政策两条内容。
张爱国介绍,目前,东疆租赁业在国内已实现了26项创新模式。通过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租赁的飞机已达246架,约占全国飞机租赁业务90%左右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速达到100%。
但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讲,东疆融资租赁业发展也遇到瓶颈,最重要的是企业融资问题。外资背景的融资租赁企业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内资企业,因为外资的入门门槛非常低,融资都是跨境操作,又由于国外债转股操作灵活,比如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可以撬动数十亿元的融资规模。而内资的租赁公司从境外融资,必须由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批中长期外债指标,对这种注册资本非常低、以债权运作大量资本的方式,有严格的政策限制。
为此,2013年4月,天津给国务院上报了一份进一步深化融资租赁业的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融资、经营、电力化操作等方面。其中提及,希望对东疆融资租赁企业的境外融资能自己审批,或者有个绿色通道。
上述专家透露,这个租赁业的专项改革方案也包含在天津提交的自贸区方案之中,归属在贸易便利化的部分。目前这个专项方案还没获批。
除跨境租赁外,此前天津方案的另一核心内容是离岸金融。
按照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地的经验看,跨境自由港都需要发达的离岸市场支撑。目前国内有离岸业务牌照的四家商业银行平安、招行、交行、浦发,均在东疆设立了离岸部,开展离岸业务。中新生态城和东疆保税港区已经可以进行资本项目意愿结汇。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也已获批。
新区转型之痛
“天津先做,但解决的并不仅仅是天津的问题,一定要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全国其他地区一个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可能获批。”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薄文广说,综合改革创新区的两个定语,“投资”和“服务贸易”,都是中国未来改革的重要支撑。
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后蒋宁则认为,服务贸易并非滨海新区目前的优势所在,滨海新区主要依靠的是第二产业,两港(空港和海港)走的是实体货物,看的是吞吐量,也只有在货物这块才可以和上海抗衡一下。
从2006年至今,滨海新区走完了工业化的初、中期,下一步是工业化后期。“领导这次来的意味就是希望天津转型,既发展服务业、又发展服务贸易业。”蒋宁说。
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瑞华告诉记者,面积占13%、创造新区33%-50%工业总产值的开发区,被定位为新区的核心经济功能区和核心商务区,未来仍将是制造业为主导。4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只有东区50平方公里适合搞服务业,剩下的250平方公里都是纯粹的产业基地。
东区未来在老工业区改造、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障碍,比如土地变性的问题,对于工业用地变成商业用地,国家法律政策在成本、周期、手续问题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张瑞华“相信进展不会很快”。
蒋宁认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将涉及两个直接性的改革,即行政审批和市场准入。滨海新区政府一位人士也认为,从围网之内扩大到围网之外,必将倒逼行政体制改革。
2013年9月,天津发布《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滨海新区原有27个街道整合为19个,12个功能区整合为7个。并组建行政审批局,对与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等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职能,连同相关编制、人员整体划转至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
“我参与第一轮审批局方案的制定是在2008年,到2013年才开始实现。”蒋宁说,可见深水区改革之艰难、转型之痛苦。而未来整合后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正如多位天津业内人士所言,改革如何进行,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智慧,是否利好最终还要看政策落实的情况。
在天津市委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比如东疆的融资租赁,能不能在全滨海新区推广,比如新区层面的审批制度能不能在各个功能区、整个街镇也进行推广等等,希望这些共享的政策在下一轮的改革过程中、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申请过程中,能够给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