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什么东西太贴心之后,就会变得很奇怪。比如当你淘宝了一会儿咖啡杯再回来刷微博的时候,发现侧边栏全是推荐给你的咖啡杯,更别提你随便在淘宝搜了搜什么奇怪的东西结果在微博上被兄弟姐妹发现了……这种过于贴心的设置有时候会让人起鸡皮疙瘩,就像一位点赞狂魔把你所有的内容都点了赞一样—他要不然是有偷窥癖,要不然就是应用了什么“一键点赞”技术。
有个理论说,人和人接触的最佳物理距离是70厘米,远则疏离,近则膈应。准确地说,这是一位美国教授对美国人的亲密距离做的调查,调查显示,46至61厘米之间是私人空间,男女朋友在约会时最好保持这个距离,否则其中玩手机的一方就会遭遇另一方“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诘问;而122至213厘米是充满威严感的空间,适合找老板摊牌,据说短于这个距离老板会觉得你强人所难,而远于这个距离又会觉得你不拿事当事,所以打算来一场电梯空间里的加薪谈判?先看看电梯间有没有一米长吧。
当然啦,这位教授也说,这是美国人的标准,如果面对一位阿拉伯人,如果你也想把友好的交谈距离保持在70厘米,就会出现你不停往后退而他不停往前凑的局面!这位教授解释说,因为,美国人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说不定,我们能在相隔60厘米甚至50厘米处与阿拉伯人友好相待,因为虽然没有拿尺子量过我们最喜欢的谈话距离,但是从春节回家时三姑六婆因为看着你长大,就可以自觉拥有的那种毫无距离感的关心之中,应该能感受到我们大概是个“超级接触性”的种族。
这种种族天赋可能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世间还有“最佳距离”这种事—距离难道不是越短越好吗?不过如果我们从人类的关系之上抽身开来,想想因为靠得太近结果被京都的鹿穷追不舍,或者被峨眉山的猴子抢去了背包之类的事情,难道只能证明鹿和猴子是野蛮的吗?其实还不是因为靠得太近。这时再回头想一想可能存在过的、因为黏得太紧导致互相嫌弃的恋爱经历,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就像分寸感一样,“距离感”也是个混杂了科学与人文的概念。有些事情可能存在科学的解释,比如大尺寸电视机的最佳观看距离,或者足球射门起脚的最佳范围,这是连没有情感感知的科学怪人都能Handle的一门距离科学。
而更多的“最佳距离”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去界定,比如说共享秘密到什么程度、说别人的坏话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可以互损什么时候就得互相支持才能算做好闺蜜;或者每天给女神发几条微信问好才算是体贴而不是骚扰。
好在这些距离还可以一手掌握、不断试错,最为伤神的“最佳距离”是那种标准在别人手里,而不是在你手里的。比如说,它可能是一段间隔久远、业已逝去的好时光。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里,男主角一直费尽心机地寻找“黄金时代”,但是这导致他每回到一个时代,就不停地追溯上一个年代,因为“好时光”之所以是好时光,是因为它和现在隔着一层毛玻璃般的迷雾,永远在过去,永远有距离。
人生的距离感
和男闺蜜的距离
可以以“即使将来找到了男朋友也不会尴尬”的亲切度为标准。
如果超越了这种标准,和男闺蜜的友情很可能就是恶性的互相温暖,这可以看做某种欲望投射—除非女方真的长得特别安全,或者男方实在没钱,没什么欲望好投射的。
和昔日同学的距离
朋友圈点点赞就行了,至于同学会实在没什么必要去。
除非你是吐槽一线工作者、编剧或者人性观察家,需要一场丰富的人性盛宴来充实你的吐槽小黑本,否则同学会有没有必要去这个问题,主要就取决于菜好不好。而关于时间利用效率的其他一切指标都告诉你:“别去。”
和快递小哥的距离
就维持在“在家吗,快递。”和“这里签字”的对话中就好了好吗。
至于部分快递小哥那种“今天阳光灿烂,我又像活泼的小鹿一样来给你送快递哟!”和你错过快递打电话回去却收到“我只想静静待一会”等异常充满感情的短信总会让人虎躯一震、心中一凛:“我们的关系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不过,如果你觉得快递小哥既有型,月入又轻松上万,那么与其和邻座的怪程序员发展感情不如考虑一下小哥,不过那就是Another Story啦。
和老板的距离
比起人和人物理上的距离,这更是一种“心之距离”。
就算是天天和老板吃饭,或者在社交网络上成天和老板黏在一起,也要深刻意识到这种阶级上的差异。老板的内容都要点赞,老板的假发你轻轻抚平,老板手机没电了你第一时间递上移动电源。老板永远是“张老”,而你只能是“老张”。
和熊孩子的距离
核心战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睡我歌、敌疲我打。”
虽然说,当一个身高矮矮、技能缺乏的小孩子好像是件还挺充满无力感的事,而且据老妈回忆说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讨人嫌指数更高,但是这不能让人忽视眼前这些小朋友侵犯他人主权的事实,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把他们玩累了,就天下太平。
春节回家和老妈的最佳距离
以妈妈的心态,保持在“我儿回来了!”的兴奋而不是“儿你怎么又12点起床烦死你了”的嫌弃为宜。
这种距离感的保持非常有讲究,其中有时间上的考虑,比如说借口火车票买不到稍微晚回来几天啦(也可能是真的买不到……);也有空间上的考虑,比如回家之后不要黏在床上和电脑前,去本地电影院看看英文原版的“去年同期全球热映”的大片吧!
