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家的好儿媳共和国女将军——邵华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毛新宇的母亲,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
  今年6月19时30分邵华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
  去年3月23日,她的丈夫、84岁的毛岸青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邵华曾写下这样的文字“阵阵夏风吹过院子里的哭松哀柳,声声呼唤,万行泪水,漫过我的心灵,岸青走了,它给我永远的泪打春花的三月”。
  邵华生前,我们多次访问过邵华将军。北京西山一个宁静的院落,邵华家中走廊摆放着许多花卉,美丽多姿,郁郁葱葱;客厅东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大幅油画:西面墙上挂着邵华将军拍摄的12幅彩色的舞蹈作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充满文化色彩和艺术气息的家庭。
  坎坷人生尽朝晖。邵华将军出生在延安,是烈士陈振亚的女儿,母亲张文秋也是老革命,邵华从小经历坎坷,历经磨难。
  那是1942年,年仅5岁小邵华随父母和150多个共产党人、八路军到新疆帮助建设,被新疆军阀盛世才一同投进了黑牢。
  童年时的邵华有4个年头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的。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和身体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疤瘢和火烫的烙印。如此可怜的小邵华,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邵华是毛主席的好儿媳、岸青的好妻子、新宇的好母亲。她继承了毛氏家族的血脉,精心培养后代,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方面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个玩笑“亲上加亲结良缘”
  
  岸青和邵华夫妇结为良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邵华将军的母亲张文秋是老红军,她的两个女儿思齐和邵华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不知是历史的机缘,还是命运的安排。
  那是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的第二天,大家都向他俩道喜,希望早生贵子,毛主席却说:别人祝你早生贵子,我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张文秋说好啊。这本来是个玩笑,后来大女儿刘思齐真地嫁给了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二女儿邵华嫁给了弟弟毛岸青。
  邵华将军讲:哥俩经常骑车到我家玩,岸青心粗,鞋子坏了,袜子掉到鞋里也不在意,妈妈就帮他到街上修鞋,衣服脏了帮他哥俩洗,还做好吃的给他哥俩吃。毛主席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这二个孩子,开慧妈妈去世早,二个孩子需要情感上的呵护。我妈妈以博大慈母的胸怀关照这两个孩子。只要义务和责任,不要特殊和照顾。1957年10月,毛岸青在苏联修完学业后,从北京到大连休养。从那时起,我开始与毛岸青通信,甚至在闲暇的时候陪姐姐一同到大连去看望他。毛泽东知道我们交往的消息后,便写信给毛岸青问他的想法。
  我并不知道主席怎么知道的,可能是通过岸青那边了解到我们之间在通信,后来父亲也问过我,是不是你们常写信,是不是互相在鼓励,互相在安慰,我说是的。所以直到最后,主席后来给岸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谈到听说你们俩经常通信,对我还进行了一个评价,说邵华是个好孩子,你们是不是有做朋友的意思,那个时候确实我们也是有进一步感情升华的想法。所以我觉得作为主席来讲,作为父亲来讲,他对自己的孩子,不光是学习,另外,生活、感情世界他还都是给予关怀和指导的。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毛泽东虽然没有参加婚礼。毕竟生活条件比刚建国的时候要好,不再像毛岸英结婚时,只送了件旧大衣。毛泽东送给邵华一块手表,还为儿子的小家送了个大件,一台熊猫牌收音机。毛泽东非常满意这桩婚姻,这不仅因为邵华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更因为有了这个婚姻,两家再次亲上加亲,婚礼是由大连市委,市政府主持的。邵华高兴地说,父亲送给我的一块表,直到走不动了,我才收藏起来;送给我们的还有一台国产的、南京出的熊猫牌收音机,这台收音机现在还在我们家里摆着,虽然不能用了,但是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非常珍贵的。
  邵华和岸青在大连度过了一段新婚岁月之后,于1962年回到北京看望父亲毛泽东。毛泽东嘱咐他们。不要忘了已故的妈妈杨开慧。
