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中世纪锡克教的主要经典《阿迪·格兰特》的成书过程及作者情况,举例分析了锡克教祖师那纳克等人的诗歌,并指出其特点,评估其文学价值。
锡克教有自己的文学传统。从祖师那纳克(Guru Nanak)开始传教,就创作了大量诗歌。此后,十任祖师中也有多位富于才华的诗人。他们的主要作品都收集在锡克教圣典《阿迪·格兰特》中。
一、关于《阿迪·格兰特》
《阿迪·格兰特》,原文Adi Grant,意思是“最初的典籍”或“原典”,又被通俗地称为《室利·古鲁·格兰特·萨希卜》,原文Shri Guru Grant Sahib,意思是“吉祥的祖师圣典”。
(一)成书过程
早在第三任祖师阿马尔·达斯(Amar Das)和第四任祖师拉姆·达斯(Ram Das)的时候,他们就十分重视对前几任祖师作品的保存和推广,这为后来编定《阿迪·格兰特》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阿迪·格兰特》的最初编辑是在第五任祖师阿尔琼(Arjun)的主持下进行的,时间在1601年到1604年间,地点在阿姆利则城。在编纂的过程中,阿尔琼显然拥有相当多的资料,充分利用了前人的成果。他首先对前四位祖师的作品进行审校,使之保存了原貌和准确性、纯洁性。至于他自己的作品,其准确性当是毋庸怀疑的。此外,书中还收有许多当时流传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圣徒们的作品,而这项工作则可以追溯到祖师那纳克时期。那纳克当年在周游各地时就已经收集整理了许多圣徒的作品。这一次,将这些作品收入书中,也都是经过阿尔琼重新审订的。据说,阿尔琼除了将已有的虔诚派和苏非派圣徒的作品经过筛选收入书中外,还曾向有关人士发出信息,收集与他同时代重要人物的诗歌。
到了第十任祖师格宾德·辛格(Gobind Singh)时期,《阿迪·格兰特》已经有多种字体的写本存在。1705年,格宾德·辛格利用了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重新编辑、整理和补充了《阿迪·格兰特》的内容。这一次,他把他父亲——第九任祖师德格·巴哈杜尔(Teg Bahadur)在教徒中广为传诵的诗歌也收了进去。他的这次编辑使《阿迪·格兰特》成为最后的定稿,即今天人们所见到的样子。
(二)作者情况
《阿迪·格兰特》所收的诗歌共5871首。涉及到的作者共36人。这36位作者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六位锡克教祖师,见下表:祖师姓名诗歌数量(首)1.那纳克9742.安格德(Angad)623.阿马尔·达斯9074.拉姆·达斯6795.阿尔琼22186.德格·巴哈杜尔115除此之外,还收有15位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圣徒的诗歌778首。这些诗人中,格比尔达斯(Kabir Das)、谢赫·法利德(Sheikh Farid)、纳姆德瓦(Namdeva)、苏尔达斯(Sur Das)和勒维·达斯(Ravi Das)等都是印度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
《阿迪·格兰特》的作者名单中还有第三类人物,他们都是前几任古鲁身边的人,都曾为锡克教做过宣传鼓动,或者对锡克教祖师的功德进行过歌颂。共4人,诗17首。
第四类人被称为“婆特”(Bhatt)。“婆特”本指那种四处游荡进行宗教考察的修士,也是婆罗门的一个称号,但此处的“婆特”专指在祖师身边服务、为祖师歌功颂德的锡克教圣徒。共11人,诗121首。
(三)主要特点
《阿迪·格兰特》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从作者的队伍看,除了有六位祖师的作品外,还有其他人的作品。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而其他人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虔诚派和苏非派的作品。这就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锡克教的经典中包含有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观点,表现了对这两派观点的吸收和继承。第二,锡克教不是一个封闭的、狭隘的宗教,而是一个面向各个宗教,尤其是面向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开放的宗教。而且,这并不影响锡克教本身的独立性。第三,锡克教虽然面向各个教派,但也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像虔诚派和苏非派那样,使自己与教派主义和旧的传统势力划清界限,以推进社会改革与进步。所以,这对于印度社会,尤其是对中世纪的印度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阿迪·格兰特》收入那么多诗人的作品,使它具有了特殊的文献学价值。因为有许多作品在这里得到保存,得以流传。而且,这些作品经过严格的审订,保存了原貌,是很可靠的版本。
(2)从内容看,《阿迪·格兰特》中收入六位祖师的诗歌共4953首,约占全部诗歌的84%。这就保证了《阿迪·格兰特》的内容以祖师们的宗教训诫为主。但是,《阿迪·格兰特》里的诗歌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宗教信条,事实上,其中也不乏文学性较强、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这就使这部书成为具有文学价值的文献,尤其对中世纪旁遮普语文学来说,更加重要。