和猫的距离
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和“和男神/女神的最佳距离”这个问题合并在一起回答,而答案就是:这件事轮不到你考虑好吗!主要是看男神/女神/猫!
现实的距离感 与圣人的距离
可能就是一本日记。
比如,在季羡林大师的日记里,就写着“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这种令所有学渣都热泪盈眶的亲切言语,彰显了一位年轻人的叛逆和血性,再联想到未来他居然成为了大师,十分励志,简直堪称大学渣界最治愈的心灵老鸭汤。
不过据说后来,季老对自己的日记走红也评论说,“一辈子码了一亿多字,就吐槽的那几行字火了,还不如咱家猫识货。”也是,不记得当时学霸们也天天号称自己没学习、考砸了吗?
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最佳距离
最热门的电影最好还是不要全球同步上映,而是以大家都买完了DVD或在网上看过了流出版,然后因为过了太久又忘了内容的时机为宜。而为了彰显独创性的中国特色,最好找一些从湖南卫视走出来的艺人倾情配音—虽然但凡是正常人还是会去看英文原版。
和比特币的最佳距离
一则最具有实用性的关于比特币的箴言是:“如果你只有10万元,花2万元买比特币,就算是赔了,你也还剩8万元,依然是个穷货。但是如果比特币发达了,你儿子就是富二代了。”
不用研究比特币著作,也不用去深思熟虑……这个原则真是令人醍醐灌顶!并且它不仅仅可以应用在比特币上,如果你啥也没有,这个世界其实和你就没啥距离,只要豁得出那点仅有的代价,世界真是无限宽广!
暗恋与失恋的最佳距离
别表白。
很简单,表白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让本来“无所谓”的关系变成了“离我远点好吧”。当然啦,也有人不追求这种距离带来的美,就想冲破这段距离,来一个痛快的—至少还有10%的可能翻盘呀!
宅与现实的距离
中间差着37个光之美少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骗子假装是儿子打诈骗电话的时候,接听的妈妈想起自己的儿子是个宅,于是通过询问“那你说下光之美少女37人的名字吧”,成功击退骗子。
虽说,这位儿子的确通过这种宅属性为家里规避了一场财务风险,但是距离现实也实在是略远了。难怪有妈妈看了这则新闻之后去问儿子知不知道37个光之美少女的名字,在争气的儿子毫无压力地回答出来以后,妈妈表示:“你有这个本事就给我好好工作啊魂淡!”
满足的距离感
淘宝下单和收到快递之间的时间距离
越快越好吗?并不!两天就差不多了!
作为一种充分满足女性沙里淘金欲望的工具,以及一种具有挑选、下单、结账、拆快递等多重享受的体验,淘宝物流无需像几家电商一样为了速度拼得死去活来。就是要让你稍微等一等,才能将“在路上”的焦虑厚积薄发转为到货的爽,不过呢等得太久又难免因为冲动给几个差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住在江浙沪地区,等待时间还是比两天要长的,这种时候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一下如何安排“每下两单之间的时间距离”,以便每天都有期待。
“完美完成任务”和“现在就提笔”间的距离没有距离,动笔吧!