  她继续讲:我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求学。我们结婚后,第一次见父亲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新媳妇应该回去,回韶山去见见韶山的父老乡亲。那个时候我们的外婆也还健在,说你们应该回去看望外婆,应该去给你们的妈妈杨开慧扫墓。所以,后来我就和岸青遵照父亲的指示,到板仓看望了外婆,就到了韶山。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有很多乡亲的辈分我还都搞不清楚,但是他们对我们确实也都是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护,也说了很多祝福的话。第一次湖南之行,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岸青与邵华1962年结婚,双双牵手已走进了“红宝石之婚”,可谓是风风雨雨、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互帮助、共尊老人、相夫爱子的知心爱人。
  邵华将军相夫教子、家中琐事、家族中的大事、社会上和工作中的事情、还有自己事业的追求,里里外外都得邵华拿主意,的确很辛苦,能撑起这个家真的很不容易。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跟邵华将军说:读了您写的《毛泽民之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后,感觉写得很伤感、很亲切、字里行间处处透着人性和美好。浪漫的诗情、艰辛的画意,把我带进了领袖博大的胸怀之中,感受领袖失去亲人和亲人失去领袖的心情。带我们与领袖的亲人一同追寻毛泽东之路。当我读到“黄鹤已去楼依旧,睹物思人泪无声。面对明月,问一声:父亲您在他乡还好吗?让星星捎去遥远的祝福”,不觉已经泪流满面了。
  邵华紧接着说:刚进城时想读书,一次在中南海,我出乎意料地向毛主席说我想读书的要求。主席认真地说“孩子,你愿意学习,这很好嘛,这个事我让秘书同志来帮你办”。邵华从此开始读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
  邵华从小酷爱文学,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参加工作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1990年,在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她主编了画册《骄杨》。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和毛岸青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27本,500多万字。同年还与薛启亮同志出版了《我们的同辈》丛书,该丛书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1994年,创作了7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并担任总监制;1995年,为庆祝“世代会”的召开,策划了电影《杨开慧》、电视剧《寻觅骄杨》并担任文学顾问;199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她策划并参加了军民重走长征之路的活动,主编 了7集电视专题片《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同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策划组织了大型“毛泽东诗词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8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该篇曾编人中学课本。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出版了大型风光片《我的祖国》;2000年10月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毛岸英牺牲50周年座谈会,歌颂了领袖和烈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99年至2000年她还相继出版了大型摄影专题《海之南》、《百花争妍》、《菊》、《荷》、画册《伟人瓷韵》。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了“舞蹈摄影展”。我很荣幸被邀参加了开幕式。看了邵华的摄影展,人们似乎看到了邵华人格的魅力和人格力量,以及积极奋发的人生观展现。
  邵华对舞蹈摄影出于热爱和迷恋,经过了二三年的实践和拍摄100多台演出,可以看出,她有了越来越多的自我意识和摄影独创性。
  还有最新出版的由毛岸青、邵华主编。江英、马金忠副主编编写的《毛泽东手书诗词真迹典藏》上下两卷。上卷收录了61首。有若干与诗词创作相关的书信真迹和不同时期的题词、题字、签名手迹;下卷收录了毛主席喜爱的历代古诗224首,以及毛主席手书156首古词的真迹175例。看着邵华写的书和做的光盘,常常不知觉地已经热泪盈眶,我为儿时的小邵华伤感;为少儿时代的邵华由毛主席安排读完了小学后,又考入北京大学而幸运。
  邵华将军是毛氏家族的好儿媳。是岸青的好妻子,是新宇的好母亲,是人民的好女儿,是社会需要的人。她虽然身在一个不平凡的家庭里,却始终有着一个平凡女人所有的美德,围绕在家庭、丈夫和儿孙身边,服侍身体欠佳的丈夫,精心培养儿孙。这是我早就感触到的,因为这些的感触和感动。所以才促使着我一定要采访邵华将军,亲临感受有着特殊身份女将军的风采。
  采访交谈中,邵华总是带着微笑,温柔的话语,善良信任的眼神,话语中处处透着大家风范和将军的风度。