在宗教训诫的作品中,既有哲学思想的阐述,也有修行原则的阐述。在哲学思想方面,有些内容与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是一致的,如在本体论上的一神论观点,以及无形论观点。在修行方面,突出了信仰的虔诚性,反对偶像崇拜,主张个人道德的完善,这也是与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相同的地方。但同时也强调了修行的世俗性,这是与虔诚派和苏非派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很重要,它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也符合大多数信徒的意愿和生活理念。
(3)从编排形式和编排次序看,《阿迪·格兰特》有自己的特色。
《阿迪·格兰特》现在的通行版本共1430页,已经成为固定的版式,不管到哪里,也不管什么文字的版本,都是1430页,而且不同版本同一页码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引用时只标明页码就可以。
《阿迪·格兰特》的编排很有意思,既照顾到祖师们的权威性,又照顾到全部诗歌的调式和韵律。《阿迪·格兰特》的全部诗歌分别属于31个主要调式和6种体式。全书共分33章。第一章主要是祖师那纳克的诗歌(1~13页)。这一章又为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那纳克完整的诗,第二部分有他一些零散的诗,还少量摘录有其他祖师的诗。第三十三章(1354~1430页)有祖师德格·巴哈杜尔的诗,其余为一些杂诗。从第二章到第三十二章(14~1353页)则是按31个调式编排的。在同一个调式里,那纳克的诗排在最前面,然后是其他祖师的,再后是虔诚派诗人们的诗以及其他人的诗。
六位祖师的作品中,第二任祖师安德格的诗最少,其余五位祖师的诗都比较多。一般认为,这五位祖师诗歌中的主要部分构成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代表着锡克教的根本精神和基本教义。
二、那纳克的文学创作
从上一节末尾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在《阿迪·格兰特》中,祖师那纳克的作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他的作品不仅在锡克教中被奉为至宝,在中世纪旁遮普文学中也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选译他的几首诗。
(一)那纳克诗歌的哲理性
关于那纳克的哲学思想,将另文论述。这里,我们要谈的是,他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艺术手法。
他有这样三首诗:
身体之屋沙建造,世俗之浪会冲掉,
在生活的大雨中,它不过是个水泡。
生物啊,仔细瞧,伟力来自主名号。
这首诗告诫人们,人的身体是脆弱的,个人是渺小的,只有主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宇宙生灭的法则。因此,要时时不忘念诵主的名号。诗人在这里把身体比喻为沙子堆起的房屋,雨水中的气泡,讲的是一种人生乃至宇宙变化的道理,有点像佛教所说的“无常”和“刹那生灭”的理论。
锡克教有自己的文学传统。从祖师那纳克(Guru Nanak)开始传教,就创作了大量诗歌。此后,十任祖师中也有多位富于才华的诗人。他们的主要作品都收集在锡克教圣典《阿迪·格兰特》中。
一、关于《阿迪·格兰特》
《阿迪·格兰特》,原文Adi Grant,意思是“最初的典籍”或“原典”,又被通俗地称为《室利·古鲁·格兰特·萨希卜》,原文Shri Guru Grant Sahib,意思是“吉祥的祖师圣典”。
(一)成书过程
早在第三任祖师阿马尔·达斯(Amar Das)和第四任祖师拉姆·达斯(Ram Das)的时候,他们就十分重视对前几任祖师作品的保存和推广,这为后来编定《阿迪·格兰特》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阿迪·格兰特》的最初编辑是在第五任祖师阿尔琼(Arjun)的主持下进行的,时间在1601年到1604年间,地点在阿姆利则城。在编纂的过程中,阿尔琼显然拥有相当多的资料,充分利用了前人的成果。他首先对前四位祖师的作品进行审校,使之保存了原貌和准确性、纯洁性。至于他自己的作品,其准确性当是毋庸怀疑的。此外,书中还收有许多当时流传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圣徒们的作品,而这项工作则可以追溯到祖师那纳克时期。那纳克当年在周游各地时就已经收集整理了许多圣徒的作品。这一次,将这些作品收入书中,也都是经过阿尔琼重新审订的。据说,阿尔琼除了将已有的虔诚派和苏非派圣徒的作品经过筛选收入书中外,还曾向有关人士发出信息,收集与他同时代重要人物的诗歌。
到了第十任祖师格宾德·辛格(Gobind Singh)时期,《阿迪·格兰特》已经有多种字体的写本存在。1705年,格宾德·辛格利用了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重新编辑、整理和补充了《阿迪·格兰特》的内容。这一次,他把他父亲——第九任祖师德格·巴哈杜尔(Teg Bahadur)在教徒中广为传诵的诗歌也收了进去。他的这次编辑使《阿迪·格兰特》成为最后的定稿,即今天人们所见到的样子。
(二)作者情况
《阿迪·格兰特》所收的诗歌共5871首。涉及到的作者共36人。这36位作者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六位锡克教祖师,见下表:祖师姓名诗歌数量(首)1.那纳克9742.安格德(Angad)623.阿马尔·达斯9074.拉姆·达斯6795.阿尔琼22186.德格·巴哈杜尔115除此之外,还收有15位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圣徒的诗歌778首。这些诗人中,格比尔达斯(Kabir Das)、谢赫·法利德(Sheikh Farid)、纳姆德瓦(Namdeva)、苏尔达斯(Sur Das)和勒维·达斯(Ravi Das)等都是印度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
