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自动化设备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深入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爱课程、MOOC、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入V-ELEQ仿真软件完成电气控制的网上设计与3D仿真;利用QQ和网络实训平台,完成自动化设备的远程调试与监控.教学改革使实训教学全程网络化成为可能,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了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分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改革的不足,包括:缺乏实践创新意识、专业缺少特色;以输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提出对策: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科教协同,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开展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把握我国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CiteSpace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我国该领域2010—2019年期刊发表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显示,这十年我国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研究经过了缓慢增长期和快速上升期,研究热点主要关注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环境建设和实验项目设计三个方面,形成了实验教学的理论探索期、教学方法和实验环境改革的实践应用期和以云平台应用为核心的发展成熟期三个时期的演进.
近年来,全民阅读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为全民阅读带来机遇和挑战.井冈山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新媒介新技术全方位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深阅读”行为的构建,克服快餐文化所带来的碎片化、随意性的浅阅读缺陷.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实现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的目的.
针对目前面向车路协同实验仿真工具缺乏、标准模型缺乏、参考案例缺乏等问题,开发了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由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案例库构成,其中案例库包括仿真模型库和车路协同策略库.该系统可为交通工程专业车路协同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创新实践课题中车路协同策略的测试、评估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撑.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践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的内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将固定时间地点学习变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通过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德育服务策略与路径,包括加强校史文化教育与宣传,提高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改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增加学术型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文献检索课教学;建立彰显人文情怀的空间环境;重视图书馆品牌文化建设,培育高品质的校园精神文化等,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颗粒在悬浮粒群沉降过程中所受到的不同形式的力,可计算推导出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公式和颗粒的干涉沉降速度公式.自制干涉沉降装置用于本科生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ψsh与φ关系图、φ—φψsh关系,通过颗粒干涉沉降公式求出的指数n值来表征物料中颗粒的粒度和形状的影响,粒度越小,形状越不规则,n值越大,干涉沉降速度vsh越小.
基于“智能+”的富媒体教学模式是富媒体、网络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智能+”富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富媒体教材、富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运用该教学模式在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中开展实践.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实验方法测量水下目标回波特性是掌握目标特性进行目标判识的重要方法.虚拟实验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目标声学参数输入模块、声散射特性计算分析模块、目标测试显控模块以及创新开发模块.此实验系统应用于水声学、声学基础、声学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理论公式转化为基于模块的可视化场景,不仅有助于简化理论分析,降低实验成本,而且通过虚拟实验系统的拓展功能开发还可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新思路.
本文通过梳理“霺”“溦”“溦”三字的实例使用情况,讨论了此三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字义与字书韵书训诂存在的偏差,指出长期以来被视为正字的“霺”实为“霏微”语境类化后的类化字.同时,运用上代日本和文文献来补填六朝碑刻拓本与宋代刻本之间的实例空白,指出了此类文献作为古代汉字字形演变研究材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