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生物胶粘堵肺大泡3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生物胶粘堵肺大泡效果.方法 对35例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大泡穿刺,抽出部分大泡内气体,注入生物胶,使肺大泡粘连闭合.结果 术后观察6个月~3年,治疗后的肺大泡均不同程度减小或消失.结论 采用生物胶粘堵治疗肺大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经腹部B超证实有或无脂肪肝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1例,探讨NAFLD人群中冠心病发病情况及NAFLD与冠心痛的关系.结果 对入选人群进行年龄分层后分析显示,3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痛、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NAFLD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NAFLD组冠心病发病平均年龄较对照组提前.但Logi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Ruedi和Augower分型为Ⅱ型和Ⅲ型Pilon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Ⅰ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Ⅱ组给予有限切开钢板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Ⅱ组优良率为90.00%,与治疗Ⅰ组(73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支原体肺炎对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入院后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自然杀伤(NK)细胞相对活性、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NK细胞相对活性、CD3+百分比及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急救中系统监测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急诊救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满意度(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95,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 探讨短期高渗盐水(HSS)合并大剂量呋塞米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入院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6±16.5)岁,在限水、常规药物(洋地黄、ACEI等)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大剂量呋塞米(120 mg/d)静脉应用,B组接受大剂量呋塞米(12
目的 对LAM双管喉罩耳前瘘管乳突根治手术麻醉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双管喉罩用耳前瘘管乳突根治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用药量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需行耳前瘘管乳突根治术全身麻醉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E组)和喉罩组(L组).E组和L组麻醉诱导期用药量相同,诱导用药后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记录人工气道建立时间,麻醉过程分别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麻醉结束后分别记录清醒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优势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187例,肾结石长径2.0~5.5 cm,平均2.8 cm,B超引导下选取肾盏穿刺,扩张经皮肾通道至F16,行经皮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187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单通道取石165例(88.2%),双通道取石22例(11.8%),一期
目的 探讨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切断术的两种方式(颈侧切舌咽神经、喉上神经切除术与单纯性舌咽神经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喉上切断术(以下简称“术式一”)和13例颈侧切入路单纯舌咽神经切断术(以下简称“术式二”)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式一”术后随访3个月~3年,随访中位时间为15个月.12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住院时间为(21.5±3.3)d,切口疼痛时间(2.3±0.5)h,伤残患者8例,死亡3例,并发症6例.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应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最佳的麻醉方案。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45例AMI并于12 h内成功施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AMI后第2天、第1周、第1个月监测心脏生物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的血浆浓度;测量AMI后3个月时左心功能[选取左室射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