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勤耕耘 潜心教育育桃李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运芳,女,出生于1969年,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名师”,甘肃省技术标兵,省级骨干教师,嘉峪关市“131”教育教学专家,甘肃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三尺讲台,是教师的舞台。这里,没有耀眼的闪光灯,没有热闹的乐舞,也没有华美的背景装饰。在这里,只有淡泊之人方可潜心穷经,只有赤诚之士才能倾情育才,只有勤奋之人才能锐意求索。
  有一些人,他们将这里当作田园,用智慧耕耘、用爱心灌溉,他们用自己的睿智、精思、勤奋、进取,传播着爱的艺术,诠释着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他们是人生舞台上的精彩舞者,他们享受着播种的幸福,也收获着丰硕的果实。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教师——冯运芳,就是这样一个人。
  苦练教学基本功
  做一名合格教师
  冯运芳于1987年8月从张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张掖铁小任教,1996年8月调至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任教至今。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撰写的论文、执教的课例、制作的课件、承担的课题等多次在全国、省、市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她根据自己从教二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形成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做研究型教师的几点体会”,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和认可。
  冯运芳常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刚走上讲台时,她和所有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一样,紧张、拘谨,板书不流畅,教学语言不生动,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她伤透了脑筋。但是,天生不服输的她开始寻找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途径,下定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
  数学是一门内容抽象、体系严谨的学科,又是一门常被忽略了活生生的来源与精彩应用的学科,以至于让学生学起来乏味,出现“成绩差→学习数学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低→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但是,冯运芳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板书和富有感染力的幽默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感悟数学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练习板书,她从抄写《现代汉语词典》开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三笔字”。在办公室时在本子上练,学生放学后在黑板上练,晚上回到宿舍在旧报纸上练,练完了楷书再接着练行书,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在实际教学中,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小学低、中年级教学时,她写楷书,以便于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在高年级教学时,她写行书,以便于及时记录学生思维的过程。
  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每天上课她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反复播放,矫正语句、语气和语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为了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易为小学生所接受,她还注意在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性上下功夫。为此,她长年订阅了《演讲与口才》杂志,专门购买了鞠萍、孙敬修等人讲故事的录音磁带进行学习揣摩。此外,她还经常观看全国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观察他们与孩子交流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受相声演员对镜子练表情的启发,她也经常对着镜子比比画画,反复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至今,她先后参加了学校、武威铁路分局、兰州铁路局“党在我心中”、“伟人的足迹 成长的时代”、“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优秀演讲员等荣誉称号。凡是听过冯运芳讲课的老师,无不为她简洁、准确、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的授课语言拍手叫好。
  以赏识教育为切入点
  做一名优秀教师
  冯运芳曾经在《在赏识中教会学生自信》一文中这样写道:“ 古人道‘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被人赏识后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实际教学中,冯运芳不仅是我国当代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的积极响应者,而且也是一个努力实践者。她不仅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赏识的教学环境,同时,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她也注意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蹲下身来跟他们说话”成了她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标志。
  在冯运芳任教的班级,曾经有一个孩子由于先天原因,造成了孩子的智力残疾,在班里,这个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学生的捉弄和欺侮。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冯运芳都会果断地站在这个孩子的身边。她经常给班里的学生讲“我们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的故事,教育其他学生要正确、友善地对待同伴,同时还将对待这个孩子的态度纳入到对每个学生的品行考评中,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教育每个孩子要学会宽容,学会关爱。
  一次,这个孩子爬上了教学楼三楼教室的一个窗户,在场的同学都惊呆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冯运芳一边与他交谈,一边慢慢靠近他,并且趁他不备,一把将他从窗户上抱了下来。从那以后,每次下课,当冯运芳走出教室时,都会看到这个孩子主动跑过来,用手轻轻拍去她身上的粉尘,帮她取掉落在肩上的头发。这个智力残疾的孩子,获得了冯运芳的关爱、呵护,从他不言不语的行动中,他也渐渐懂得了人间的温情和感动。
  冯运芳常说,教师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也能够做到的,但是如何把这种“爱”转化为教育的力量和艺术,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重要区别。一个成熟的优秀教师就是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慈母般的情怀,转化为教育的能量和教育的艺术。有智慧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同心之人,能够彻底消除代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一起跳动。
  在冯运芳的教育生涯中,她始终认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远比培养应试的能力更重要。尽管她的学生还是要参加考试,但她没有在学生背后大喊“狼来了”,让学生在恐惧中奔跑,而是把学习的过程变得像“追蝴蝶”,让学生在愉悦中奔跑。
  走教研教改之路   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1991年,冯运芳参加了武威铁路分局首届教学技术表演赛,以授课第一、备课第一、全能第一的总分获得“教学能手”称号;1993年,在兰州铁路局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新秀比赛中名列第一;1996年,在兰州铁路局开展的“学技术 练硬功 青年岗位成才行动”中,获局级“岗位能手”称号……
  接连不断地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教研观摩等活动,冯运芳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学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从此,走教研教改之路,做“学者型教师”成了她为师的奋斗目标。她也深知,为实现这一理想,必须成为一名职业读书人。因此,从教二十多年来,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
  1996年,冯运芳完成了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三年制专科)的学习,2005年,又完成了苏州科技学院(原苏州铁道学院汉语言文学三年制本科)的学习。学历的不断提高只是她坚持学习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学习是她平时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方面的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及时总结。
