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影响电网运行体系的风险因素、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方法、建立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研究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电网 风险 在线评估
一、 前言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电网的运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就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影响电网运行体系的风险因素
电力网络故障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因素构成。外部因素包括气候灾害、地质灾害、人为事故等;内部因素包括:(1)集约化风险:大运行体系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管理差异,大运行体系是一个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其集中管理的业务层面涉及到整体监控、自动化主站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管理等等,因此涉及到的流程和业务随之增加,从而,在大运行体系的管理模式下,调控工作需要更加的全面且具体,故其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2)硬件风险:设备本身存在安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并显现出来,导致电网事故;(3)管理风险:内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功能漏洞而导致故障,以及技术上操作经验缺乏,在操作调度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导致故障;(4)系统出现死机或者崩溃等情况导致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事故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电网的内部运行管理问题。由此可见,内部因素是可控风险因素,因此,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最大范围的控制内部安全因素引发的电网故障,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增了电网设备监控管理和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管理、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建设与运维、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管理、调度业务范围扩大等业务,电网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就成为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首要问题,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是电网调控管理的首要目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强化风险排除和控制的技术措施,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设计,增强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增强对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将人工和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风险和事故处理方案,针对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的演练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人员的抢险水平,将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提高管理水平。
三、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方法
1.健全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者对于相关的管理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定级以及监管和追踪,以采取更好的措施实现电网运行的正常化和安全化。完善的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初级阶段就是风险建模,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风险信息的挖掘,以此提出全面准确的风险管理因素,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方便。风险的评估階段则是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管理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前阶段的风险评估因素进行检测,获取电网运行中的各种风险状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监管和红纸,并根据风险状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采用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
上文中提到,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开档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一开放性的管理模式还不健全,因此说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以实现风险驱动的安全运行和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
3.建立多视角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多视角多层次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这样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和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施工现场的同步监管、同步控制和同步跟踪了解,同时多视角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信息能够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可视化的运行管理方案,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4.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
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不仅机制要健全,管理要开放,信息要可视,同时还需要采取高科技进行风险管理,以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因此说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四、建立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
配电网的设备在使用期限内,使用的时间与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之间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虽然每台设备具体发生故障的次数、频率和使用寿命不尽相同,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故障发生的规律。设备的故障频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偶发期和耗损期。对故障发生时期的规律进行分析得知,设备的整体性能是不断变化的,对设备的关键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设备未来运行的状态和趋势。同时,选择在配电网中得到应用的,准确、完整的状态量作为状态评价指标,建立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
建立设备状态量的参数体系,将设备的运行状态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评价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第二次评价不同设备每个部件的性能状态,第三层对各状态进行量化取值;创建每层状态的评价标准,按照规定标准对第三层的状态进行模糊赋值并计算前两层的设备状态量化值,从而得出设备的状态评价结果;根据当前设备的评价结果,利用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综合计算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计算出设备的风险值,以该数值为依据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基于风险值划分风险级别,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具体应用情况的不同,划分出不同数量的风险等级。
五、风险评估研究的展望
现阶段电力系统的传统性风险评估大多是使用到较大的电网中,没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对传统的风险评估实施改进并加以拓展,符合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征及系统的结构;传统性的可靠评估在运行风险的评估中是电力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算出运行的安全状态,对元件的停运可以按照运行中工况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在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统计的状态下,充分的运用模糊理论及专家给出的相关的经验,提供出设备的停运因素大小是一种及时可行的解决措施;在电力系统中装置在线监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安装,并且对设备的工况运作数据的状态能够在线被输送给调度中心,进而逐渐完成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资源的数据库。
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对存在的风险实施综合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能够分为两种风险评估,这两种风险评估分别是系统级的运行风险评估及元件级的运行风险评估;在电力系统遇到相关的干扰之后,系统不会违背母线的电压约束及线路上的热稳定约束,而是依然可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风险评估同时可以使用到电力系统的连锁故障解析中,连锁故障虽然产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却能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连锁故障的运行风险评估被当作了新的探索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的连锁故障的风险评估手段进行综合的考虑,通过应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技术来预算出电力系统存在的连锁故障的威胁指数,进而进行相应的预防策略;风险评估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制定出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用于改良电网运行中的安全状态,制定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满足了经济性与安全性的两者兼顾,达到了降低电力系统风险的效果,同时符合了经济性的要求与优化控制的措施。
六、结束语
只有加强对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的研究,才能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涛.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 科学时代·下半月.2013(3):166-168.
[2] 盛文仲.浅谈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6-18.
[3] 王文鹏.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经验交流.2013(6):66-69.