  我们的交谈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聊天,所以也显得自如和坦诚。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访问邵华将军时,她讲“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我写了《毛泽东之路》等等的这些文字面世,我是很惶惑的。和别人不同。作为儿女,父亲在我们心中不仅是那个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人,他更是我们的父亲。很多时候,我是没有办法将他只看做这两种角色中纯粹的一种的,于是我的文字就这么在两者的形象之中滑来滑去。和别人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比较,我觉得愧疚而恐慌,我连一篇好的文字都拿不出来,拿什么来安慰自己呢!邵华继续说:“怀念不比挂念。挂念终究还有一个远方的人。让你的思绪不时地欢欣或痛苦。怀念是没有希望的,只能在那些父亲停留、居住的地点想象他当年的种种情况,只能看着那些与他有关的物件黯然神伤。这时我便去写一段文字出来,积久了,就有了这些回忆的片段,以为这样可以摆脱一些莫名的偶尔的愁绪。现在才知道,那些东西已成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正如别人在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样,那种隐隐幽幽的绵远的忧伤,就这样伴着我了。于是才写下了这么多纪念父亲的文字和拍摄了这么多的照片。这是寄托哀思最好的办法。”
  采访结束时,邵华带着伤感的语气说:父亲匆匆离去,把思念全部留给了我,留下我一个人。照顾好岸青父子和小孙孙是我的全部责任,不然怎么对得起父亲对我的厚爱。我把做好家庭中每一个件事情都看成是对父亲的一份孝心、我的一份安心。
  
  慈母严师育后代
  
  邵华为毛氏家族的后代健康成长,对儿子新宇精心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慈母,又是严师。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目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师职研究员。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新宇2000年9月进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历史研究部,攻读博士学位。三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特别是解放战争史。学习了毛主席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大量著作和军事文电,学习中外军事通史和军事理论。2003年博士毕业后,2004年续读博士后,也毕业了。他将重点把研究毛主席的军事战略和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新宇妈妈笑着讲:为借书,毛毛还闹了个笑话,毛毛在军事科学院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我知道他有个习惯好在书上划重点,我还提醒他,不能在书上划重点,这是借来的书,你要保护好,不能像自己的书一样。
  新宇妈妈认真地继续讲着:“平常我们俩如有相同爱好的书。都是新宇一套,我一套,我的书一般不借给他看,为了保存好我不划,他的书都划,借给他就等于给了他。新宇的论文完成后,借的书还给了图书馆。第二天,军科图书馆馆长就找我说:部长您看怎么办,新宇借的书都给划重点了。我说怎么办呢,那就买下来吧。馆长说其中有些是孤本。”这时我追问:后来怎么办了?邵华喝了口水说:“到现在也不知如何是好。”说完,我俩都笑了。
  邵华继续讲:当时我就提示毛毛(新宇小名)不该这样做时,毛毛还振振有词地说:“爷爷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说爷爷的确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话,爷爷的文电书籍的确都有划道和眉批,可那是爷爷的工作。是在自己的书上划道呀,你借的书是公家的书啊。
  新宇像爷爷毛泽东一样喜欢吃红烧肉,还要大块大块的。有一次邵华让新宇到香格里拉饭店实习。从铺床单开始,到洗衣部、财务部、厨房都干过。厨房是他最爱干的,菜做好了,师傅拨出一点点给他尝尝,然后端盘送给客人。真好吃呀,本来新宇就胖,这一星期就胖了好几斤,妈妈看这样可不行,赶快把儿子给召了回来。哈哈,我们都乐了。
  2003年12月26日9点58分,就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诞辰日里,新宇的爱人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产下七斤三两的胖小子。天从人愿,一个胖敦敦的,虎头虎脑的小子出世了。真是上天赐予毛泽东最好的生日礼物。
  邵华还高兴地说:2003年12月26日这天晚上,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江泽民高兴地招呼新宇说:祝贺新宇当爸爸。
  2005年1月2日小东东刚满一岁,邵华将军与儿子毛新宇一家抱着小东东到达韶山。他们首先来到毛主席铜像广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小东东还挺懂事地整理花篮的飘带;随后他们来到纪念馆、故居。在滴水洞,一进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卧室,小东东就“爷爷,爷爷……”地叫起来。他还趴在毛泽东主席曾经用过的书桌上,用毛笔在签名本上画起来。新宇说在返乡过程中小东东表现出非凡的与曾爷爷的亲情。对家乡的故居和一草一木都有特殊的缘分。
  初做奶奶的邵华,因她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一个地道专业的摄影家。用数码相机为小孙子拍了许多照片,过着温馨幸福的退休生活。
  作为作者,我们很荣幸地采访了邵华,也高兴地抢拍下了20个月大的小东东在家门前与小狮子比武的照片。小东东和曾爷爷一样,下巴有一颗痣。现在聪明伶俐的小东东已经4岁多了。
  现在邵华走了,她不愧是毛家的好儿媳妇。当我们看着毛新宇在追悼会后,双手抱着妈妈的遗像走出殡仪馆时,我们的眼泪不停地流,新宇的爸爸妈妈都没了,好可怜啊。我们悲伤的心疼久久不能平静,写点文章是我们怀念她的最好纪念。
  希望邵华一路走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