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新:大量时间在找钱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作为免疫学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回国发展?
  廖化新:坦白讲,同国内相比,我在美国能得到的各项支持都是世界一流的,包括经费和科研条件。因此当时有很多人希望我不要放弃那么好的资源,应该既保持资源,又能为国家做些事情。但我觉得如果不踏实来做,这件事情我就做不好。实际上回到国内也得到了非常良好的政府层面支持,比如珠海市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场地,广东省创新团队也给了我们3000万元的支持,我还有非常好的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加入,所以泰诺麦博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开端。
  E: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医药研发方面的创新水平?
  廖化新:中国整体生物新药研发的水平几乎是百花齐放的状态。有非常先进的、成熟的抗体研发技术,有那么多人积极参与,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在新药研发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
  我并不反对国内目前的仿制潮流。这是历史的必然,很多时候一定是先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别人去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驾轻就熟,这也是在没有新技术、新理念的情况下一种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但中国的未来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不能什么事情都跟在别人后面。
  创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积累肯定就没有创新。所以我们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做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美国之所以有很多创新,正是有其技术研究作为背景。
  E:在您看来,过去的时间里国内医药创新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廖化新:整体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引进先进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近两年的支持力度较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光是要做中国制造,还要打造中国品牌。做一些原创的东西,不仅要瞄准中国市场,还要瞄准国际市场,我们现在能拿得出去的东西还是不多。
  这次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旨就是本土企业在中国如何进行创新,进入医药研发强国的行列。我认为,需求带来技术,技术推动创新。全世界已经批准上市用药的抗体大概有60多个,中国上市应用仅有10个,因此还是要靠一流的技术和理念来推动医药行业创新的发展。值得期待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各地的地方政府,对医药行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好。
  E:目前就您的公司而言,最缺的是什么?
  廖化新:生物新药最需要的,实际上就是大量的资金支持。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到现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融资上,这些时间我用在实验室可能会更有价值,但目前我的实验室,除了人员开销之外,每一个月大概都是几十万美元的投入。当然我也相信,这种局面一定会随着团队的逐渐壮大,各类专业人士的聚集,而逐渐得到改善。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经济面临全面转型与升级的当下,国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创新驱动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2016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堪称未来5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领纲性文件。其中“坚持创新驱动”是该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何创新?这是整个医药行业翘首以待的问题,也是国家各医药相关部委的重点工作。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在出席第八
期刊
影响任何产业发展的因素无外乎三方面: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和产业政策。医药产业同样如此。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原会长于明德,就各方面影响医药产业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的预判是:虽然产业未来挑战很多,但总体走势向好。  宏观挑战  过去10年,中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增长,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4211.3亿元,利润为352.6亿元,到2015年,这两个数字
期刊
“可以预期,新版医保目录的容量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更多创新的优质、高效的药品将被收录。”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如是说。  9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医保目录调整通知”)。这是时隔七年后,医保目录调整的再次启动。  据王东进介绍,医保
期刊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而且直接影响中国制药行业接下来的格局与走向,这是业界共识。按照数据统计,2015年国家4万亿元的卫生总费用中,药品的费用支出占到36%,这其中,有57%的药品费用发生在医院。  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朱洪彪承认,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庞杂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有众多利益诉求方,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间一定要取
期刊
2011年堪称医药工业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在此前的大多数年份中,医药工业增速都在20%以上,也赢得了医药行业“黄金十年”称号,但之后的5年,医药行业增速急转直下,一路下滑,去年首次出现低于10%的现象。  面对此种情况,诸多行业专家和分析人士直言“医药工业的寒冬来了”,行业增速下滑趋势未来数年内或难有改观,“最困难的时期也许是2016年或者2017年,走势与整个GDP趋同”。  有此预测的原因在于随
期刊
自“7·22”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开展至今,一方面,大面积的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和规范性问题被公诸于世。另一方面,核查工作从最早大家认为的运动式核查已经逐步常态化。  10月30日下午,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期间,CFDA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主任丁建华回顾了核查中心一年多来的做的具体工作,包括核查怎么做,发现的问题,并对国内临床数据核查进行了全面反思:为什么这次会查出这些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
期刊
吴晓滨 辉瑞中国区总裁  国家医药工业搞得好不好,能不能真正出来创新药、高质量的仿制药,其实最关键的是政策问题。中国的人才不成问题,国外科研机构中研发部门的40%都是中国人;中国的资金也不成问题,在中国,企业的融资过亿不是稀罕事;中国的政策才是影响医药生态的根本。政策好了,资金,人才和潜力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研发创新的高潮也就会来临了。  但是仿制药同样重要,仿制药供应了国家80%以上的公众用药量
期刊
E:三生制药并购中信国健的意义如何体现?  娄竞:并购中信国健,可以说使三生制药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公司。这起并购使得三生旗下拥有了三个重磅产品益比奥、特比澳和益赛普,再加上在研16个国家1类新药和3万升的单抗产品生产基地,近2000人的庞大销售团队,三生制药在软硬实力上,都显现出了领军企业的面貌。  E:三生制药这两个月来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和阿斯利康的合作,一个是3万升单抗
期刊
E:能否请您总结一下康辰作为创新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走过的弯路和经验以及未来规划?  王锡娟:目前来说康辰还是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公司,但康辰的特点就是专注于原创新药。我们之前是产学研一体,研发依托于大学和知名的科研院所,但最初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实际上大多来源于人力、物力、财力。由于产品基本都是密集地进入临床阶段,而现在临床试验在国外差不多要10亿美元,最高甚至到20亿美元,所以对于康辰来说确实是
期刊
E:从您的感受而言,葵花药业上市前后有什么变化?  关彦斌:最大的不同是葵花药业更加自觉地按照一个公众公司的标准自我从严要求。没上市之前,葵花药业是有限数量的内部股东的公司,而上市之后,则变成了公众公司,是股民的公司,理应受到严格的监管。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则更加要心存敬畏,既包括对国家监管政策的敬畏,也包括对股民的敬畏。我想这是最大的区别。  E:每年出现大量儿童用药安全问题,葵花作为一个儿童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