《阿迪·格兰特》的作者名单中还有第三类人物,他们都是前几任古鲁身边的人,都曾为锡克教做过宣传鼓动,或者对锡克教祖师的功德进行过歌颂。共4人,诗17首。
第四类人被称为“婆特”(Bhatt)。“婆特”本指那种四处游荡进行宗教考察的修士,也是婆罗门的一个称号,但此处的“婆特”专指在祖师身边服务、为祖师歌功颂德的锡克教圣徒。共11人,诗121首。
(三)主要特点
《阿迪·格兰特》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从作者的队伍看,除了有六位祖师的作品外,还有其他人的作品。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而其他人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虔诚派和苏非派的作品。这就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锡克教的经典中包含有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观点,表现了对这两派观点的吸收和继承。第二,锡克教不是一个封闭的、狭隘的宗教,而是一个面向各个宗教,尤其是面向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开放的宗教。而且,这并不影响锡克教本身的独立性。第三,锡克教虽然面向各个教派,但也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像虔诚派和苏非派那样,使自己与教派主义和旧的传统势力划清界限,以推进社会改革与进步。所以,这对于印度社会,尤其是对中世纪的印度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阿迪·格兰特》收入那么多诗人的作品,使它具有了特殊的文献学价值。因为有许多作品在这里得到保存,得以流传。而且,这些作品经过严格的审订,保存了原貌,是很可靠的版本。
(2)从内容看,《阿迪·格兰特》中收入六位祖师的诗歌共4953首,约占全部诗歌的84%。这就保证了《阿迪·格兰特》的内容以祖师们的宗教训诫为主。但是,《阿迪·格兰特》里的诗歌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宗教信条,事实上,其中也不乏文学性较强、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这就使这部书成为具有文学价值的文献,尤其对中世纪旁遮普语文学来说,更加重要。
在宗教训诫的作品中,既有哲学思想的阐述,也有修行原则的阐述。在哲学思想方面,有些内容与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是一致的,如在本体论上的一神论观点,以及无形论观点。在修行方面,突出了信仰的虔诚性,反对偶像崇拜,主张个人道德的完善,这也是与印度教虔诚派和伊斯兰教苏非派相同的地方。但同时也强调了修行的世俗性,这是与虔诚派和苏非派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很重要,它体现了一种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也符合大多数信徒的意愿和生活理念。
(3)从编排形式和编排次序看,《阿迪·格兰特》有自己的特色。
《阿迪·格兰特》现在的通行版本共1430页,已经成为固定的版式,不管到哪里,也不管什么文字的版本,都是1430页,而且不同版本同一页码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引用时只标明页码就可以。
《阿迪·格兰特》的编排很有意思,既照顾到祖师们的权威性,又照顾到全部诗歌的调式和韵律。《阿迪·格兰特》的全部诗歌分别属于31个主要调式和6种体式。全书共分33章。第一章主要是祖师那纳克的诗歌(1~13页)。这一章又为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那纳克完整的诗,第二部分有他一些零散的诗,还少量摘录有其他祖师的诗。第三十三章(1354~1430页)有祖师德格·巴哈杜尔的诗,其余为一些杂诗。从第二章到第三十二章(14~1353页)则是按31个调式编排的。在同一个调式里,那纳克的诗排在最前面,然后是其他祖师的,再后是虔诚派诗人们的诗以及其他人的诗。
六位祖师的作品中,第二任祖师安德格的诗最少,其余五位祖师的诗都比较多。一般认为,这五位祖师诗歌中的主要部分构成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代表着锡克教的根本精神和基本教义。
二、那纳克的文学创作
从上一节末尾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在《阿迪·格兰特》中,祖师那纳克的作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他的作品不仅在锡克教中被奉为至宝,在中世纪旁遮普文学中也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选译他的几首诗。
(一)那纳克诗歌的哲理性
关于那纳克的哲学思想,将另文论述。这里,我们要谈的是,他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艺术手法。
他有这样三首诗:
身体之屋沙建造,世俗之浪会冲掉,
在生活的大雨中,它不过是个水泡。
生物啊,仔细瞧,伟力来自主名号。
这首诗告诫人们,人的身体是脆弱的,个人是渺小的,只有主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宇宙生灭的法则。因此,要时时不忘念诵主的名号。诗人在这里把身体比喻为沙子堆起的房屋,雨水中的气泡,讲的是一种人生乃至宇宙变化的道理,有点像佛教所说的“无常”和“刹那生灭”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