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关于端粒酶在细胞增殖、衰老和细胞癌化及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愈益引起生物学家的重视,是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端粒酶是一个蛋白质-RNA复合物,由端粒酶RNA、端粒酶协同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组成,通过一种称为爬行模型的机制维持染色体完整,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补偿细胞分裂时缩短的端粒。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90%人肿瘤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细胞端粒酶阳性,人正常体细胞为阴性。端粒酶活性的早期激活可能是恶变的一个重要信号。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癌变组织的临床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这为癌症的前期临床治疗和控制提供了生化基础。因此,针对人体不同组织癌变后其端粒酶活性变化进行综述。
关键词:癌变组织;端粒酶;人体
1 膀胱癌组织
孙颖浩等的研究结果提示:膀胱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与肿瘤分期有关,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更易出现端粒酶活性表达,提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是否呈浸润性生长和预后有关。
2 肺癌组织
张京岚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7.2%(34/39),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0%(2/20),良性病变的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阴性;端粒酶表达阳性的癌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癌细胞,考虑在癌旁组织中存在有一定增殖活性的细胞,从而使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低表达;端粒酶表达在肺癌不同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分化度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其表达的强弱,各组织类型间有一定的不同,其中未分化癌表达最强,其次为鳞癌,提示端粒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一定相关性;Ⅰ期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5%(9/12),表明肺癌早期端粒酶即有一定程度表达;端粒酶表达阳性例数明显高于病理阳性例数,表明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端粒酶表达可做为鉴别癌性胸水的指标,因例数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3 鼻咽癌组织
彭宏等的实验提示:88.1%鼻咽癌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96.4%)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1.4%),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5),且临床晚期(III、IV期)端粒酶阳性率(100%)高于临床早期(I期、II期)病例(76.2%),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发展有关;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是对以往血清EB病毒抗体测定的一种有效补充,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VCA-IgA的检测可能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由于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的改变与肿瘤的转归、复发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极早期的微小病灶已有表达,而且100%复发性鼻咽癌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VCA-IgA的检测可能更有利于鼻咽癌微小残留病灶的早期发现和肿瘤复发的早期预测。
4 食管癌组织
赵春芳和陈朝伦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内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84.8%(28/33),癌旁组织也有11%为阳性,这可能与部分癌旁正常组织存在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关。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癌病人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5 胰腺癌组织
许元鸿等报道,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92.3%(36/39),11例胰腺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并且未发现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分期,转移和浸润的关系。由此表明,端粒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6 子宫颈癌组织
乔玉环等研究发现:不仅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而且CIN(为癌前病变)中也表现为阳性,而慢性炎症及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并且CIN和宫颈浸润癌中端粒酶活性存在明显数量的差异,可认为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早期,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的高低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化越差,端粒酶活性越高,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体积大小、临床分期无关,提示端粒酶可能成为肿瘤浸润性的一个预测性标记物。
参考文献
[1]周爱儒,等.生物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孙颖浩,卫立辛,许传亮,等.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8):453455.
[3]张京岚,胡尚基,崔旭,等. 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67268.
[4]彭宏,王希军,杨光彩,等.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4):289-291.
[5]许元鸿,富伟能,郭仁宣. 胰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6):427428.
[6]乔玉环,张梦真,史惠蓉. 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0):483485.
关键词:癌变组织;端粒酶;人体
1 膀胱癌组织
孙颖浩等的研究结果提示:膀胱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与肿瘤分期有关,浸润性和晚期膀胱癌更易出现端粒酶活性表达,提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是否呈浸润性生长和预后有关。
2 肺癌组织
张京岚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7.2%(34/39),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10%(2/20),良性病变的组织中端粒酶表达阴性;端粒酶表达阳性的癌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见癌细胞,考虑在癌旁组织中存在有一定增殖活性的细胞,从而使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低表达;端粒酶表达在肺癌不同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分化度及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其表达的强弱,各组织类型间有一定的不同,其中未分化癌表达最强,其次为鳞癌,提示端粒酶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一定相关性;Ⅰ期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5%(9/12),表明肺癌早期端粒酶即有一定程度表达;端粒酶表达阳性例数明显高于病理阳性例数,表明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端粒酶表达可做为鉴别癌性胸水的指标,因例数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3 鼻咽癌组织
彭宏等的实验提示:88.1%鼻咽癌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96.4%)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1.4%),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5),且临床晚期(III、IV期)端粒酶阳性率(100%)高于临床早期(I期、II期)病例(76.2%),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发展有关;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将是对以往血清EB病毒抗体测定的一种有效补充,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VCA-IgA的检测可能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由于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的改变与肿瘤的转归、复发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在肿瘤极早期的微小病灶已有表达,而且100%复发性鼻咽癌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VCA-IgA的检测可能更有利于鼻咽癌微小残留病灶的早期发现和肿瘤复发的早期预测。
4 食管癌组织
赵春芳和陈朝伦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内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84.8%(28/33),癌旁组织也有11%为阳性,这可能与部分癌旁正常组织存在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关。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癌病人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新的线索。
5 胰腺癌组织
许元鸿等报道,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92.3%(36/39),11例胰腺良性病变均为阴性,并且未发现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分期,转移和浸润的关系。由此表明,端粒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6 子宫颈癌组织
乔玉环等研究发现:不仅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而且CIN(为癌前病变)中也表现为阳性,而慢性炎症及正常宫颈组织均为阴性,并且CIN和宫颈浸润癌中端粒酶活性存在明显数量的差异,可认为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早期,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的高低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化越差,端粒酶活性越高,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体积大小、临床分期无关,提示端粒酶可能成为肿瘤浸润性的一个预测性标记物。
参考文献
[1]周爱儒,等.生物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孙颖浩,卫立辛,许传亮,等. 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8):453455.
[3]张京岚,胡尚基,崔旭,等. 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67268.
[4]彭宏,王希军,杨光彩,等.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4):289-291.
[5]许元鸿,富伟能,郭仁宣. 胰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6):427428.
[6]乔玉环,张梦真,史惠蓉. 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0):483485.