  每天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每周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每月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教研观摩课成了她二十多年来主要的教育专业学习,上网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分册装订的、每本几十万字的12本教育教学笔记,成了她平时教育教学的工具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冯运芳关于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学习活动也驶入了快车道。她以自己作为甘肃省唯一代表入选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首届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历时两年,开始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和实践研究,撰写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教学的研究》在2011年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获优秀专题一等奖,并入选《新世纪十年》一书。执教的《分数混合运算(一)》一课,在2010年第九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并作为甘肃省唯一代表上大会展示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海探航二十载,她先后三次荣获甘肃省优质课一等奖,一次省级说课竞赛一等奖,四次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两节、二等奖两节,有两项教研课题通过省、市级鉴定,三项教研课题在市级教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先后还有多篇论文在《中小学数学(小学版)》《陕西教育》《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新世纪小学数学》等杂志发表,指导的本校青年教师李爱国在甘肃省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同时,她还结合自己从教二十多年学习、实践、研究等开设了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做研究型教师的几点体会”,“从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几种常见教研文章的写作、教研课题的选择到做一个有执着追求的教师”几个方面阐明了“研究型教师”的内涵,即“做一个说得好写得好研得更好的教师”,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和认可。
  由于她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反思,她的教育理念始终与时俱进,教育教学水平与学生共进步,“一个都不能少”的职业操守,让她收获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与感动,实现了她从“教书匠”到“教育教学专家”的蜕变。
  冯运芳待人热情,为人低调,虽声名远播,但从不以名师自居。在年轻同事眼里,冯老师既是益友也是诤友,是师傅也是学生。她既与年轻教师帮教结对,给他们指点迷津,又能放下身段向年轻教师虚心讨教,学习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她学高身正,锐意进取;她像一团火点燃了年轻人进取的心;她上善若水的人格魅力感染着与她接触的每一位青年教师。
  冯运芳把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当作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她谈起自己的工作,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提到自己的学生,言语之间尽显喜悦之情。她说,人生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人生唯一的大事就是把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做好。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境界?有这种境界的老师何愁教不好学生!
  目标如一、勤奋执着、博学多识,辛苦并幸福着——这就是冯运芳留给记者的印象。做老师就要做这样的老师!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大多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滞后。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我省的60个受援县(市、区)中,就包括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的58个县(市、区),以及白银区、平川区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  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旨在提升我省 “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
期刊
【关键词】 教师;语文教学;姿态;预设;对话;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051—01  一、预设——蹲下去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以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说,在课前的教学预设中更应该蹲下去,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高度,用孩子的眼光去解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教学;学情;计划;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107—01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年高考试卷,作文和相当分值的试题考查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目前,写作情况不容乐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作文虽不乏文采斐然者,
期刊
【关键词】 物理教学;导学案;学习目标;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86—01  制订学习目标是进行“导”的首要環节,因为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启发、引导、激励、凝聚、调控等作用。同时它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金塔县东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 “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在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显著的育人特色。  寄宿制管理凸显安全教
期刊
持续不断的“中国热”使巴西教育部门迫切地意识到,需要把中文教育列入巴西各学校的正式课程之中,培养懂中文的国际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巴中关系的发展。巴西教育部“语言无国界”项目总协调人丹尼斯·利马日前对媒体表示,教育部将在2月份左右开设中文和西班牙语两门语言课程。  圣保罗孔子学院巴方院长路易斯·保利诺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巴文化教育交流的兴起是两国政治、经济等领域交流不断深化的力证,巴西人已经意识到了“
期刊
编者按: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地理环境、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与教育布局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出现了部分生源少、规模小的学校及教学点,造成校舍闲置、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省一些地区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迁徙流动,农村适龄儿
期刊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定西市教育强县之一。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面对农村生源减少的小规模学校,临洮县更是采取得力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临洮县教体局人事股长张星明介绍,截至目前,临洮县有完全小学195所,其中100
期刊
作业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构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课堂检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的“课后作业”,对知识点和课堂主要知识生发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可以达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完成“课后作业”,就是要由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过渡到能力的形成,进而去解决问题,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教师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布置家庭作业,发送到学生家
期刊
布置作业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上也越来越新潮,越来越赶时髦。据了解,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必须通过短信的方式,发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面。说这是家校合作的最好方式,搭建了“家校网络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布置作业,到底是赶时髦,还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构建了家校互动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