无论是被打回来第100次的底稿还是设计图,或者一片空白的论文,就算心里有再多害怕和恐惧,也得知道,反正完美完成任务永远是不可能的好吗……那么还不如赶紧做完赶紧出去玩。
Vintage与潮的距离
这个例子有点抽象,我们也只能抽象地解释说,你的这种复古一定要能唤起一些过往的记忆,和当下的生活有一种微妙的抽离,但是又不能太抽离……
好吧实在是太抽象了,具体来说,比如你爱穿古着,这些衣服一定要有历史风格,比如飞行员或者广告狂人的1960年代,比如裙摆特别大或者头发造型像被狗舔过,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好看,不能脏和旧。
换一个例子,比如说最近有个日本青年把Gameboy游戏机破解了,让它可以用来发Twitter,主人特别高兴地拍照发推炫耀。这个行为本来有一种复古的萌,只是后来有一群小年轻排着队地回复“Gameboy是什么”,就让这件事变得特别不潮和伤感。
有个理论说,人和人接触的最佳物理距离是70厘米,远则疏离,近则膈应。准确地说,这是一位美国教授对美国人的亲密距离做的调查,调查显示,46至61厘米之间是私人空间,男女朋友在约会时最好保持这个距离,否则其中玩手机的一方就会遭遇另一方“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诘问;而122至213厘米是充满威严感的空间,适合找老板摊牌,据说短于这个距离老板会觉得你强人所难,而远于这个距离又会觉得你不拿事当事,所以打算来一场电梯空间里的加薪谈判?先看看电梯间有没有一米长吧。
当然啦,这位教授也说,这是美国人的标准,如果面对一位阿拉伯人,如果你也想把友好的交谈距离保持在70厘米,就会出现你不停往后退而他不停往前凑的局面!这位教授解释说,因为,美国人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说不定,我们能在相隔60厘米甚至50厘米处与阿拉伯人友好相待,因为虽然没有拿尺子量过我们最喜欢的谈话距离,但是从春节回家时三姑六婆因为看着你长大,就可以自觉拥有的那种毫无距离感的关心之中,应该能感受到我们大概是个“超级接触性”的种族。
这种种族天赋可能一时让人难以接受世间还有“最佳距离”这种事—距离难道不是越短越好吗?不过如果我们从人类的关系之上抽身开来,想想因为靠得太近结果被京都的鹿穷追不舍,或者被峨眉山的猴子抢去了背包之类的事情,难道只能证明鹿和猴子是野蛮的吗?其实还不是因为靠得太近。这时再回头想一想可能存在过的、因为黏得太紧导致互相嫌弃的恋爱经历,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就像分寸感一样,“距离感”也是个混杂了科学与人文的概念。有些事情可能存在科学的解释,比如大尺寸电视机的最佳观看距离,或者足球射门起脚的最佳范围,这是连没有情感感知的科学怪人都能Handle的一门距离科学。
而更多的“最佳距离”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去界定,比如说共享秘密到什么程度、说别人的坏话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可以互损什么时候就得互相支持才能算做好闺蜜;或者每天给女神发几条微信问好才算是体贴而不是骚扰。
好在这些距离还可以一手掌握、不断试错,最为伤神的“最佳距离”是那种标准在别人手里,而不是在你手里的。比如说,它可能是一段间隔久远、业已逝去的好时光。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里,男主角一直费尽心机地寻找“黄金时代”,但是这导致他每回到一个时代,就不停地追溯上一个年代,因为“好时光”之所以是好时光,是因为它和现在隔着一层毛玻璃般的迷雾,永远在过去,永远有距离。
人生的距离感
和男闺蜜的距离
可以以“即使将来找到了男朋友也不会尴尬”的亲切度为标准。
如果超越了这种标准,和男闺蜜的友情很可能就是恶性的互相温暖,这可以看做某种欲望投射—除非女方真的长得特别安全,或者男方实在没钱,没什么欲望好投射的。
和昔日同学的距离
朋友圈点点赞就行了,至于同学会实在没什么必要去。
除非你是吐槽一线工作者、编剧或者人性观察家,需要一场丰富的人性盛宴来充实你的吐槽小黑本,否则同学会有没有必要去这个问题,主要就取决于菜好不好。而关于时间利用效率的其他一切指标都告诉你:“别去。”
和快递小哥的距离
就维持在“在家吗,快递。”和“这里签字”的对话中就好了好吗。
至于部分快递小哥那种“今天阳光灿烂,我又像活泼的小鹿一样来给你送快递哟!”和你错过快递打电话回去却收到“我只想静静待一会”等异常充满感情的短信总会让人虎躯一震、心中一凛:“我们的关系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不过,如果你觉得快递小哥既有型,月入又轻松上万,那么与其和邻座的怪程序员发展感情不如考虑一下小哥,不过那就是Another Story啦。
和老板的距离
比起人和人物理上的距离,这更是一种“心之距离”。
就算是天天和老板吃饭,或者在社交网络上成天和老板黏在一起,也要深刻意识到这种阶级上的差异。老板的内容都要点赞,老板的假发你轻轻抚平,老板手机没电了你第一时间递上移动电源。老板永远是“张老”,而你只能是“老张”。
和熊孩子的距离
核心战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睡我歌、敌疲我打。”
虽然说,当一个身高矮矮、技能缺乏的小孩子好像是件还挺充满无力感的事,而且据老妈回忆说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讨人嫌指数更高,但是这不能让人忽视眼前这些小朋友侵犯他人主权的事实,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把他们玩累了,就天下太平。
春节回家和老妈的最佳距离
以妈妈的心态,保持在“我儿回来了!”的兴奋而不是“儿你怎么又12点起床烦死你了”的嫌弃为宜。
这种距离感的保持非常有讲究,其中有时间上的考虑,比如说借口火车票买不到稍微晚回来几天啦(也可能是真的买不到……);也有空间上的考虑,比如回家之后不要黏在床上和电脑前,去本地电影院看看英文原版的“去年同期全球热映”的大片吧!