【关键词】电网 风险 在线评估
一、 前言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电网的运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就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影响电网运行体系的风险因素
电力网络故障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因素构成。外部因素包括气候灾害、地质灾害、人为事故等;内部因素包括:(1)集约化风险:大运行体系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管理差异,大运行体系是一个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其集中管理的业务层面涉及到整体监控、自动化主站维护、继电保护系统管理等等,因此涉及到的流程和业务随之增加,从而,在大运行体系的管理模式下,调控工作需要更加的全面且具体,故其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2)硬件风险:设备本身存在安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并显现出来,导致电网事故;(3)管理风险:内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功能漏洞而导致故障,以及技术上操作经验缺乏,在操作调度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导致故障;(4)系统出现死机或者崩溃等情况导致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事故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电网的内部运行管理问题。由此可见,内部因素是可控风险因素,因此,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最大范围的控制内部安全因素引发的电网故障,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增了电网设备监控管理和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管理、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建设与运维、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管理、调度业务范围扩大等业务,电网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就成为电网调控运行管理的首要问题,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是电网调控管理的首要目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还应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强化风险排除和控制的技术措施,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设计,增强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增强对电网系统的检修与排查力度,将人工和系统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风险和事故处理方案,针对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的演练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人员的抢险水平,将发现风险、控制风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提高管理水平。
三、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方法
1.健全电网运行方式风险管理机制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者对于相关的管理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定级以及监管和追踪,以采取更好的措施实现电网运行的正常化和安全化。完善的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初级阶段就是风险建模,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风险信息的挖掘,以此提出全面准确的风险管理因素,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方便。风险的评估階段则是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管理者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前阶段的风险评估因素进行检测,获取电网运行中的各种风险状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监管和红纸,并根据风险状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采用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
上文中提到,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开档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透明性,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这一开放性的管理模式还不健全,因此说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以实现风险驱动的安全运行和风险管理目标的完成。
3.建立多视角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
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多视角多层次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这样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和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施工现场的同步监管、同步控制和同步跟踪了解,同时多视角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信息能够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可视化的运行管理方案,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4.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
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不仅机制要健全,管理要开放,信息要可视,同时还需要采取高科技进行风险管理,以实现最好的管理效果,因此说实现电网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四、建立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
配电网的设备在使用期限内,使用的时间与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之间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虽然每台设备具体发生故障的次数、频率和使用寿命不尽相同,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故障发生的规律。设备的故障频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偶发期和耗损期。对故障发生时期的规律进行分析得知,设备的整体性能是不断变化的,对设备的关键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设备未来运行的状态和趋势。同时,选择在配电网中得到应用的,准确、完整的状态量作为状态评价指标,建立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具体的创建步骤如下。
建立设备状态量的参数体系,将设备的运行状态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评价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第二次评价不同设备每个部件的性能状态,第三层对各状态进行量化取值;创建每层状态的评价标准,按照规定标准对第三层的状态进行模糊赋值并计算前两层的设备状态量化值,从而得出设备的状态评价结果;根据当前设备的评价结果,利用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和计算公式,综合计算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计算出设备的风险值,以该数值为依据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基于风险值划分风险级别,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具体应用情况的不同,划分出不同数量的风险等级。
五、风险评估研究的展望
现阶段电力系统的传统性风险评估大多是使用到较大的电网中,没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对传统的风险评估实施改进并加以拓展,符合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征及系统的结构;传统性的可靠评估在运行风险的评估中是电力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推算出运行的安全状态,对元件的停运可以按照运行中工况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在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统计的状态下,充分的运用模糊理论及专家给出的相关的经验,提供出设备的停运因素大小是一种及时可行的解决措施;在电力系统中装置在线监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安装,并且对设备的工况运作数据的状态能够在线被输送给调度中心,进而逐渐完成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资源的数据库。
电力系统的风险评估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对存在的风险实施综合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能够分为两种风险评估,这两种风险评估分别是系统级的运行风险评估及元件级的运行风险评估;在电力系统遇到相关的干扰之后,系统不会违背母线的电压约束及线路上的热稳定约束,而是依然可以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风险评估同时可以使用到电力系统的连锁故障解析中,连锁故障虽然产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却能够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连锁故障的运行风险评估被当作了新的探索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的连锁故障的风险评估手段进行综合的考虑,通过应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技术来预算出电力系统存在的连锁故障的威胁指数,进而进行相应的预防策略;风险评估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制定出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用于改良电网运行中的安全状态,制定出的风险控制措施满足了经济性与安全性的两者兼顾,达到了降低电力系统风险的效果,同时符合了经济性的要求与优化控制的措施。
六、结束语
只有加强对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的研究,才能使电网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涛.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 科学时代·下半月.2013(3):166-168.
[2] 盛文仲.浅谈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6-18.
[3] 王文鹏.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在线评估[J].经验交流.2013(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