和猫的距离
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和“和男神/女神的最佳距离”这个问题合并在一起回答,而答案就是:这件事轮不到你考虑好吗!主要是看男神/女神/猫!
现实的距离感 与圣人的距离
可能就是一本日记。
比如,在季羡林大师的日记里,就写着“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这种令所有学渣都热泪盈眶的亲切言语,彰显了一位年轻人的叛逆和血性,再联想到未来他居然成为了大师,十分励志,简直堪称大学渣界最治愈的心灵老鸭汤。
不过据说后来,季老对自己的日记走红也评论说,“一辈子码了一亿多字,就吐槽的那几行字火了,还不如咱家猫识货。”也是,不记得当时学霸们也天天号称自己没学习、考砸了吗?
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最佳距离
最热门的电影最好还是不要全球同步上映,而是以大家都买完了DVD或在网上看过了流出版,然后因为过了太久又忘了内容的时机为宜。而为了彰显独创性的中国特色,最好找一些从湖南卫视走出来的艺人倾情配音—虽然但凡是正常人还是会去看英文原版。
和比特币的最佳距离
一则最具有实用性的关于比特币的箴言是:“如果你只有10万元,花2万元买比特币,就算是赔了,你也还剩8万元,依然是个穷货。但是如果比特币发达了,你儿子就是富二代了。”
不用研究比特币著作,也不用去深思熟虑……这个原则真是令人醍醐灌顶!并且它不仅仅可以应用在比特币上,如果你啥也没有,这个世界其实和你就没啥距离,只要豁得出那点仅有的代价,世界真是无限宽广!
暗恋与失恋的最佳距离
别表白。
很简单,表白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让本来“无所谓”的关系变成了“离我远点好吧”。当然啦,也有人不追求这种距离带来的美,就想冲破这段距离,来一个痛快的—至少还有10%的可能翻盘呀!
宅与现实的距离
中间差着37个光之美少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骗子假装是儿子打诈骗电话的时候,接听的妈妈想起自己的儿子是个宅,于是通过询问“那你说下光之美少女37人的名字吧”,成功击退骗子。
虽说,这位儿子的确通过这种宅属性为家里规避了一场财务风险,但是距离现实也实在是略远了。难怪有妈妈看了这则新闻之后去问儿子知不知道37个光之美少女的名字,在争气的儿子毫无压力地回答出来以后,妈妈表示:“你有这个本事就给我好好工作啊魂淡!”
满足的距离感
淘宝下单和收到快递之间的时间距离
越快越好吗?并不!两天就差不多了!
作为一种充分满足女性沙里淘金欲望的工具,以及一种具有挑选、下单、结账、拆快递等多重享受的体验,淘宝物流无需像几家电商一样为了速度拼得死去活来。就是要让你稍微等一等,才能将“在路上”的焦虑厚积薄发转为到货的爽,不过呢等得太久又难免因为冲动给几个差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住在江浙沪地区,等待时间还是比两天要长的,这种时候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一下如何安排“每下两单之间的时间距离”,以便每天都有期待。
“完美完成任务”和“现在就提笔”间的距离没有距离,动笔吧!
无论是被打回来第100次的底稿还是设计图,或者一片空白的论文,就算心里有再多害怕和恐惧,也得知道,反正完美完成任务永远是不可能的好吗……那么还不如赶紧做完赶紧出去玩。
Vintage与潮的距离
这个例子有点抽象,我们也只能抽象地解释说,你的这种复古一定要能唤起一些过往的记忆,和当下的生活有一种微妙的抽离,但是又不能太抽离……
好吧实在是太抽象了,具体来说,比如你爱穿古着,这些衣服一定要有历史风格,比如飞行员或者广告狂人的1960年代,比如裙摆特别大或者头发造型像被狗舔过,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好看,不能脏和旧。
换一个例子,比如说最近有个日本青年把Gameboy游戏机破解了,让它可以用来发Twitter,主人特别高兴地拍照发推炫耀。这个行为本来有一种复古的萌,只是后来有一群小年轻排着队地回复“Gameboy是什么”,就让这件事变得特别不潮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